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树娃想:这个暑假他无论如何都要去一趟黄家口集市,哪怕就只是挤在人群里随便看一看,什么也不买,什么也没买到。其实他什么也买不了,家里那么穷,即使他想去集市“趁趁圩”(赶集),家里也没有钱给他买他想买的东西。黄家口集市逢一、六圩日,大人们可以拿些诸如山货、鸡蛋之类的东西到镇上去卖,然后再从那里买回一些生活必需品,总是有机会走出大山,去集市“见见世面”。而冯树娃都十二岁了,记忆中除了母亲带他去过几次隔壁村的外婆家,他就一直都待在那个四面环山、东源河也不知流向何方的山窝窝里。
东源村包括环绕周围的大山加起来方圆不到二十平方公里的地方,是树娃第一认知的“世界”,小时候,树娃觉得一眼望去那些山真远,简直就在太阳升起和落下的地方,他一点都不想去那么远的地方,那得走多久才能走到啊?
上小学之后,树娃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在村里读书。东源村小学是利用村中旧祠堂办起的一个复式制小学(所谓复式制,就是在一间教室里开设两个以上班级),由于东源村地处偏远,村里十几个年龄参差的小孩受条件所限却又不能被耽误上学,于是请来村中读过初中的冯石养、冯六妹担任民办教师,用两间教室开办了五个年级,一间是一到三年级的复式班,一间是四到五年级的复式班,两名教师都是语文、算术“一肩挑”,他们每天在两间教室五个年级里进行着“车轮战”式教学,平时这个班级上课,另外的班级就做作业。树娃比较聪明,读低一年级时就成了高一年级的“旁听生”,等上到高一年级时,上课自然就成了“复习”。所以,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年年升级,十二岁还未满就升上了初中(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初,这里中小学教育实施“五二二”制)。眼看这个暑假过后就要到镇里寄宿上初中了,树娃总听到出山“趁圩”回来的大人说黄家口集市如何如何,他怎么也得去看看,先熟悉熟悉一下这个全新的世界吧!
“阿牛哥,后天黄家口集市圩日了,我们也去趁一次圩吧!”
“趁圩?黄家口集市那么远,我们又没有钱买东西,去那里干什么?”
冯阿牛是树娃的堂兄,虽说比树娃大一岁,但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总是留级,所以树娃就要去镇上读初中了他才上五年级,听到树娃说要去黄家口集市“趁圩”,他马上就露出了不屑的表情。
“要不明天我们上山摘些山捻子拿去集市卖,现在正是山捻子成熟的时候,城镇里那些有钱人喜欢吃,我们将山捻子卖给他们不就有钱了吗?”
树娃想了想,对阿牛提出了上山采摘山捻子的建议。
“摘山捻子去卖?这个可以哦!听说黄家口集市上山捻子可以卖到一毛钱一碗呢,就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吧?我爸妈也说现在市场放开了,卖山捻子也能挣钱,我们摘些山捻子去卖,就算卖不了一毛钱一碗,五分钱一碗也不错嘛!”
这次阿牛和树娃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决定一起上山摘山捻子,然后再一起去黄家口集市趁圩、卖山捻子。征得父母同意后,树娃和阿牛就开始了他们人生第一次挣钱赶集的“风风火火闯山外”行动。第二天一早,他们背上鱼篓(盛鱼的竹篓,为了不让熟透的山捻子压坏,山里人采摘山捻子时总喜欢用鱼篓来装)就上山了。
山捻子又名桃金娘,多生长于南方灌木丛和丘陵草坡地,它耐贫瘠,抗逆性强,四季常青,花期长达两个多月。山捻子飘香时节,山坡谷底遍地的山捻子株形紧凑,成熟半成熟的果实青红紫相间,既给大山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又给坚韧、顽强、勤劳的山民送来了大自然丰硕的馈赠。
立秋已过,大山深处的东源洼近山苍翠,远山如黛,山上红叶似火,一颗颗成熟饱满的紫红色山捻子果挂满枝头,漫山遍野的山捻子树丛散发着诱人的香甜芬芳,树娃和阿牛沿着蜿蜒山路和丘陵山坡一边攀爬一边采摘,左手摘下熟透的果子放进竹篓,右手挑选颗大的果子放进嘴里。他们第一次这样爬山采野果,既能收获劳动成果,又能品尝野果的酸甜美味,真是太惬意了!眺望渐远的村庄,一种对生活无限的向往和对未来美好的愿望这一刻油然而生,并伴随着岁月流动的脚步在广袤的大山里升腾,在少年的心中升华!
直到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树娃和阿牛收获了大半竹篓的山捻子,他们带着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踏着夕阳开始下山回家。走在山间小路,树娃心里充满了莫名的兴奋和喜悦。
“阿牛哥,翻过那边大山,应该就离黄家口集市就不远了吧?”树娃指着太阳即将落下的西山对冯阿牛说。
“应该不远了吧,我没有去过也不知道,不过大人每次去集市趁圩都是一天,走路要几个小时,明天我们去趁圩,这么远的路能走得动吗?”阿牛看着远处的大山,忽然对出山趁圩的热情有了一些消减。
“怕什么,下学期我就要到镇上读书了,这条路以后每个星期都要走一趟呢,别人走得动我们为什么走不动?何况今天摘了那么多山捻子,明天到集市上可以卖几块钱吧,到时候我们也可以买些好吃的,还要买几本连环画,走一点路怎么也是值得的吧?”
听树娃这么一说,阿牛马上就来劲了:“那倒也是,能买好吃的又能到集市看看热闹,见见世面,想想真是太开心了!”
说到这里,树娃脸上洋溢出幸福灿烂的笑靥:“阿牛哥,你会唱山歌吗?我真想听山歌。”
“我不会唱,只有大人才会唱。”
“我也不会唱,只是现在特别想听山歌。那我们就来喊一喊山好不好,告诉它我们要去黄家口集市吧!”
“怎么喊,我不会。”
“随便喊,你跟着我喊就行!”
于是,树娃和阿牛学着大人将一双小手卷成喇叭样放在嘴上,对着西边的远山喊了起来:“哟——嗬——嗬,我们要去黄家口集市咯!……”
这时,一阵稚嫩的喊山童声突然响起,像悠扬的牧童笛声,更像柔柔吹着的山风在夕阳映照下的山里飘拂、回荡。
二
清水河汇集了白石涧、叉子坑水和东源河,流经大半个南平镇到达黄家口处,然后形成了一个数百平方米黄家口河滩,往南再经南关河谷流入了相邻的燕都县怀水河,往北则是秀山县南平镇政府所在地黄家口,黄家口集市就坐落在清水河边与黄家口河滩相距不到一百米的左岸上。
据说原先这里只是一个有上百户黄姓人家的村庄,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当地人擅长经商的传统基因,经过世代的变迁,这里逐渐发展成为官方办公和商家往来的集镇所在地。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这里还有多少黄姓住户,但集市里的店铺有一半以上的掌柜都是姓黄的,所以,如果在黄家口集市叫一声“黄老板”,就会一下子聚集很多目光齐刷刷看过来,以为你正在和他打招呼。
黄家口集市其实是一条不到十米宽的石板老街,从东头的“和记木工”到集市中间靠近清水河边的“永盛百货”再到集市的西南门,整条街像“V”字贯穿着集市,全长约一百二十多米。两边店铺在平时也是冷冷清清的,只有到了圩日,集市里的各家店铺、从当地乡下来赶集的农民、从燕都县或外乡来经商的小贩都不约而同地“开启”了集市大门,一下子让小小的集市变得热闹非凡,叫卖声、讨价还价声、熟人打招呼声此起彼伏,走在街上,到处都是“嗡嗡”的嘈杂声,就像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蜜蜂箱里。
“跛脚黄”的理发店开在永盛百货旁边,是这个集市里生意最为旺盛的店铺之一。老板黄明中年轻时当过兵,任过村里的民兵营长,后来因为打猎时摔下山崖摔断了腿,从此就变成了“跛脚黄”。黄明中虽然脚跛了,但他凭借自己在部队学的理发手艺,开了一家理发店,给别人理个平头装收两毛钱,闲时每天也有不少生意,每逢圩日,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其实要说也不奇怪,那个年代吃得不好没人看见,穿得旧点也没人说你,要是头发不理蓬头垢面的则会让人另眼相看,所以,谁还不要理个发?整个集市就那么一间理发店,生意好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今天又是圩日,他知道忙碌的一天又要开始了,于是一大早就打开了店门,里里外外整理了一通,做好充分的准备,等待着来理发的顾客。
“华仔,今天圩日你帮我打扫卫生,扫扫头发,就不要到处去玩了!”黄明中对刚爬起床的儿子兴华说。
“那不行,我早就和锦山、晓兰约好要去看马戏表演的!爸,你给点钱我吧,等下趁圩我要顺便买几本作业本和笔,过十多天开学马上就要用了!”
“你这小祖宗,叫你帮忙帮不上,还要问我要钱,我一天到晚拖着残腿坐都舍不得坐一下,赚几个钱容易吗?”
“我妈又没有钱,你是大师傅大老板,我不问你要问谁要?等我趁完圩回来就帮你,你就先付我一块钱劳动报酬吧!”兴华嬉皮笑脸地对黄明中说。
其实黄兴华说的马戏表演根本就不是什么马戏团表演,只是一个“江湖佬”牵着一只猴子在集市那里表演翻翻跟头、认认数字之类,主要目的还是兜售他的“猴枣疳积散”。当然,乡下集市也没有什么特别新鲜热闹地方,一只猴子表演也就被看作是一场“马戏”表演了,除了吸引大批小屁孩看热闹之外,也招来了不少赶集妈妈们,她们就想看看这小贩“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希望可以给家里患疳积小孩买些灵丹妙药回去。
黄兴华向父亲要了一块钱,然后花一毛钱在好友黄锦山家里开的“坤记包子店”买了两个“咸煎”(油炸面饼),约上锦山,就边吃边走往集市南门看猴子表演去了。
他们到来的时候,晓兰正在那里看得入迷,加上现场的笑声和喝彩,完全没有觉察到兴华和锦山到来。
“晓兰,好看吗?”
“不是说好九点的吗,你们怎么现在才来?”
“不怪我,是锦山睡懒觉,我等他起床吃早餐等了怕有一个小时了,走过来的时候还磨磨蹭蹭的,我都想踢他一脚了!”兴华埋怨道。
也许黄锦山家里开着包子铺平时好吃好喝,才十三岁体重就已经一百一十斤左右了,长成了一个小胖子,听到兴华说他就憨憨地笑了一下:“快看表演吧!”
兴华和锦山、晓兰挤进人群里看了十多分钟,猴子表演项目就结束了,接着就是那个猴戏小贩开始推销他的“猴枣疳积散”:
“各位乡亲父老,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祖传秘方猴枣疳积散—专治少儿疳积,独家配方,疗效保证。家里有患疳积小孩的,过来看一看,买一盒送一盒,服一盒小孩不厌食,服两盒小孩睡安稳觉,服三盒疳积跑光光!来来来,看一看,不买不要钱,买到就赚到……”
听着小贩唱歌一样的叫卖,兴华他们见后面看下去也没多大意思,就挤出人群到集市其他地方转一转,看一看。刚走不到十米,就看见一个卖鸭苗的小贩正大声地向街上的人比比划划说着些什么,走近才知道,那个小贩是从燕都县来黄家口集市卖鸭苗的,刚到集市外不远处的那片甘蔗地停下拖拉机小便,被人误以为偷甘蔗的打了一顿,还撕扯坏了衣服。
“我来黄家口集市卖鸭仔(鸭苗),就落个车(下车)痾督尿(小便),有两个山佬(山里人)从甘蔗地贡出(钻出),话我(说我)偷甘蔗,拉拉扯扯将我灯芯绒衣服都扯烂,灯芯绒又吇贵又吇难儲个(灯芯绒又贵又难买到),我都是托人从广州走后门储返个(买回来的)!他们不问青红皂白就打人,你话仲有天理冇(你说还有天理吗)?”他一边帮买鸭苗的顾客挑选鸭苗,一边愤愤不平地在那里操着满口燕都口音诉说道。
兴华几个和来来往往赶集的人一样,了解了卖鸭苗小贩的情况后也没兴致再听故事看热闹了,于是继续他们的趁圩逛黄家口集市。
黄家口集市就是这样,每天都以不变的面孔迎接着熟悉或者陌生的人们,但在平静的角落和繁华街市中,每天总有不同的故事在发生,不同角色在上演,它们伴随着时光流逝和岁月变迁默默展示着各色各样的百态人生。
“兴华、锦山,你看那里有山捻子卖哎,看起来熟得都发紫了,一定很好吃吧!”眼尖的晓兰看到一个地摊上摆着两碗山捻子就走了过去,摆在那里的正好就是冯树娃、冯阿牛的摊档。
“要买吗?这些山捻子很好吃的,才一毛钱一碗!”
看到是两个自己一般大的小孩在那里摆地摊,晓兰十分好奇地问:“这些都是你们自己上山采摘的,可以让我试一下是不是好吃吗?”
也许是同龄孩子的亲切感,也许是山里孩子憨厚实诚,树娃立即从竹篓抓出一把山捻子递了过去:“真的很甜很好吃的,你们试试看!”
兴华、锦山和晓兰试了几个山捻子果,都觉得味道不错,酸酸甜甜的,于是就每人买了一碗,一边吃着山捻子一边继续逛着没有逛完的集市。
三
树娃没想到,第一次“闯荡”黄家口集市才铺开地摊不久,就迎来了几个同龄的顾客。山里小孩进城,眼界大开,虽说南平镇黄家口集市也还是乡下,但对于树娃他们来说,就是“进城”了,要在平时,见人交流都十分胆怯害羞,更何况还要在集市摆地摊、卖东西?然而这次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引起别人关注,并且立即就转化为经济价值,这令他们十分激动,一种前所未有的喜悦心情难以抑制,树娃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他们也可以像大人一样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事实上他们把做买卖挣钱这种事情想得太简单了,那些年,在农村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现象都是常有的事,来黄家口集市赶集的人,哪有那么多像黄兴华他们一样有钱用却还没有体验过挣钱艰难的人?之后约莫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树娃的摊档也没几个人来问津,他们一下子就开始有点泄气了。
“阿牛哥,现在我们的山捻子才卖出五碗,这样下去怕到太阳下山也卖不完,不如我们便宜一点,卖五分钱一碗吧,说不定就能多一点人来买呢!”树娃和阿牛商量道。
“你定吧,这个我也不懂,只要全都卖出去,少挣一点钱也没关系,反正山捻子又不是我们种的。”
果然,他们把标价的纸片改为“五分一碗”一会儿,就招揽来了很多顾客,有的看到他们的山捻子又便宜又熟透,一下子就买了三四碗,晌午过后不久,树娃他们竟然把山捻子全部都卖了出去,虽然总共也只是卖了一块九毛钱。
他们每人分了九毛五分钱,第一次拿到那么多钱,树娃觉得沉甸甸的,都不怎么舍得花,只是在锦山家的包子铺买了三个馒头填饱肚子,然后买了两本连环画,居然还剩下六毛多钱揣兜里带回家。阿牛就不一样了,他想:第一次挣了钱,第一次来黄家口集市,理所当然不能白来一趟,他除了买好吃的还要买好玩的东西。结果,他的钱最后花得所剩无几。
冯树娃和冯阿牛的黄家口集市之行,让他们终于走出了东源洼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世事总是这样虚无缥缈却又触手可及,昨天还在树娃和阿牛想象中的黄家口集市,今天就成了他们现实中的画面,而且让他们在十几年生命历程中第一次得以体会到创造人生价值。黄家口集市虽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集市,但对树娃来说却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他在集市耳濡目染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体验,让他兴奋难忘。然而更令他觉得神奇的是,他进入集市卖山捻子所交集的第一批顾客,居然成了他初中同学甚至后来共同经历风雨的亲友。
半个月过去之后,冯树娃又回到了黄家口,这次他是带着父母的期待,带着对未来和远方更热切更美好的期盼回到了黄家口。新学年开学在即,父亲把树娃送到南平中学,并安顿好一切,这样,树娃就正式成为南平中学初中一年级新生了。南平中学位于清水河岸南平镇政府后山的背面,正好与黄家口集市隔了一条小河一座小山,这里,地处僻静,环境优雅,是办学的好地方,明清至民国年间,这里一直都是官办学堂所在地,解放后,政府对旧学堂进行了修缮改造,办起了镇属第一所中学—南平中学。
父亲回去之后,树娃独自一个人在校园走了一圈,感到百无聊赖,真正离开遥远的小山村来到这里,他的心情忽然有了一种怅惘若失的感觉,平时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总有父母在身边为他排解、为他担待,现在却要自己独自去闯一个全新的世界了。他朝着家的方向眺望茫茫大山,第一次觉得家是那么远,这里还是那么和他格格不入,他该如何迈出今后的每一步?但他知道:他已经是一名初中生了,今天走出了大山走进黄家口,就必须肩负起家人对他的托付,勇敢坚定地翻开明天的扉页!
“啊,是你!”
冯树娃和梁晓兰看着对方,同时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开学后,他们被安排在同桌,命运的机缘巧合又一次以这种方式让他们再次相见,他们都感到有点愕然。
“我叫冯树娃,上次在集市感谢你帮衬买我的山捻子。”
“我叫梁晓兰,想不到我们可以成为同学,上次一起买山捻子的黄兴华、黄锦山也是我们同班同学,真是太巧了!”
“是啊,真是太巧了!”
上课的老师还没有到来,他们走进教室坐下之后首先互相介绍了一番,其实从座位安排表他们就已经知道了自己同桌的名字,只是没想到对方竟然就是黄家口集市邂逅的卖主和买主。
冯树娃的南平中学生涯就这样以戏剧性开头开始了。
梁晓兰是南平镇木材站站长的女儿,父母的严格要求和良好的家庭条件造就了她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的个性特点。冯树娃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学校安排了一个学霸做他的同桌,树娃爱看书,而晓兰家里又有大量的藏书,他可以通过晓兰借阅到各种书籍,从而弥补了树娃读书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南平中学住读的时光是短暂的,树娃和晓兰、兴华、锦山一起编织着快乐的日子,也共同追逐着懵懂少年模糊的梦。两年下来,树娃由于放学以后常常去兴华、锦山家里玩或者到晓兰家里去借书看,经常往来于南平中学和黄家口集市之间,于是他也自然而然地成了黄家口集市的常客。冯树娃觉得:集市街道每一块石板似乎都留下过他的脚印,集市里每一间店铺似乎都能看到他熟悉的面孔,集市似乎总是以固定的时间开张或打烊,总是以宁静之中的喧闹或骚动之后的无奈向人们展示着南平不变的节奏。然而,每天在这里陪伴清水河的静静流淌,树娃曾经平静的心境却开始躁动不安,他常常独自坐在河边望着远方沉思,心之所往已不再是目之所及,他多么想在天空飞翔,就像一只自由的山鹰放飞自我、放飞目光!
四
冯树娃改名叫冯树山了,他离开南平镇到县城中学读高中的那年,觉得父母给他起的名字总有一种长不大的感觉,于是决定改名为树山。其实那时候连个户口本和身份证都还没有,改名字也不是很难的事,只要在学校开学报名注册时,把旧名字换成新名字,同时,以后无论在学校还是填报所有户籍相关资料都使用更改后的名字就可以了,根本就不需要向派出所申请批准。
当冯树娃从此成了冯树山,他依然习惯将自己的命运与大山紧紧联系在一起,大山养育了他的生命,无论走多远,他也忘不了大山。所以,他从高中到大学到参加工作,虽然用上了新的名字,却始终觉得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只是从一个仰望天空和远方的“娃”长成了俯瞰大地苍生的“山”,就像最初自己放飞的那只山鹰,在山外、在天空高飞远翔许久之后,还是要飞回到他的大山。
“树山同志,你毕业分配到我们部工作有六年了,经过几年历练,你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都表现得较为出色,部里对你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决定向县委推荐你到更高一级平台去锻炼,今天找你谈话,是想听一听你的想法。”
周三下午,冯树山随周凯副部长下乡调研刚回到单位,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谭人杰就把他叫到办公室对他说了以上这番话。
“感谢部领导这么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和培养,组织部工作这些年来,我觉得自己就像在一所最好的社会大学里回炉,领导的教诲、同事的帮助,让我学到了许多过去学校里没有学到的东西。部长你问我想法,我的想法就是首先服从组织安排,然后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希望可以到基层最好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去锻炼。”
“作为一个年轻的党员干部,树山同志你能有这样的觉悟非常不错,我会将你的想法向县委汇报,今天的谈话是内部谈心谈话,属于暂时保密,希望你接下来继续做好自己的工作。”
“我明白,感谢谭部长!”
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谭人杰办公室出来,冯树山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是一个大山里走出的穷孩子,从东源洼走到黄家口,再到秀山县城,一路走来,经历命运坎坷、道路艰难曲折可想而知。高中毕业后,他经历了两次高考落榜,第三次参加高考才考取了海州大学中文系。但他又是非常幸运的,大学四年,他得到老师同学认可,大一开始就担任海州大学中文系学生会主席,大三时他就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分配时,由于他品学兼优,档案履历出类拔萃,被分配到县委组织部工作。参加工作之后,他在领导的关心和同事的帮助支持下,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现在再一次得到领导的认可,即将肩负起更重要的责任和使命。面对新机遇的召唤,他感到全身充满活力和斗志。
半个月之后,冯树山通过了考察、公示、任命,正式成为秀山县南平镇党委副书记。他终于又回到了黄家口,这个当初在集市摆摊卖山捻子的树娃,做梦也没想到,当他再次回到这里,他将带上县委的嘱托,带着乡亲父老的厚望,摇身变成南平百姓“父母官”的一员了。
“晓兰,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县委任命下来了,我被任命为南平镇党委副书记,这几天就要去报到了!”
“你真的要回南平工作了,那我们以后就不能经常在一起了,想想我怎么有点高兴不起来呢?”
当冯树山把回南平任职消息告诉梁晓兰,晓兰语气里明显不是很兴奋的样子。
晓兰现在已经是树山的女朋友。他们的爱情故事也许从黄家口集市山捻子摊档就打开了序章,于是初中同桌后树山经常到晓兰家借书,从此他们开始悄悄走进故事里的角色演绎,到了县城中学读高中后,尽管他们同校不同班,但他们却保持着非常密切的来往,爱情幼苗也就不知不觉地在他们心中萌芽、成长。高中毕业后,晓兰考取了南华财经大学财务管理学专业,树山通过两年复读也考取了海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分开之后,他们才彼此意识到爱情的种子早就在他们心中生根开花,思念的煎熬让他们不再沉默和掩饰,从此正式确定了男女朋友关系。大学毕业后,晓兰被分配到秀山县审计局,由于工作表现出色,几年前被提拔为县审计局副局长。同城相守,让他们几乎朝夕相处,感情在爱的沐浴中日渐加深,事业也同时得到了催生升华。
尽管单位开始推荐考察时,树山就把他当初向县委表达要下基层回家乡锻炼的意愿跟晓兰说过,但这次正式任命下来,晓兰却莫名其妙地感到有点不太开心。
“傻瓜,都在一个县里工作,要见面不是很容易的事吗?什么时候要是你太想我的话,就打电话给我,我保证立马赶回来见你!”
“我才懒得想你,只是怕你到了下面光顾工作不能好好照顾自己!”
“好好好,你不想我只是关心我!放心吧,怎么说我也是从东源洼出来乡下娃,这么多年走南闯北我还不是把自己照顾得越来越好?倒是你,我不在身边你可千万别丢三落四的,又经常不吃早餐。”
“这可说不准哦,所以你每天都要记得打电话回来提醒我一下!”
“电话是一定要打的,我们也一定要好好地!”
情侣之间的柔情蜜意总是难解难分,哪怕是短暂分开或咫尺分隔也能让彼此万般牵挂,但树山和晓兰都明白,他们还很年轻,只有将自己青春投入伟大的时代,让理想在孕育自己生命这片土地上发光发热,他们的人生才能更有意义,他们的爱情才能更加丰满,他们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冯树山终于又回到了他的家乡南平镇,这是清水河像母亲一样日夜滋养着的热情、淳朴、无华的乡土,也是他梦开始的地方。然而,当他带着无限深情厚意回到这里准备回馈这片乡土的时候,时间仅仅过去不到两年,一场农村体制改革浪潮正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大地上酝酿。离开南平镇的时候,他将自己的名字从“树娃”改成了“树山”,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再次回到南平镇,他却迎来了乡镇撤并改革,南平这样一个小镇就要面临着被“吞并”的命运,他将成为“南平镇”这个名称消失的最后亲历者,就像他“树娃”这个名字一样,“南平镇”的名称从此成了冯树山脑海里无法抹掉的记忆。
五
随着中央、省、市乡镇机构改革文件下发,根据省市部署,秀山县撤并乡镇工作正式开始,为了使乡镇撤并更加科学合理,县委县政府经过全面调研考察和分析,编制了《秀山县2001—2020年城镇体系规划纲要》,根据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发展空间、区位条件、经济实力、聚集效应等因素,实行撤小并大、撤弱并强、撤穷并富、撤新并老;以县城镇带周边镇,以中心镇带一般镇,优化小城镇,促进中心城镇发展,达到调优、并大、做强的目标。临西、河口、双榕、南平四个镇被列入了这次撤并之列,撤并后,秀山县从全县十一个镇变成七个镇,南平镇根据方案规划要并入相邻的望江镇。为了确保乡镇撤并工作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秀山县乡镇撤并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工作安排,冯树山被指定为望江镇撤并工作南平片区负责人。
撤并工作紧锣密鼓地全面铺开后,冯树山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制定工作方案,进村入户调研和广泛宣传发动,落实各项相关具体措施,有条不紊地开展好各项工作。经过四个多月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秀山县乡镇撤并工作全面完成。撤并后,原南平镇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也全部进行了调整、分流、合并,望江镇镇委副书记、镇长魏国新调任县水电局局长,冯树山被任命为新的望江镇镇委副书记、镇长。同时,对原来两个镇辖村委会一级也进行了调整合并,将原有的十六个村委会撤并为十个村委会一个社区,这样,原南平镇政府所在地黄家口就成为望江镇唯一的社区—南平社区。
秀山县乡镇撤并改革的完成对于山区贫困县的城乡协调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难题。为了理顺县内市场管理,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县工商局对撤并后各镇市场的圩日进行了调整,撤并后的中心镇市场每十天三个圩日,普通镇市场每十天两个圩日,临西、河口、双榕、南平等四个被撤掉的镇暂时停市。
这天,冯树山在他的办公室接待了他的初中同学、南平社区支部书记、主任黄兴华来访。
“树山镇长,自从你回到南平,作为老同学,我一直都比较支持你的工作,尤其是这次乡镇撤并改革,我也是十分理解并大力支持。但是,现在改革把我们南平镇给改掉了不说,怎么还要把我们黄家口集市给改掉了呢?现在南平群众趁圩要到望江镇市场那么远,十分不方便,群众意见很大。今天我来找你,主要是把群众意见带给你,希望你向县里反映,要求恢复我们黄家口集市!”黄兴华有点激动,开门见山地向树山说明了他今天来访的意图。
“兴华,首先我要感谢你对镇里和我本人工作的大力支持,这次乡镇撤并改革时间紧、任务重,如果没有你们积极做群众工作,我们是不可能这么快顺利完成任务的。说句心里话,这次乡镇撤并改革把我们南平镇给撤并掉,我和你一样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更何况还停掉了黄家口集市。但是,县工商局调整圩期的决定也是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指示精神,为适应乡镇撤并改革后市场管理而做出的,至于后续出现的新问题,县里下一步肯定还要逐步解决。”
冯树山给兴华倒上一杯茶,然后一边坐下一边用平静的口吻耐心地对兴华解释道。
“黄家口集市是一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老集市,而且又是我县南部边境商贸集散地,对发展我县经济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对县里农村体制改革的总体政策我们没理由不支持,但对落实一些具体措施方面我们还是要权衡利弊,否则有可能挫伤底层百姓的积极性。”兴华语气里还是有点愤愤不平。
“兴华你这样说我非常赞成,黄家口集市不仅是我们的,更是南平百姓内心深处抹不去的乡愁,我一定尽快将大家的心声向县里反映,争取早日重现黄家口集市的繁华景象!”
“谢谢树山镇长,这事就拜托你了!”谈完正事,兴华和树山又寒暄了一番就匆匆离开了。
黄兴华走后,树山立即吩咐镇政府办公室小谢马上行动,起草一份关于黄家口集市的调查报告,并附上一份《关于要求恢复望江镇黄家口集市圩日的请示》,第二天,他就趁赶回县城参加会议的空隙,将报告请示递交给了县政府办公室。其实,与黄家口集市同样遭遇的原临西、河口、双榕三个镇市场也遇到了同样问题,群众对市场停市意见很大,抵触情绪十分强烈,他们也陆续向县政府提出了恢复被停集市圩日的要求。
秀山县委县政府对此十分重视,立即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研究,认为对于这次乡镇撤并改革的后续工作,必须考虑到有利于社会稳定、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各方面因素,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式撤并,对于被撤并乡镇的原有市场,要在理顺管理体制的同时,重新恢复集市圩日。
就这样,在原临西、河口、双榕、南平四个市场停市三个月之后,秀山县工商局重新下发文件,恢复全县十一个集市圩日,并根据南北片、相邻市场错开的原则对圩日进行重新排期。
黄家口集市又恢复圩日赶集了,群众对县委县政府一切为民着想的举措拍手称快,恢复后头几个圩日,他们就像奔赴一场久违的约会一样,纷纷涌进集市,集市再现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店铺老板又绽放出开心的笑容,赶集群众比以往多了许多,外来商贩更是络绎不绝,整个集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氛围。
六
“树娃,听说政府又要搞移民搬迁,我们村要搬到黄家口去,这是真的吗?”这天冯树山下乡调研正好回到东源村,父亲一见面就问道。
“爸,是真的,我们东源村地处偏僻,自然条件差,发展基础薄弱,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了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地区高寒山区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要对像我们村这样的贫困地区实施‘整体规划,政府扶持,移民搬迁’政策。现在,望江镇政府已经制定了移民搬迁工作方案,在黄家口集市对岸规划了五亩地,准备建设东源移民新村呢!”想到这次移民搬迁事关自己家里,树山就坐下和父亲聊了起来。
“党和政府关心我们,让我们搬出大山,到黄家口去建移民新村,这确实是一件大好事,只是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突然说要搬走,心里还是很舍不得的!”
“爸,故土难离,这个不难理解,相信你们老一辈大家心情都是一样的,但是为了我们更好生活,为了下一代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党和政府实施移民搬迁政策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树山用深情的语气对父亲说。
“理是这个理,村里二十七户人家对这次移民搬迁总体上是抱支持态度的,只是对于建房的资金方面,除政府扶持外,个人承担部分解决起来恐怕都有一定的困难。”
“爸,这个你就别担心啦,移民搬迁是当前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我们政府一定争取上级和社会各方力量支持,最终妥善解决好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你有时间就跟乡亲们多聊一聊,我们这是遇上了千载难逢的好时代好政策,明年秋天大家就等着住进新村新房吧!”
听树山这样说,父亲点点头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世事变化总是难以预料,黄家口集市本来眼看着因乡镇撤并而被停市,但人们怎么也没想到,时间仅仅过去三个月,集市大门又再度开启,恢复圩日赶集为黄家口集市重新注入生机活力,而接下来的高寒山区移民搬迁更是为集市发展繁荣带来了新的机遇。
移民新村也是说建就建,半年多功夫,一个规划有序、特色兴建、现代气息和田园风光交融的东源移民新村拔地而起。仲秋时节,大山处处的景色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风轻云淡,落叶如诗,一景一物,处处透着浓郁的秋色秋香。然而东源村村民却无意再陶醉于这里的万物枯荣带来的恬静和悠扬,收拾好无数日子积攒下来的各种家当,陆陆续续搬进了黄家口东源移民新村的新房子。
树山父母本来也是打算早一点搬进移民新村的,但树山告诉父亲,他和晓兰恋爱了那么久,参加工作那么些年各自都忙于事业,两人一直都没有把结婚的事摆上日程,眼看两人都三十出头了,晓兰也多次跟他说父母希望他们尽快把婚事给办了,所以树山想,不如利用这次搬进移民新村的机会来个双喜临门。这样的好事对于树山父母来说当然是再也高兴不过的了,他们把移民新村的房子重新装修了一通,让它里里外外看起来都透出了喜上加喜的气息。
“晓兰,我爸妈就要搬迁到移民新村了,我想把我们婚礼和他们乔迁之喜合并在一起办了,你看可不可以?”
“有什么不可以,黄家口是我们爱开始的地方,现在双方父母都在这里见证和祝福我们瓜熟蒂落,这不是求之不得吗?”
“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我还担心你会怪我呢,把结婚这么重要的事和别的喜事放在一起办,你家里不会认为我们家不够重视吧?”
“这怎么会呢,我们结婚是大事,你爸妈搬迁到移民新村也是大事,两件大事放在一起办那不是显得更加隆重吗?就按你说的办吧,我爸妈肯定没意见!”
当树山告诉晓兰他的想法后,晓兰心里仿佛早已和树山有了默契,这种默契或许来自黄家口集市山捻子摊档他们的第一次目光交汇,或许来自他们将近二十年的心心相印、相濡以沫。晓兰为了让树山的意见达到高度统一,她把意见转达给父母时干脆就说是自己的想法,晓兰父母一听这双喜临门的事本来也非常开心,自然也没有什么不同意见,于是,黄家口集市一场引人关注的世纪婚礼接下来也水到渠成地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岁月并没有因为年轮沉重的碾压变得支离破碎杂乱无章,清水河依旧日夜不停静静地流淌,那些激流洪水淘不走的沙石又无声地为黄家口河滩增添了新岸。清水河岸的黄家口集市还是那条不到十米宽的石板老街,从东头到集市西南门约一百二十多米的老街,“和记木工”招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和兴家私城”,锦山家的“坤记包子铺”也在几年前拆旧建新,建起了黄家口集市最大的一间饭店—锦山酒家。集市恢复圩日“趁圩”后,每逢圩日,街上依旧热闹非凡,叫卖声、讨价还价声、熟人打招呼声此起彼伏,只是集市好像显得更加拥挤了,人声更加鼎沸了。
黄家口集市变迁,就像时光飞逝脚步不会停歇,后话也总是述说不完。后来清水河黄家口段两岸筑起了河堤,种起了一排排满目青翠的绿化树;后来黄家口集市新建了一个“南平市场”,集市已比原来扩大了一倍;后来东源移民新村作为望江镇“文明村”建设示范村,逐渐发展成了秀山县乡村振兴示范点、“绿美乡村”特色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