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是源自诗仙李白的著名诗篇《将进酒》中的名句,引来界定兴江先生散文集《横鞭北斗》中的系列人物,似乎不是那么妥帖,因为在集子中,许多文章的主角,除了前朝的帝王将相,还有后世的贤者达人,但在想出更好的办法之前,只能将就。《横鞭北斗》是一部行旅散文,更是一部文化散文,关于古今成就者得失分剖的文化散文。
在历史长河中,空有才华无处发挥者比比皆是,要么没有获得机缘,要么不肯屈就,于是饮酒为乐,寂寞终了,只留下一个个抽象的名字让后人悬猜。李白意有所指,借题发挥作愤懑之言,我们阅读时不可忽略——圣贤与“饮者”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微妙关系。
从某种角度看,圣贤是不寂寞的,一是他们有过自己的事业,至少轰轰烈烈过一段或长或短的岁月,在历史上留下了生动的印记;二是在后世容易出现他们的崇拜者、知己者,心气相通,灵魂共舞,形成跨时空的共鸣。——兴江笔下的圣贤,多属于这种情形。
一、《横鞭北斗》系列人物一瞥
(一)几代风流人物
《横扫六合何雄哉》,叙写了在秦始皇陵的观感。文章着重展现了他的雄才大略,尤其是势如破竹横扫六合取得成功的基本经过,也总结了秦王朝速灭的缘由。在同类题材的文章中,这是插科打诨最为突出的一篇,比如称刘邦为“刘二愣子”,称呼项羽为“项大呆子”。当然并无贬损之意,文章也间接说了这么做的缘由。《大风起兮云飞扬》,勾勒了刘邦兴汉的大致过程。先是归纳了他的性格弱点,好懒,好侮,好酒,好色;继而总结了他作为英雄所独具的优点,“志、胆、识、量、术”,这五项决定了他的“命”——英雄命。文章后面还进一步分析了他最终逃过鸿门宴的环境因素和性格因素。
《龙腾大野啸九天》,记述了谒访刘备郊天坛(那是一个让刘备逢凶化吉、逆转命运的所在,不仅避免了东吴美人计的刀光剑影,还成功抱得美人归)后,关于刘备命运沉浮的感慨。刘备的王霸之旅充满了艰难,但他的执着,包括礼贤下士和知人善任都令人钦佩。在分析刘备坚韧执着之前,文中还有这样一段简略交代:
刘备五易其主而志不改,三失其妻而气不败,这份旷世坚韧执着,确实不是常人能具备的。换作旁人,只怕早就心灰意冷,随便归附一个枭雄,了此余生,即便回家继续织鞋贩履,只怕亦自强过颠沛流离。
《日月星汉出沧海》,记述了途经华容道引发的相关联想,通过曹操的“三笑”,着力反映了他的政治与军事才能。——这个“华容”是否跟三国战争中的故事相关,其实兴江也不敢肯定。只能说,“华容”二字,引起了他关注曹操的兴致,对这位“奸雄”称誉有加:
曹操穷途三笑,堪称旷世经典。那是鄙夷对手的笑,那是劫后余生的笑,那是鼓动下属的笑,那是激励自我的笑。不管为了什么,没有远见卓识,没有旷达胸襟,没有如山定力,没有十足自信,是笑不出来的。这看似滑稽的笑,笑出了英雄风采,笑出了大家风度,笑出了王者风范。
《关山飞度木兰香》,记述了慕名前往木兰故里的经历和感受,梳理了后世文人骚客的歌咏,抒发了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景仰之情,同时交代了文章缘起:“我之所以写木兰,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她为女至孝,二是她为士至勇,三是她为仕至旷,四是她为人至融。即便作为男士,也是一代完人。”在接下去的考证中,虽然对其姓氏存疑,“木兰”二字却得到了确证。
《一纛擎天红日升》,抒发了谒访唐太宗昭陵后的感慨,表现了深深的敬佩之情。文中有这样的评说:“纵观中国历史,似乎只有这光夺日月的千古一帝唐太宗,才配贤主、明主、英主、雄主和霸主的五连冠。”接着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逐个予以阐明,比如通过用人和待民证明其“贤”的一面。
《无限风光在险峰》,记载了华山之行及其感触。从韩退之在绝顶上面的“哭”,写到赵匡胤早年潦倒之时跟陈抟老祖的“豪赌”,表现了后者的豪迈气概。《三声呼出扶桑日》,由朱元璋较为粗率的诗作,写到他的理想、经历及在文臣武将们的辅佐下建立明朝江山的历程。文章以古碑镌刻“明太祖考妣上寿……”在贵州花溪燕楼的出现,设疑作结,留下了考证的悬念。
《睥睨万方气如虹》,写自己初到武汉的见闻和感受,以长江为背景,展现了伟人的胸襟;同时以自己的创业为依托,彰显了自己的抱负。相仿之处是,都面临着创业的艰难——哪怕“我”与革命先贤之间各自面对的困苦,不具有可比性。
(二)历史镜鉴
《温柔乡是英雄冢》,勾画了元末明初大汉政权的缔造者陈友谅生前的叱咤风云和身后的寂寞冷清。回顾陈友谅的一生之后,文章总结了他失败的主客观缘由。——他失败的诸多缘由中,包括了以好美色为标志的享乐主义。
《万里岳河任我行》,通过一次游历及所思所想,总结了林氏一生的功过,肯定其巨大建树和功劳,也剖析了他必将覆灭的悲剧命运。文章可贵之处在于,将他放到历史视野和时代格局之下去审视,而不是人云亦云。
(三)文坛巨擘
《黄鹤楼中听玉笛》,借助武汉名胜黄鹤楼,展示了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等人之间的才情和友谊。《一代文宗驾鹤去》,突出了对武侠小说大家金庸先生的深情缅怀。文章回顾了早年读其小说,买盗版书,以及观其小说改编的影视剧等等经历,充满了感激之意。
二、跨时空的共鸣
兴江并不满足于勾勒圣贤的历史掌故,而是充分融入了自己的经历、胸襟和情感,有时候让人觉得他在跟圣贤们侃侃而谈。
《一轮红日破苍穹》,由古人对诸葛亮的溢美之词引起了“我”前往探究的兴趣入手,对他集超群的才华、跌宕的生活、开阔的视野和宏大的抱负于一身的“完备”,都做了生动描摹,同时引出了自己的择业观:首先是看领导,其次是看行业,再次看集团,最后看岗位。以下几处,情由境生,叙议兼顾,相辅相成:
他就像一轮红日,纵坠入云端千年,但是那抹殷红,依然浸染今古,得其原色一二,足以明媚世界。
巧合的是,当我从襄阳登车出发,一轮红日,始终悬在隆中的方向;当我来到隆中景区的大门前,它恰到好处地挂在卧龙岗上。它是如此瑰丽如此神奇,简直是诸葛一生的写意。
……我久仰此阵威名,不由童心一起,信步踏入阵中,体验陆逊的感受。放眼望去,但见栅栏开阖,不知何进何出,心中一凛。低头一看,不由一笑:原来走出此阵亦非难事,不必理会栅栏,不必理会进出,只要步步向外而行即可。大道至简,古今皆然。阵非惑行,实乃惑心。心静则神定,神定则行正,行正则所向无碍,无碍则所向无敌。
有的共鸣并非基于自身的主观抒发,而具有普适性。《江山美人英雄梦》一文,凸显了对汉光武帝的推崇之意。“我”的谒访之旅一波三折,刘秀的中兴之路也一路蹒跚。文章从他的家世写到他的成长,尤其是身处的时代背景,包括他遇到的阻碍。因为应对得法,刘秀取得了军事上、政治上的重大成果,在爱情上也有不小的收获。
《风口浪尖旋日月》,是集子中“我”的“戏份”较多的一篇。文章写“我”另找工作面试成功被委以重任,主导公司改革,并由此联想到诸葛亮和他的抱负:“诸葛亮出山二十七岁。我来到武汉二十九岁。”进而评说了历史深处的改革者商鞅与王安石,他们的谋略、机缘与得失。结合自己所面临的挑战,面朝滚滚长江,“我”心潮起伏。
《旋转北斗枕婵娟》,系游历了赤壁之后的感慨之作。由赤壁大战总指挥周瑜起笔,引入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再引入豪情足堪与之齐名乃至超越的《沁园春·雪》,古今比较,粲然生辉,光彩照人。
在《世上英雄本无主》一文中,兴江由自己的职业生涯联想到孙权,于是专程去鄂州拜访了他的塑像。写到辛弃疾对他的惺惺相惜,以及他的名声为后世鄂州经济文化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在文章中,兴江还有如下一段关于自己择业的记载:
在这过去的月余中,我一连做了一任校长两任总经理,就像走马换灯一般,但是最后皆义无反顾地挥手辞去。中国的企业发展还处于不完全成熟的阶段,在股东和职业经理人之间,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机制,行之有效地界定二者之间的职能和职责,所以中国大多数职业经理人的结局,要么成为牵线木偶,要么成为震主功臣,就不要奢望全身而退或者载誉而归。
三、回首乡关
在系列人物之外,集子中以乡土乡情为题材的作品,也有好几篇。为了一窥兴江散文的全貌,下面继续做些简析。
《春晖寸草心难报》,以孟郊的《游子吟》为触发点,叙述了与父母的亲情,以及他们辛劳和病苦而自己长期漂流在外无法奉养的歉疚。《绿树青山就菊花》,回顾了秋日的一次回乡之旅,跟卫城古镇程家强、周光俊和莫之贵等几位文化老人的交集。通过互赠著作,记叙了自己的钦敬和他们的热忱,同时也表达了对久居省城未曾谋面的叶笛、李万寿等知名诗人、文人的崇敬之情。为了切题,文中也具体提及孟浩然以友谊为重贪杯误了前途的趣事,包括李白与他的交情。
《一醉红枫十二年》,写了阔别十二年之后,中专班主任跟全班同学在红枫湖畔的一场聚会,有欣慰有感激有遗憾,也有理解和包容,并对下一步的同学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作为一篇毕业纪念册的后记,该文写得真挚,恳切。
《万木千春藏彩虹》,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尤其是卫城古镇上曾经叱咤一时的几位,当然还包括对个别盲目慕名行为不以为然的“微词”。
《一丘一壑也风流》,彰显了对贵阳名胜香纸沟的挚爱之情。文章结尾处营造了苍凉而又宁静的动态之美:
徜徉在香纸沟静谧的怀里,也仿佛回到了童年的时光。看看那古藤、那老树、那昏鸦;望望那小桥、那流水、那人家;溜溜古道,吹吹惠风,骑骑骏马,想想天涯……有种纤尘尽洗的明净,有种重负终释的轻盈,有种无须设防的单纯,有种不必雕饰的本真,有种浮华喧嚣远去的宁静,有种漂泊流浪回归的温馨,愿弯月影就弯月影,想摘星星就摘星星。
这就是香纸沟给人的感觉,这就是家给人的感觉。即便是没有一所房子,没有瓜硕果累,没有谷黄稻香,我仍愿面朝此沟冬夏春秋。
四、《横鞭北斗》亮点管窥
稍微梳理,大致可以发现集子的亮点有如下几端。
(一)思想情感方面积极进取
主题积极明快,在不乏艺术魅力的基础上,绝大多数篇什都充满了鼓舞的力量,看不到丝毫“小我”的哀怨悲戚。兴江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有选择有针对性地游历,可以说实现了与古圣先贤的精神契合与心灵沟通,研究他们,抒写他们,从而拓展了眼界,升华了精神。
(二)抒写对象上的人文内蕴
从文章情节上看,兴江行游喜欢独来独往,叙事主线之外却曲径通幽:掌故沿革从心所欲,信手拈来;山川形胜从眼底到笔端,不绝如缕。然而,我们通读整部集子,并没有哪一篇背离人文美的范畴。在我读过的行旅散文中,这是不多见的。兴江不太关心风物的自然之美,绝非缺少审美能力,而是深谙风物一旦少了人文底蕴,就如没有灵魂的躯壳一般,不值得膜拜和顶礼,也就不值得描摹与呈现。
(三)异彩纷呈,功力娴熟
手法上抒情与叙事相融合,语言上严谨与诙谐相交织,角色上形象与抽象相补充,时代侧重上古代与当今相演绎。如此等等,在整部散文集中随处可拾,可圈可点。借前贤事迹,抒自我情怀,应该是兴江的创作动力的重要组成。
兴江的诗词一直写得很豪放,具有雄浑刚健之美,可谓佳作频出。兴江的散文跟他的诗词相仿,都雄浑大气,尤其是人物系列,体现了广远的胸襟和视野。
五、结语
旁观世相,对上斗米折腰而对下趾高气扬者,在我们的视野中实在不乏其人。相比之下,兴江算个“另类”:他不需要仰谁的鼻息,不需要看谁的脸色,就能活出自我的格调和风采。这里并不是想要否定兴江创业的艰难,是说他的品质中有许多值得称许的地方。
圣贤寂寞否?答案是否定的。除了历史长河中“郁郁不得志”者以饮酒为乐,不追求建功立业之外,叱咤风云的那一部分,是不会寂寞的。他们主观上不甘寂寞,客观上不会寂寞,甚至到后世也未必会寂寞——总会有人想起或谈论。
概言之,启迪也好,陶冶也好,从《横鞭北斗》的不同篇什中,我们都能获得足够的裨益。因此,这部散文集能及早公开出版,惠及更多读者,将是一件值得期盼的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