搜索
六王爷在达摩院的头像

六王爷在达摩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17
分享

盐厂

盐厂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是建国初政府组织勘探后建设的。

盐厂气势恢宏。在两岸均是岩壁的建南镇中心,盐场的建筑和机器栉比鳞次,气势恢宏,占据了小半壁江山,后来政府新建部门机构,都不得不往建南河下游的大沙坝方向发展,时至今日,大沙坝已经成为了政府部门的集中地,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繁荣。

盐厂与我家所在的八仙池隔河相对,在交通极为不发达的八十年代,旱季我们常常在河中间搭几块石头渡河。后来,盐厂住宿区后面有了铁索桥,我们到盐厂就极为的便利。不过,好景不长,因为一场罕见的洪水,加之没有维修,铁索桥最终成为了历史,如今,只剩下几个水泥墩作为历史的见证。

对于盐厂,我是有感情的。这不仅仅是因为我是吃着盐厂生产的盐长大的,还因为盐厂里面住过我懵懂时期喜欢过的姑娘。虽然年纪小,情窦都还未开,但每每想着那漂亮的温柔的姑娘,我都会隔河望着盐厂的方向,想象着执子之手的甜蜜和浪漫。偶尔还会故意穿过铁索桥,在盐厂宿舍区后面流连,幻想着与之来一次完美的邂逅。但这一切终究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更让我感到开心的则是盐厂会经常放露天电影。文化匮乏的时代,看场电影,是全镇人民最奢侈的愿望。有电影播放,盐厂里当天下午发出的通知,传遍全镇绝对会比现在即时通讯的传播速度要快,每个人都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开始准备。年轻的姑娘梳妆打扮,小伙子穿上得体的衣服,父母则放下手上的活计忙着煮饭喂猪,我们小孩子也自然是以几何级的速度完成作业。夕阳还是残红状态,我们就扛着大大小小的板凳去了盐厂宿舍区的广场。广场很大,容纳下几千人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放电影的师傅早早就搭好了大大的电影布,放电影的机器就放在广场最中央,十分醒目。围着电影机器,最近的盐厂职工们早就用各种凳子椅子占据了有利的位置。我们只能围着他们的凳子椅子再以圆形的方式继续占据位置。有熟识的便会三三两两的相约着挤挪一下。很快,广场里就挤满了人,还有很多在络绎不绝的赶过来。但不管你是早到还是迟到,夕阳落下月亮升起来,放电影的师傅就会开始播放电影,人声鼎沸的广场瞬间就会安静下来,只有电影的声音响彻在广场上空。霍元甲、少林寺、开国大典都是在这个盐厂广场上看的。电影散场,夜色如水,人们趁着黑夜回家,嘴里闲谈或者争论的无疑都是电影的故事和情节。铁索桥不能承载太多的人,人们便会在桥边等待,晃晃悠悠的铁索桥便会不断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有好事者更会故意摇晃铁链,惊吓起胆小者一片尖叫。

上高中,要去外地念书,班车有限,更是为了省钱,在盐厂做搬运工的幺姨德(小姨夫)托熟识的司机带我。驾驶室自然是没我的份,我扛着行李坐在堆满了麻袋的卡车上,挥手告别了送行的父母。卡车烧柴油,尾烟黑腾腾的,很像家里烟囱煮饭时冒出的烟,有一股亲切的感觉。盘山公路盘旋崎岖,每逢上坡,卡车便像迟暮的老黄牛,拉着板车喘着粗气一步一步的往前挪。光顾着给身下的老黄牛加油,那沿途的山色风光,我都忘却了去欣赏观望。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是我和盐厂最后一次最亲密的接触。高中三年,学业繁重,除学业之外的许多事物都早已不关心。回到建南老家,也都是匆匆数日而过。毕业之后,远离家乡,加之谋生之艰难,更是与盐厂没有了接触。不记得是哪一年,冬日萧瑟之日,终于回到阔别数年的老家,陪着父母走在那熟悉而陌生的街道上,顺口提及盐厂,方才获知盐厂已经倒闭,偌大的盐厂厂区已更换主人。

忽然之间,心里不甚唏嘘。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盐厂却倒在了向前的车轮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