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兴舟(东坡石)的头像

王兴舟(东坡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1/07
分享

寺上古事

寺上,位于豫晋交界处的山西省壶关县桥上乡,是夹在太行山缝里一个千年古村。寺上,自有一种韵味。两山高耸,危岩如削,把寺上这个小村掩合其间。溪水不大,潺潺细流流出山谷,逶迤地环绕着村庄,村庄小得不能再小了,村上人家三四户,村下崖头左右各有一户,四五户人家散居崖下,错落有致地摆在溪边,那些石墙石阶石屋,远远看去像是挂在崖壁之上的石雕作品,影影绰绰,很像水墨画。村庄小而宁静,有几分古朴,也有几分典雅。

来寺上,并非计划中,而是因为一位村民搭车,也顺了我们漫游的心意,便送他到村里,这才偶识古村寺上的。春到太行,不在于去什么景点,找一个山村,找处僻静的地方坐一坐,日出而起,日落而息,日游树林,夜观天象,晨闻田野泥土芬芳,晚赏西山多彩霞光,享受一小段平静如水的时光,也是非常的美妙!寺上村正巧是这样的地方。到寺上村的路紧贴岩下,偎在崖边,路极狭,弯道多,行走不易,非常险要,道穷村现,抬头是崖,这真是一个养在深山人未识的世外桃源。进得村来,在高耸的山崖上,山花漫野怒放,灿若云霞,山溪散流各处,叮咚有声,人进其中,恍若仙境。

因对村名的好奇,向一位老者探究,他听了后话匣子打开了,像这奔流不息的溪水,讲这村的风水,两山相夹,水流中间,前有瀑布,背靠高崖,冬有积雪暖隅,夏有茂林凉沟,魏晋时期有位高僧路过,以为奇地,便在此立寺建庙,香火旺盛一时,宋末因火而毁,明初重又修复,后又毁弃,现已不存久矣,连寺名为何已多不为人知了。我问寺址在何处,有何遗迹?老人领我们到村下的一块麦田,麦苗葱绿,一位村妇正在给麦苗浇水,地已不可入,只见地岸墙上垒有镌着精美图案的石头,地中立有几根风蚀严重的石柱,在下面的地里还有巨大的石碑,因时间久远,驮碑的石龟已埋在地下很深了,碑额上有两条蟠龙相会,朝龙兄从事过文物工作,一眼看去就说是明代的石碑。我们拭去尘土,用湿布反复擦洗,字迹渐渐清晰起来,原是一通记载古寺重修情况的石碑,时间是明正德年间,从碑上看,古寺名为“竹岩寺”,想必当时此地也是崖下福地、溪流岸边、修竹丛丛、风景奇美的地方。关于竹岩寺能听到的多为传说,确切的情况已散若飘云了。老人指着那几道山弯说,后面有片和尚墓,因地势险峻,历朝历代都少有人上去,并一再叮嘱我们也不要去,前些年有人去探险,皆未生还,听来有点恐怖。朝龙和朝方相约,回去寻些关于竹岩寺的资料再来考古。这时,山间那位牧羊的老太,用牧羊鞭指着远处的山崖,说那里有座和尚楼,古时游拜的香客很多,我和朝龙顺着她指引的方向遍寻不得,待回返再去求询时,她和羊群已不知飘向何处了,这时朝方躺在村旁的麦秸堆上正在小眠呢!

在寺上村,还有一处蕴藏深厚典故的地方,村上称崖头。因为地势的原因,崖头位于横出村边好远的高崖之上,崖前视野开阔,一览无余,能够从所在的山头看清蜿蜒到山下的山路,所以每当丈夫从山下上来,还是从山上下去,妻子都要在崖头眺望。我和朝龙到崖头去看,果如拉移的镜头,一条山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听一位姓牛的村妇说,在几百年以前,一位征战立功、衣锦还乡的丈夫因马失前蹄,不慎坠崖,在此盼夫荣归的妻子痛哭不过,也殉情而去。朝方听到这个凄美的故事,建议把崖头改为“望夫岩”,说会成为现代人爱情的圣地,在一旁的朝龙也撺掇我:“挤些时间,写写这个地方,写写这些故事吧,会感人的。”

我们下山的时候,天色已晚,落日的余晖像此时我的心情,弥漫得哪里都是,既色彩斑斓,又心事重重,这时的寺上古村反而像苏醒了似的,炊烟袅袅升起,男人牵着耕牛归圈,羊群也像朵朵白云飘来,放学的孩子边唱边跳扔着书包朝村里跑来,女人在溪边洗衣捶布的声音,像山曲儿在山间飘荡开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