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玉真的头像

李玉真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105/15
分享

在季节的坐标上打量 ——读玉心的诗

当下乐意阅读诗歌的人已经不多了,现代诗首当其冲。揆其原因,一是“圈外”人消遣方式有太多选项,二是诗歌本身的原因——说直接点,是诗歌作者的原因。语词层面的杂乱无章及内涵层面的不知所云,似乎渐成“时尚”。作者太“任性”,读者没有理由去买单。我一直觉得,任何一首诗歌,要么让人产生某种情感共鸣,要么代表着作者某些思考,或者给人以某些启迪。但在我的阅读体验中,部分地具有前述“要素”的作品,大概不足一半。

在这个背景下来探讨玉心的诗歌作品,就成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需要申明的是,这里并非将玉心的作品跟其他作者的作品对立起来分“高下”,而是想要表明:从情感共鸣角度,玉心的作品颇有值得咀嚼的地方,而且也不乏给人以启迪的篇什。难得的是,这些作品的立意,并不依仗于辞藻层面的生硬赋予,而是借助季节、时令、大自然的风霜雨雪等等,自然而然地升华。

以下,试着做些未必准确到位的探究。

一、季节,是玉心诗歌的基本立脚点

无须存疑,在现实向度内,我们的世界是三维的。但谈论“季节”,我觉得只能将它“降”到二维层面,这样才更切合玉心的诗歌。数学坐标有四个象限,虽在逆时针“转动”,总体却给人方形的感觉;季节也有四个阶段,也是循序延伸,却是一个近似于闭合的圆环。空间与时间,二者有明确却不易琢磨的对应关系。特定情况下,空间可以重复,可以叠合,时间却不可以。冬天过了是春天,却不是曾经的那个春天,而是相仿却不可重来的另一个,所以说“近似于”。季节这个类似闭合的圆环,实质上应该将它视作一种处于螺旋式持续演进的状态。

借助电脑,从玉心的40多首诗作中,可以很容易地获得以下具有季节特征的统计数据:

春:出现了10次,包括春天5次,春风4次,春兰1次。夏:出现了8次,包括夏日4次(含标题中的1次),夏天2次(含标题中的1次),夏荷1次,夏雨1次。秋:出现了11次,包括秋天9次(含标题中的1次),立秋(标题)1次,秋(独词句)1次。冬:出现了11次,包括冬天6次(含标题中的1次),冬夜2次(含标题中的1次),单独或联合使用(如冬至等)3次。

涉及节气的,有《惊蛰》《清明》《立秋》《冬至》,等等;涉及时辰的,有《村庄的早晨》《悉尼的早晨》《谷氏旧居的下午》《真空的黄昏》《夜》《深夜》,以及上面已引的《冬夜》,等等。

单从标题层面看,季节或月份特征较为明显的,则有:四月将尽》,对应残春时节;五月的雨夏天的思绪》《在北回归线等你》《夏日》,对应夏天;对应秋天的,包括《立秋》《八月》《桂树的告别》《秋天的样子》;对应冬天的,有《等待的雪还没来与你共一场雪》《冬夜的城》《冬天的旷野》《雪花掩埋的伤痕》。

众多篇什中较为特别的是《云岭东路》。这首诗按顺序写了四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特征,为了达到了凸显的目的,尽管都经过了剪辑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季节还是时令,节气还是时辰,它们都不是抒对象,而仅仅是玉心诗歌抒情的一个依凭,或者说只是个立足点。意义在哪呢?简而言之,不同的季节,人们会有不同的感触,同一年份之内,季节不同感触就不会相同;在不同的年份,哪怕季节相同,感触也不会一样。这些感触发而成诗,苦涩也好精彩也,都注定不会相同。

二、玉心诗歌在季节坐标上的情感指向

遗憾或沮丧

如上述,虽然每每提到季节、月份或节气、时辰,甚至用来做标题,但它们在玉心笔下,并不是抒对象。解析部分作品的情感指向,我们或许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在《四月将尽》这首诗里,我们可以读出一种略显消沉的暮春愫。翻飞的裙角告诉我/一如既往的吹过/其实在我看不见的地方/也有风吹过/如午间空无一人的广场/或是门窗紧闭后的夜晚这是诗歌的第三节。

以风为载体,在阅读经验中,我们从来不会陌生,但这里自有出色之处:“其实在我看不见的地方/也有风吹过……”我们往往太专注于自身,太自以为是,以为目之所睹耳之所闻就是一切,予取予求毫无顾忌,殊不知大谬不然。在人群里,我们能左右谁?在时间的河流中,我们能泅渡多远?在大自然的法则之下,我们又算得上什么?

这首诗的立意似乎有些消沉,但其中的部分诗句,足以让我们感悟到自身分量的卑微,包括那些叱咤风云者,也不过是昙花般的过客。

惬意与闲适

《村庄的早晨》堪称玉心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这首诗不啻一首别具情调的乡村晨曲,先是鸟儿的啼鸣,然后是人与人之间熟悉而又陌生的招呼——明知道叫错了名字,却并不“揭秘”,因为应答者对打招呼者,也同样记不准名字。

“若是六点你还不肯起床/喜雀、黄鹂和画眉组成的乐队/便会在三两声试唱之后/奏一曲摇滚或是Rap将你唤醒”,是这首诗的第一节。面对乡村晨曲的热闹、热情与热烈,谁能无动于衷?清幽的景致,谁又能熟视无睹?“无心”读书便是明证,但诗歌可以例外——说的当然是令人触景生情的大自然这首无字的诗。乡村物景的纯美,乡村人情的纯粹,都是这首无字诗永恒的主题。

缘事缘情的忧伤

在玉心的这组诗歌中,抒写亲情、怀念亲人的篇什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但都写得真挚、深沉。

如《母亲》这首诗,通过早、午、晚三个时间段,摹写了母亲劳作的三个片段。辛苦,忙碌,对家庭的责任心,对孩子们的无私付出和殷殷期盼,包括操劳成疾依然无悔无怨,都是母亲平凡而伟大的地方。稍微注意,我们还可以发现三个时间段并不在一天之中,应该还寄寓了母亲在不同人生阶段的艰辛。朴实,是这首诗在文字层面的主要特征,精神层面上,它反映了千千万万母亲的共性,与歌曲《想起老妈妈》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安静》这首诗,写了母亲去世后父亲一个人在老家的寂寞孤单。得承认,亲人离去的忧思,也是乡愁的内涵之一,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这首诗的标题,却很淡定地用了“安静”。这“安静”,既是母亲离世后父亲落寞的岁月,也是对母亲还归丘山后灵魂安息的祈愿,更是试图抚平内心创伤的努力。

最后一节,通过小黄狗的叫声反衬人物(诗中的“父亲”)心绪的落寞孤寂和环境的宁静冷清,别具深意。鲜明的画面感,“安静”中有限的动态,都使得这首诗的抒情意味更加细腻感人。

怀念母亲的《清明》,是这类诗中较为重要的一首。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容易牵动愁肠的一个,特别是在亲人离世不久的情况下。这首诗中的许多意象,包括部分动词,看上去漫不经心,实际上却相当准确、到位地表达出了思念母亲的深情。燃点香烛的专注,拔去枯枝的虔诚,对母亲的悠悠述说,都质朴而恳切,深切的痛点,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直击读者的泪点。

以上所述,当然不是玉心诗歌情感蕴涵的全部,不过这里只能点到为止。

三、在季节的坐标上还有什么?

玉心的诗歌作品,绝大数都是立足于季节的抒情,但其中又有为数不少的篇什,在抒情的同时,还有另外的寄寓。如关于物景和城市的某些幽微思绪,有的带有启迪色彩,有的则足以引发思考。即便以“你”作为抒情对象的部分作品,也并不仅仅为抒情而抒情。下面再以部分诗作为例,稍作剖析。

叶子有一些话,没有对春风说/可是春风一吹,叶子就绿了/花儿有一些话,没有对阳光说/可是阳光一来,花儿便开了//我也有一些话,没有对你说/你不在的时候/叶子径自绿去,花儿也各自开着/日子过一天,就只是一天//你在的时候/仿佛叶子是为我绿的/花儿,也是为我开的/日子有时候长一些/有时候又短一些(《秘密》)

我们都知道“秘而不宣”,还知道“心照不宣”。秘而不宣并不意味着秘密可以被守住,心照不宣则是一种美好的心灵契合。这首诗从物候到人情,自然且细腻,含蓄而生动。最值得品评的是诗的最后两节:“你不在的时候”,叶子的“绿”与花儿的“开”,都引不起“我”的介意,日子很寻常;“你在的时候”,叶子的“绿”与花儿的“开”,忽然间都是为了“我”,而且每个日子都不等长。

抒情主人公心绪起伏,在欣悦的同时还有忐忑不安,患得患失。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日子变得“长短不齐”,也就不难理解了

想要写一首诗/描绘秋天的样子/落叶却打碎了我的梦/有谁说过叶落无声/我却分明听到了秋天的叹息//走过秋天的院墙/渐黄的枝叶拂过衣襟/往事在记忆里绚烂/每一次想起都有撕裂的痛//月圆抑或月缺/总有潮汐亘古不变的追随/谁在唐宋的月光下仰望桂树/抖落一缕千年的相思(《秋天的样子》)

这首诗并没有像标题指明的那样,刻画秋天的“样子”,然而,读完之后,我们分明可以感知到秋天的形象:愁容。把握这一点,借助的关键“叹息”——叶子飘落的声音。牵怀往事,叶子的枯黄,飘落,便成了秋天的样子的“缩影”。

其实,仔细咀嚼,我们可以发现,秋天的样子,只是抒情主人公主观感受到的“样子”,与客观的秋天是有距离的。前人所谓“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主观感受的差异便二者的分野。

当风把夏日的绿埋进泥土时/秋,便准备好了粉墨登场/取几滴清晨的露珠,酿酒/斟一杯,醉了季节的风霜//这是一出古老的戏/演练千年,毫无悬念/只是那座椅上的观众/换了一茬又一茬//很久之后/我依然想念第一片落叶(《立秋》)

在看上去的轻描淡写中,这首诗关涉到了“永恒”这个话题,季节变化是那样的按部就班,在人们的意志之外是那样的有条不紊。比如一些人对冬天既畏惧又埋怨,可是不得不面对和适应。秋天也不因为是人们期盼的收获季节,就稍事稽留。如果把季节的更替看作是一出戏的话,它太古老了,别说百年千年,就算用万年亿年都不足以衡量它。

这首诗的可贵之处,在于回头审视了人类自身。每个具体的个人固然都是来去匆匆的过客,回眸整个人类,难道不也是这样?最后一小节,旋即回归到落叶“本位”,让我们明白:抒情主人公并不想滞留在宏观层面,想念的仅仅是曾经触动心绪的“第一片落叶”。

有人在深夜/背对一窗月光/将手机划拉一百零八遍/以为世界都在掌控之中//有人在深夜/翻一本薄薄的书/更残漏尽/目光却总是停留在扉页//有人在深夜/放肆想念一个人/撕心裂肺后/再一针一针/细细缝合伤口//有人在深夜/把路边的小酒馆喝到打烊/然后在凌晨/对着雨中伫立的街灯/轻声道晚安(《深夜》)

夜深人静,形形色色的手机控们自以为拥有了世界,其实大多都在世界之外徜徉,因为作为看客,能参与的都只不过是无足轻重的网络“互动”。第二节反映了一种阅读状态,从道理上看不正常,从事实上看我们却必须认可:这已经成了一种常态。为了充实为了提高当然要阅读,为了打发光阴甚至为了“助眠”也可以捧起书本,谁能说那就不是阅读?第三节,关注到了恋爱者的失意——从无所顾忌的思念到努力忘怀。无可厚非,第四节中酒徒的买醉也是一种消解长夜的方式。

这首诗刻画了在“深夜”这个特定时间段里,没有按时入眠的人们几种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动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曾经固守了几千年的生活规律,如今别说在城市,就算在偏远的村庄,也已经“回不到从前”了。

是否可以这么认为:在季节的坐标之上,玉心在抒情表意的同时,还有在事理方面的拓展。这固然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若在情感之外忽略这些要素的存在,任何“解读”都将失之偏颇,不完整,甚至不准确。

四、小结

玉心一直以诗歌作者自视、自称,只有认真捧读其作品,我们才可以发现她是一位对作品认真负责的诗人。首先是每一篇作品都经过了认真打磨,即使说不上篇篇精品,至少其中的绝大多数,做到了无可挑剔。其次是作品数量算不上多,几年间总的加起来还不到五十首;不管是从众多篇什中精选出这个数目,还是本来就只写了这些,都足以佐证她的求精意识。还有,玉心虽然热心爽直,在诗歌创作方面,却是内敛而低调的。在人心浮躁的当下,坚持淡泊,不片面追求“高产”,缺少足够的定力是很难做到的。

前人所谓积习难改,这“习”有好的也有未必好的,属于玉心的无疑属于前者,因此要求她一下子“勤奋”起来,忽然写出许多诗歌作品,不仅不现实,也不合理。值得欣慰的是,在季节之上打量,我们可以隔三差五地欣赏到玉心用心写成的诗歌作品,读后会心一笑。在抒情之外,玉心能进一步提高诗歌的哲理比重,当然更佳,我们乐见其成。

附:玉心,女,本名梁玉美,贵州省作协会员,贵阳市诗词楹联学会理事,清镇市作协副主席;有诗歌和散文各若干在报刊发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