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程盈的头像

程盈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11/14
分享

看见隐匿的他们——《我的二本学生》读后感

  《我的二本学生》是黄灯女士作为二本高校教师,对自己进二十年来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对中国高校市场化实践的一个诚恳反馈。在对普通二本院校学生的长期接触和观察中,作者为读者呈现了他们的青春、犹疑,困惑,天真和挣扎,并后续跟踪了他们的发展前途,比较全面地展示了这个群体隐匿的生命境况,同时这本书也折射出了中国多数普通年轻人的成长状况和命运。

  看见中国被忽视的二本群体

中国有三千多所高等院校,其中本科有1200多所,985、211只占其中的100多所。如今互联网时代,顶尖名校占据了媒体版面,剩下普通院校的学生沦为背景板。在各类软件平台所宣扬着“人均985、211”的言论下,人们日渐忽视了中国庞大的二本学生群体,但是二本学生才是中国大学生的大多数,他们的命运才是中国大部分青年群体命运的真实写照。

众所周知,在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获得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不可否认,只有少数幸运者能进入几十所光彩夺目的重点大学,更多的则只能走进数量庞大的普通二本院校。这些二本学生,大多出身平凡,要么来自不知名的乡村,要么从毫不起眼的城镇走出来。务农、养殖、屠宰、流连于建筑工地,或在大街小巷做点小生意,是他们父母常见的谋生方式,和当下学霸“一线城市、高知父母、国际视野”的高配家庭形成了鲜明对比。尽管在高校的金字塔中,他们身处的大学毫不起眼,但对于有机会进入大学的年轻人而言,他们可能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是寂寥村庄里的最亮光芒和希望。来到繁华的都市后,他们对改变命运的高考充满了感激。

他们来到大学的路径,完全依赖当下高考制度提供的通道。在应试教育的机制里,他们一律经过了千百次考试的淬炼,从高考中艰难突围。来到大学的校园,这群普通的年轻人们面临的新问题是如何在社会中突围、冲破自身的局限。高中学业的压力还来不及排解,毕业、就业等压力就相继涌来。与“985”“211”等名校学生在社会同场竞争,名校效应下,尴尬的落差摆在二本学生面前,他们更需要抓住机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

二本学生的毕业去向在严酷的择业竞争中,有着触目可见的天花板。据作者观察,在中国不同级别大学的学生毕业后会去向不同的城市。顶级大学对应的是全球最好的城市;重点大学对应的是一线城市、省会城市;一般大学对应的是中小城市、乡镇甚至乡村。一层层,一级级,像磁铁吸附着各自的隐秘方阵。若要跨越不属于自己的城市和阶层,个体要经历怎样的内心风暴和艰难险阻,只有当事人知道。作为二本学生,他们踏进校门,就无师自通地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没有太多野心,也从未将自己归入精英的行列,他们安于普通的命运,也接纳普通的工作。

在中国快马加鞭的教育背景中,多数的年轻人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挤过高考这座独木桥,而只能安守在各类普通大学,这是作者写作本书一个基本的观照和讨论前提。二本学生作为全中国最普通的年轻人,他们是和脚下大地黏附最紧的生命,是最能倾听到祖国大地呼吸的年轻群体。他们的信念、理想、精神状态,他们的生存、命运、前景,社会给他们提供的机遇和条件,以及他们实现人生愿望的可能性,是中国最基本的底色,也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本书作者也极力探求大学教育、社会关系、原生家庭,以及个人实际能力,在就业质量中所占的具体权重,如果其权重越来越被个人实际能力以外的因素所左右,那对大学教育的审视将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命题。

正如书中所写“二本院校的学生,从某种程度而言,折射了中国最为多数普通年轻人的状况,勾画出中国年轻群体最为常见的成长路径。”这一代年轻人大多数都在时代的浪潮中东奔西走,他们比上代人幸运地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时代的机遇,他们也在前所未有的竞争中面对成长的困惑和生存压力。


当今中国二本毕业学生的处境

七零后八零后一代,在房价平稳、低廉、经济上行的阶段,他们通过各种努力和尝试,大都能拥有一份让人踏实的工作,并在工作的庇佑下,得以成家立业,实现读书改变命运。

九零后零零后一代,房价物价急剧上涨,社会阶层逐渐固化,高等教育普及化导致学历贬值,985211高校毕业生都难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微薄的薪资在巨额的房贷面前显得微不足道,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越来越少。

面对现实的压力,越来越多迷茫的年轻个体们沉溺在封闭的网络世界,放弃奋斗日渐躺平,或是顺从时代的洪流,走向考研考公考编的道路。他们认定个人奋斗和努力程度与成功之间的关系,而日渐忽视个体与时代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与命运的抗争。

如今在校大学生逐渐把考公务员视为比考大学更重要的事情,对他们而言,公务员考试意味着相对公平竞争,也承载了他们对稳定工作的期待。对于普通家庭的二本大学生而言,公务员不算是最好的职业选择,但却是最能告慰父母艰辛付出、最能兑现一纸文凭价值的途径。当今确定性越来越匮乏,稳定生活越来越成为奢望,更多的年轻大学生将考公作为实现生命价值的最大念想。在二本学生惨淡的就业前景下,考公考编某种程度上也是时代赠与他们的一大契机。更重要的是,这条路是否能够走通,往往会为这一群体是否存在上升空间的隐秘标尺。

在这本书里,作者黄灯通过写作这个桥梁,走进观察她学生的教育状况和生存处境。尽管书里的学生是“二本学生”,但作者所观察或者思考的是中国教育市场化之后,个人命运尤其是读书人的命运变化;她所描写的绝不是“二本学生”这一个群体,更是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之后大多数大学生群体。在当今时代,个人命运发展逐渐和家庭背景、甚至是社会大环境紧密相关,贫穷地区的孩子企图通过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阶层跨越愈发困难,“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改变命运”这一信念,在将来只会越来越难。如何让当代年轻人过得更有活力和动力,这是我们国家接下来很多年都要面临的严峻课题。

在时代的浪潮里,个体总是渺小的,一直以个体身份观察世界和审视自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我的二本学生》这本书从一类人、一群人的成长视角出发,记述了九零后、零零后这群年轻人教育和生存的艰难处境。感谢这本书,让我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第一次审视自己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和局限性,思考自身和同龄人群体未来的艰难发展道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