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郎有存的头像

郎有存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18
分享

酿皮

塞外古镇陕坝是一座美食城,大街小巷林立着众多餐饮饭店及小吃铺,其中最让离开陕坝的人魂牵梦萦的美食当属酿皮了。陕坝的酿皮店铺有140多家,摊点大小不一,味道各有特色,作为老少兼宜的地方小吃,很多人对酿皮情有独钟、百吃不厌、欲罢不能。

在古镇陕坝还流传着一个酿皮由来的故事。说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有一位叫陈二的走西口移民落脚到米仓县,他有一手做碗坨儿、粉皮等的手艺,陈二做的荞面碗坨儿,筋软鲜滑,酸辣可口,在新隆镇(现在的三道桥镇)小有名气。后来,由于河套地区荞面稀少,陈二兼营粉皮,他选用粮食粉、山药粉或绿豆粉为原料,拌成糊状,蒸出的粉皮柔润嫩滑、口感筋道,老少兼宜。到六七十年代,生活日渐好转,陈二老汉的小买卖已扩展到制作经营干货。有一次,陈二做麻花、饼子等干货剩下了一块生面,他就把生面放在一个盆里,倒上了水,准备下次再用。由于做下的干货够卖几天,泡在水里的面不舍得倒,又怕变质坏了,他就每天搅两下,渐成糊状。有一天收摊回去做饭,他想起这些面糊,便灵机一动,何不用锅蒸熟了吃?他蒸熟了发现面皮白里透青、弹性十足。陈二老汉将面皮切成条状,拌上醋、盐、辣子、葱花油等佐料,吃起来感觉滑嫩凉爽、酸中有辣、辣中带香、柔嫩适口。

受此启发,陈二老汉索性把白面放入盆中水里反复搓洗,洗出的面精蒸成面精块,面糊越摊越薄,蒸熟后放入凉水中掏洗一下,面皮更加筋道滑爽,摆到摊上叫卖,赢得了人们的普遍称赞。吃了酿皮的人们编顺口溜说:“远看是玻璃,近看是胶皮,走在跟前是酿(rang)皮”“又软又精又忽颤,套上牛也拉不断”“香油辣子芝麻酱,嫌甜你把醋撩上”“酸得忽抽开,辣得吸溜开”。后来,酿皮这道美食才河套民间广泛流传。

在河套地区的酿皮又叫“面精”。据现在做酿皮的人说,在陕坝街上吊酿皮较早的当数小杨子、大烙饼、小老婆儿(名叫张秀梅)了,刚开始他们用白面吊酿皮,先后拌过食用矾、硼灰等,但吊出的酿皮缺乏精气,味道也一般,她们在实践中多次对面粉、辅料、火候、时间掌握计算,经过反复试制,但仍有缺陷。后来经过逐渐改进,她们才掌握了吊酿皮的最佳方法,并不断总结提高,以致于调出了有别于陕甘地区、独具河套风味的酿皮。吊酿皮非常辛苦,指苦挣钱,为了多吊几张酿皮,她们往往凌晨两三点就起床,和好面用冷水洗面精,双手浸泡在冰冷的水里,有时甚至失去了知觉,过早地带下了关节病。

这些老一辈的手艺人有的虽已离世,但他们把做酿皮手艺传给了他们的后辈。现在宝利酿皮的店主就是小老婆儿的后人,他家经营酿皮已40年了,是一家老字号酿皮店。多年来,宝利酿皮店一直选用当地的河套面粉,全部用手工吊酿皮,不放任何添加剂,做出的酿皮薄如蝉翼、滑嫩筋道,再配以新鲜蔬菜、醋、蒜、辣子油等10多种佐料,看起来色香味俱全,吃起来辣中带香、油而不腻、凉爽可口,可称得上是一道减肥塑身的美味素食。

“来到陕坝转一转,不吃酿皮真遗憾!”笔者在宝利酿皮店采访时,正碰见两位常吃酿皮的媳妇,她们说,她们走出陕坝后,最牵肠挂肚的家乡美食就是酿皮,每次一回到陕坝,第一件事就是来吃一碗日思夜想的酿皮,有的人上完事宴再来吃一碗酿皮,吃完走时再带上几份,这是在其他任何地方也吃不到的味道,她们也曾在外地吃过酿皮,但就是没有家乡的这个味道。2016年,杭锦后旗推出“故乡记忆·陕坝味道”系列宣传,宝利酿皮被内蒙古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评为“内蒙古名小吃”。2021年,宝利酿皮作为河套酿皮的代表,被中央电视台记者慕名来采访,制作组拍摄的《河套面精》登上央视二套的《小吃中国》栏目,这让河套酿皮名声大振,香飘黄河两岸。

如今,宝利酿皮店每天门庭若市,吃酿皮的人有时还需排队购买,陕坝的一些老顾客就认准宝利酿皮。有几个中年人说,她们从小就是吃着宝利酿皮长大的,吃了三四十年了,一直没有间断过,至今仍然百吃不厌。为了满足外地人能吃到新鲜酿皮的渴望,宝利酿皮店将现做的酿皮进行真空包装,人们出门可带或快递到外乡,远销到呼市、北京、天津、杭州等地。

河套酿皮好吃,一方面缘于北纬40°黄金种植带产出的好粮好面好菜,另一方面缘于这方水土的人民用勤劳、智慧和心血烹调出的人间美味,更重要的是它饱含着淳朴、厚道、大方的河套情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