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老象山人的头像

老象山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散文
201807/23
分享

唤醒廋西湖

                         唤醒廋西湖

 

                              刘湘如                                                                

“淮南楚三雄,维扬冠九州”。自从隋代南北大运河开凿以后,位于长江和淮河下游的扬州,更增加了“青山隐隐水迢迢”的气势了,虽然淮河两岸大小城市数不胜数,然而象扬州这样“南揽长江、北览淮河、气通运河”的城市,却是绝无仅有的。

我来扬州,不是迷恋“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景象,也不想寻觅“明月桥上望神仙”的境地,我所向往的,是久已仰慕的瘦西湖。

我怀着一种虔诚的心情,去见瘦西湖。

当第一缕曙色悄悄降临时,我就悄悄来到瘦西湖身边。这时刻,她的浓密夜色正在消溶,淡淡的雾,浮在水面上,似缕缕轻纱,象薄薄蝉翼。树丛在雾的缭绕中,露出自己的轮廊。微风撩动树影,轻轻摇晃,象在抚摸着刚刚醒来的恋人。

但真正的恋人是湖。此刻,她正在酣甜的瞌睡中……

风吹到湖面上,湖水荡起一叠一叠的涟纹……

我沿着湖堤往前行,风又绕了个弯子,从山上走来,从桥上走来,从塔上走来,从堤上走来,从亭子上走来……

导游告诉我说:那山叫小金山;那桥叫五亭桥;那塔叫白塔,那亭子是钓鱼台;那堤,便是名噪天下的“长堤春柳”……

过一会儿,雾升腾飘曳,弥漫飞散。风吹过去,犹如一群穿着白色裙裾的舞女在翩舞,踏着碧色清色的湖水涟漪,一阵阵远去,远去了……这时候,太阳高高兴兴地探出头来,瞅着瘦西湖羞羞的面容。

我站在她身边,在心底呼唤着:瘦西湖醒来了!

真的,瘦西湖在我的招呼声中醒来了。

阳光灿灿的,驱走了所有睡境中的安憩。瘦西湖一头扎进了早晨的热烈中去。她也以自己的温情,向人们展现了青春和狂热:那笔直沿湖的“长堤春柳”分外妖娆;一半在岸一半在水的画舫般的春柳亭上站满了打太极拳、做气功的老人;曲屈回旋的湖岸上响起了轻轻的早起的人们的脚步声;小金山侧传出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那神秘的“钓鱼台”临湖的三个圆洞,一洞衔住湖中披金流彩的五亭桥,一洞收尽湖畔披着腓红霞光的白塔。站在湖畔一角,立即可以看到一种奇妙景象:五亭桥在轻阳中横卧波光,那圆洞呈正圆形;而再看那披着朝霞的高耸的白塔时,圆洞中却成了椭圆形……这是一幅优美动人的图案,它属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借景”手法,这手法在早晨的瘦西湖上,得到了绝妙的效应……

我沿着堤岸慢步,看远处湖中的水色,在刚刚升起的阳光下,象晃动着一湖金子。山影、塔影、亭影与湖光融为一体,仪态万端。在没有反射出阳光的近处湖面上,湖水则是碧沉沉的清澈,清得象天真的少女那清俊闪动的眼波。望着这样清粼粼的湖水,我感到浑身都变得轻快舒松起来。我忽而猜想:瘦西湖的“瘦”字,是否也包括这种清澄秀逸的含义呢?

我的猜想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在古代,“瘦”即是“清秀”的意思,这一点可以从清代诗人汪沅曾的诗中得到验证,他曾把扬州西湖与抗州西湖作了比较,写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也是那以后,瘦西湖也名录于书,通行于世呢!

哦,这风景绮丽的瘦西湖,古往今来,你身边有过多少动人心弦的故事?我从史书记载中知道:自隋唐以来,劳动人民就开始在这儿进行巧夺天工的创造。时光流逝,这瘦小清秀的湖光山色也就愈来愈拥有自己的特色。我从李斗的《扬州画舫录》里得知清代乾、嘉年间这里的鼎盛景象是:“楼台亭榭,洞房曲户,一花一石,无不各出新意……”更有一座座私人园林,沿瘦西湖环绕而建,形成一个互相叠印陪衬的风景区。而更有意思是:许多景致的来历都与乾隆南巡有关。据说,那个称“长春岭”的小金山,就是当地一些豪富为乾隆皇帝留下的纪念。他们为了让乾隆在游湖时能乘舟直达平山堂,特地开了一条莲花埂新河,那开河挖出的泥土便堆成了这座湖中的岛屿,因为是仿照镇江金山堆起来的,故名“小金山”。据说乾隆皇帝巡游湖时,曾对御侍说:“这儿真象北京的‘琼岛春阳’呀,可惜就缺一座白塔!”有个姓江的大盐商为了讨好皇帝,在一夜之间用盐包堆起了一座假白塔,以应付御览,随后又动用大批劳力,于短期内修了这座白塔。此塔一建成,瘦西湖也就更兼有“南方之秀”、“北国之雄”的誉称了……

不过在我觉得,瘦西湖还是以“秀”为特色的。因为它总是那样温情脉脉,文静有如少女,这可能是她受过许多人青睐的缘故罢?置身于这幽境佳景的湖边,聆听她亲切的絮语,我恍若重见那许许多多令人感慨的旧事。千古江山,一朝美景,每一种景色都使我感到悦目而惬意。

我觉得:如果说扬州城是长江和淮河下游的骄傲,那么,瘦西湖则是扬州的骄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