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世枭鉴的头像

王世枭鉴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2/18
分享

年味越千年 不变是团圆

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是“守岁家家应未卧”的时间分界和“总把新桃换旧符”的风俗仪式,还是亲友间“共庆新年笑语哗”的情感寄托,也是奋斗者们“一年之际在于春”的满心希冀。所以,每近春节,有关年味儿的话题便成为街谈巷议。

什么是年味儿?沿路张灯结彩,门上福字倒贴,舞龙舞狮、敲锣打鼓,烟花冲天、鞭炮齐鸣,穿新衣、压岁钱、吉祥话......论起年味儿来,三言两语是说不完、道不清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年味儿仿佛也有不少变化,有些人甚至感慨道:“变了,年味儿越来越少了!”

若是单说人们对春节的物质向往,跟小时候比起来确实大不一样。小时候过年,盼着大快朵颐,想着穿红着绿,而这些物质需求早已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有所满足。就拿老人们常在过年时说的那句“好吃不如饺子”的俗语来说,人们已经很难再有共鸣了。

记得二十多年前,小时候在老家过年守岁,一大家子等着子时的宵夜,也就是在等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那时包饺子,要提早发面、和面,揪上一坨发酵好的面团,拿着小擀面杖给擀成面叶,再用勺子㧟上饺子馅,有的饺子还要随机放进硬币后包好。这天包的饺子也不称为“饺子”,跟着大人们叫“金元宝”。小孩们在除夕夜里格外嬉闹,累了饿了就三番两次去串厨屋,叽叽喳喳地吵着要吃“金元宝”。谁要是吃到带着硬币的“金元宝”便能引得大家一阵欢笑和一串祝福,那时一顿饺子就够满满的年味儿了。

后来,当水饺早成了家常便饭,过年也没人还稀罕一顿饺子了。不得不承认,像饺子一样的年味儿象征逐渐被弱化,人们渴望在春节满足基础物质生活欲望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尽管如此日新月异,人们每逢春节要回家团圆的执念却不曾改换。古人受交通不便的限制,身在异乡总要发出诸如“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的感叹。而享受着便利交通条件的今人,也会在春运堵车、晚点时拿出手机以发动态、拍视频等新媒体方式吐槽吐槽,表达归心似箭的急切心情。无论古今,人们在春节的不变期望就是回家过年。每到过年就少不了父母接二连三地询问归期,少不了老人伫立庭前的目接目送,还少不了亲朋好友在席间的热情寒暄、说说笑笑,这些人情味儿最淳烈的时刻恰是充满年味儿的时刻。

毋庸置疑,当人们对春节的物质欲望越是降低时,对春节的精神需求则更加显然。只要家人团聚,便是年味儿最浓的时候;只有家人团圆,才是年味儿发散的时候。在社会的变迁中令人发现:年味儿最核心的因子,原来不是喧嚣沸腾的热闹,也不是声光火电的绚烂,更不是对珍馐美味的垂涎,而是家人在一起的温暖,是人情味儿的香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