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日子,甜日子(随笔)
在汽车站,一个刚下车的中年女人招呼一辆出租车。
司机大约四十来岁,马上热情的开车过去。大概出于职业习惯,司机面带微笑问:大姐,要去哪里呀?
去工人文化宫要多少钱啊?中年女人直来直往,先问价格。实际打车价格看里程表一目了然,但女人是农村来的,应该不熟悉,所以问价格很正常。
司机告诉女人大约十二三块,比坐公交有点小贵;女人有急事,所以不再讲价,而是直接上车。
司机是个话唠,发车后对女人说:大姐,你来的真早啊,是去文化宫上班吗?
不是;女人回答说:我是农村的,不上班,去文化宫是为了领证书。
女人很直爽,有问必答。
文化宫领证书,大概率和文化有关;女人没有隐瞒,说:我给孩子爸爸代领。
这就有点奇怪了,司机说:大哥是个文化人吗?为什么不自己去领?
没办法,他来不了。中年女人淡然说:他是个病人,脑出血已经十几年了,生活不能自理,更无法来城里。
女人告诉司机,男人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用剩下的半条命打打字。
这是令人同情的事,但再问下去就显得在揭别人的伤疤。司机转移了话题:命真苦呀,你几个孩子?
两个,女儿大学刚毕业,儿子在一中读高一;孩子爸爸生病的时候儿子不到两个月,是很难,不过现在孩子都长大了。
女人的脸上涌起了淡淡忧伤,但很快又变的阳光灿烂,大概在为自己的孩子而骄傲。
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司机敬佩的目光说:两个人养一个孩子都觉得很累,你一个人照顾病人,又把两个孩子拉扯大,真不容易啊!
中年女人穿着几年前就过时的衣服,而且满是辛苦劳作的痕迹,似乎和花枝招展的现代女性格格不入,司机自然能看出来;司机说:这样的日子是不是特别苦啊?
没觉得苦;中年女人说:其实苦日子也好过,心里盼着能过上好日子,不知不觉就过来了;其实我觉得好日子要是没了奔头,也就不觉得幸福了。
这一句富含哲理的话,出自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家庭妇女,让司机唏嘘不一:这哪里是好日子?分明是无奈啊!
司机挺热心,担心中年女人回家打车没有零钱,想帮她,但女人婉言谢绝了。
女人是我的妻子;关于我,她说的都是实话。
十七年了,我的记忆四个字可以概括:艰难困苦。其间,为了救我不得不三次住院,而且都是要命的病。
十几年,我蜷缩在村庄,无法看到外面的世界。
我感动于妻子和司机的对话,同时心里涌起阵阵暖流。
生活在不幸的家庭,苦日子甜日子只有自己知道;但我现在觉得我有和别人不一样幸福,就因为妻子对我不离不弃。
什么是苦日子?什么是甜日子?其实没有准确的定义,但却实实在在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