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需要旋律的。如果生活没有一点旋律,那么它的枯燥无味、它的寂静无声便如没有花的春天:风吹过荒芜的草地,在每个失守的黎明,现实与梦境一起失重。
感受旋律的唯一方法,便是聆听。可以听自然之音:听东风飒飒的浑重,听大雨潇潇的空灵,听一朵花开的清脆;可以听乐器之音,小提琴的高亢激昂,古筝的清新雅致,吉他的悠扬明快;也可以听人的声音,听人们诉说生的渴望、爱的告别,对命运的反抗,对希望的探寻……在声音里,感受天地广阔、包罗万象,感受乐章如诗、旋律美妙,感受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而后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甘,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写江南,写出了独特的诗情画意。在一泓春水间的舫船上“听雨眠”,想必是极美好的享受,以后去了江南,一定要细细体会。而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天上下起雨来,听着漫漫雨声静静地阅读,也算是极美好的享受。雨模糊了万物的轮廓,带着浸透了季节的凉意,所有的心烦意乱,都会被清新自然的气息带走。而沙沙作响的雨鸣,也就自然地填补空缺,化作内心的旋律了。有时候听着滴答滴答的雨声,看书走了神,思绪飘到烟雨江南的巷子——“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时我兴许会打个长长的哈欠,枕着书卷,听雨而眠了。
开学的时候,有幸到音乐厅里听了一场音乐会,那是第一次在大学校园与音乐的邂逅。师兄师姐们身着正装在庄重典雅的台面上,拉大提琴、拉小提琴、吹单双簧管、吹高低音号……音符如白鸽纷飞、停驻,缀满狭小的空间,音浪如涟漪一般荡开,散开到每一个角落。我听出好几首熟悉的音乐,有《维也纳进行曲》、《诗人之梦》、《夜曲》等等。乘坐音乐的列车,到达音乐的王国,在这里,一切现实的苦楚、对未知的隐忧都消散了,这里只有音符,音符编织成美丽的仲夏夜梦境,梦境盛开朵朵蔷薇。
热闹的狂欢,往往发生在每个周末的夜晚,人群在田径场聚集。红色跑道和绿茵草地上,有人在健身,有各种团建活动,还有最受瞩目的草坪音乐会。有一段时间,在秋天还未过去的晚上,我喜欢静静和舍友一起躺在草地上听音乐,或闭上眼聆听,或睁开眼看满天的星辰,想很多很多:“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拿起手机拍天空,遗憾的是由于设备限制只能拍到月光,不能拍到群星,一时高兴,发给某个女孩,打了两行字:“躺在草坪上听歌,好舒服!微风吹来,仿佛落入寰宇星尘之间,回到小时候!有机会你也可以试一下!”风是越来越轻柔了,抚摸着我的脸庞,我在这里快要睡着,不料舍友将我一掌拍醒:“起来玩,来,抓我!”接下来是真的回到小时候了,满操场赶着跑,直到汗水湿透了衣衫才罢休。自由啊自由,它虽然没有形状,但我在此刻似乎能感受到,它就在我们跑过的草地上,在歌声中,在风里。村上春树在《且听风吟》中大篇幅描绘了他和他好朋友鼠度过的那个夏天,青春岁月定格在那故乡的港口。那里有喝不完的啤酒,抽不完的烟,数不清的唱片,流不完的汗——可能那个感觉就叫做自由。多年以后,或许很难再找回青春的那种感觉。时光如逝,且听风吟。
我也时常会在洗完澡后,一个人到田径场散步,一圈又一圈,看着人慢慢地变少,再变少。再晚一点,待照明的灯光也熄灭了,还有零星几个人还在坚持驻唱,记得有次听到了有人唱薛之谦的《我好像在哪见过你》,声音有点嘶哑,但情感是真挚的:“所以到哪里都像快乐被燃起,就好像你曾在我隔壁的班级,人们把难言的爱都埋入土壤里……”这首歌忧郁得让夜晚起了雾,天地间一片茫然。待整个田径场安静下来,我侧耳听,只剩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抬头望见天空尽头,云与群星一起冻结。
生活到底是需要一点音乐,需要一点旋律的。而多听,多感受,多思考,才是认真地活着。且听——万籁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