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焦岱是我的故乡,我从小在焦岱街长大。自我记事起,焦岱街三六九的大集上,最为火爆的吃食要数焦岱牛肉了。“焦岱牛肉”是外地人的称法,我们街道人叫它“烂牛肉”。最初这”烂”字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肉煮得到位,就是蓝田方言里说的“肉煮得痛”,指肉熟得程度很好的意思;二是说肉品来源的特殊性,因为大凡宰了卖肉的黄牛,基本都是体内长了“牛黄”的牛,能耕地的牛农民是舍不得宰杀的,“牛黄”可入中药,具有解毒作用,牛肉可食用,所以牛肉卖得很便宜,这“烂”字就冠名了。据说最早卖牛肉的几家人,因为摘得牛黄再出售给药材公司,后来有了一笔丰厚的资金积累,这也算是焦岱牛肉能一直畅销不衰的一个很主要的因素吧!
南来北往上集的人们,肩挑着叉锨爿笼,就又说又笑地来到了牛肉摊前:“给咱来一碗碗牛肉,要辣子多!”,喊毕坐到条凳上,看着主家一满把抓,放入碗中刚好谷堆堆,再舀起三五勺拌好的醋水水,一碗牛肉就成了。赶集一天的劳碌就在这唇齿留香中烟消云散。孩子们一般是没有机会坐在摊前吃的,常常是家长赶集,买了带回家,在家里分着吃。我小的时候大肉少,牛肉因为价格便宜点,就算是美味了,半碗牛肉细嚼慢咽着,常常舍不得吃。
说到焦岱牛肉,必须得讲焦岱故事。焦岱古镇,自古以来驰名蓝田,它地处交通枢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商贸繁盛。在丝绸之路的陆路上,有一支路从商洛经红门寺、玉川、印沟运入焦岱街丝绸货栈,再整理、分类后,统一经引镇、等驾坡运入西安。焦岱成为了非常古老的商道,早些年去县城的交通不便,玉川、葛牌、红门寺人都翻山越岭,赶几十里山路来焦岱镇赶大集。史载秦汉时期,焦岱川有一大湖,黄帝采铜首山,铸鼎荆山之阳,鼎成升天,“鼎湖”由此得名,后汉武帝在鼎湖南筑宫,取名“鼎湖延寿宫”,晚年曾修养于此。黄帝铸鼎升天的传说,赋予了鼎湖地区风水宝地的美誉,官民云集,促使地方文化经济快速发展,焦岱村由此形成。鼎湖延寿宫遗址在今焦岱街村西南部蓝田玉文化博物馆附近。唐代诗人贠半千也曾寄居蓝田,在焦岱河川建立了山水盛景的园林“贠庄”,成为当时文人聚会的胜地。贠庄遗址在今焦岱河下游的大觉寺(荣家沟半塬)附近。
悠久的历史,美丽的传说,深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焦岱在蓝田这片土地上无与伦比的优势。
近些年,人文山水蓝田建设的成绩斐然,来蓝田旅游的外地游客络绎不绝。蓝田的各类美食在“厨师之乡”的大地上遍地溢香,“蓝田勺勺客”的龙行天下又将蓝田美食远播四海。焦岱牛肉的名气也因此更大了!作为一种地域品牌,“焦岱牛肉”在蓝田县城、白鹿原影视城、汤泉水镇等旅游热点地都开设了专卖店,在县城的高档餐馆里,“焦岱牛肉”也是一道必点的下酒菜。伴随着四面八方游客的来往归去,作为一种地方美味特产,很多人来了,吃了,滋润了自己,还不忘带回些给亲朋好友。
随着耕作机械化的推广,牛耕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大部分秦川牛都作为肉牛出售,由于牛肉价值高,人们养牛的积极性也高,蓝田出现了许多养牛专业村、专业户。早在1988年,蓝田就被确定为国家牛肉出口创汇基地县,在全县建设舍饲养牛示范村和示范小区,扶持规模化肉牛育肥场。1997年,牛饲养量居西安市区县之首,为蓝田养牛历史的最高峰。如今的焦岱牛肉,无论从品质上和口感上都更加趋于完美。牛肉精选上等秦川牛,引入鼎湖泉水,加多种调料香料古法卤制,色泽红润,质地酥烂,细嫩香醇。焦岱街村北新街十字口有几家连着的店铺,都是清一色挂“焦岱牛肉”的招牌,家家窗明几净、牛肉软烂爽口,你若路过此地,那烂牛肉的香味就沁透了你的脾,脚就迈不动了,非得坐下来吃一碗才有劲继续前行。我长居西安,常听同事朋友提及去蓝田旅游了,还带回了二斤抽真空的焦岱牛肉,同事说:“你们焦岱牛肉香得很,比回民街的牛肉都好吃!”。我每次回家探亲,小女也总是叮咛,给她带点牛肉回来。这焦岱牛肉滋养了我,也正滋养着我的未来,我得感谢焦岱,感谢牛肉。
牛的拓荒创新精神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从小吃着牛肉长大的人,黄牛的勤劳忠厚、任劳任怨早已渗透到骨子里,骨骼中有牛的坚忍不拔,血液里有牛的百折不屈,精神上就有了牛的无私奉献。一代一代的焦岱人,生于此,长于斯,然后像“焦岱牛肉”一样,你来了,我厚德你,我出去了,我溢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