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端午节总是让人着迷,南方的龙舟赛,北方的粽子赛,虽然方式不同,却也让人喜爱!虽然不能亲临现场,看着电视里的节目也是笑也开怀,让视野敞开。
今年的端午节觉得来的格外快,在外驻矿的日子,忽然间看到工作群里发的粽子,才忽感到端午节到了,单位领导的关怀也挺实在,让人倍感温馨。创业在边疆,大多数的同事家在疆外,如果没有这些细心的关爱,也许这些单身的职工,到了节日的这一天看到新闻的一些消息才知道端午的到来。
一盒粽子精致的让你不忍拆开,曾经的那些记忆也让勾起了那种情怀!童年的粽子,虽然不太精致,却也难以忘怀!就如童年往事一般,总是让你心涌那些感人的瞬间。
虽然现在的生活质量好,每天都可以吃到粽子,但不同的时刻,特别是在端午的日子里,那是一种特别的味道!粽子的来源大家都知道,是为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投江而亡,为纪念他而产生了粽子,一直延续至今。
而我一个煤矿工人,从小读着《离骚》,看着《天向》深感屈原的抱负是如此的坚强,为了抱负而投江,生为理想,死喂何惧!古人尚且如此,而我生活在歌舞升平的社会,却磨失了斗志,没有把自己打磨成意志坚强的创业者,想想实在羞愧难当。
今年的端午,我的心总是难以平静,总想写点东西来抒发一下自己,自从喜欢上了诗歌、散文,总是跃跃欲试的留下脑中的东西,不是因为自己写的多好,而是不写总是感觉少了些东西。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煤矿工人,文化品味不是很高,却喜欢这种地道的文化气息,真实的记录了生活的点滴,让那种带着土腥味的文字落于你我他的面前,没有华丽的词藻来展现,只有让朴实的语言来舒发情感。
对于粽子我接触的比较晚一点,大约是一九八四年,那年从大爷一家从四川转业回沂南县,安家于县城界湖的计量局,也许是吃惯了米饭,也许是南方的文化熏陶了他们一家,大娘便很自然的买米、泡米,用粽叶包起了三角形的糯米,也就是粽子,看着泡湿的米、核桃、栗子、枣、红糖等等这些一个个的让叶子包了起来,玩耍的我则让大年忽悠着用线缠那三角形的东西,也正是如此,才对粽子有了体验和深刻的印象,也许这就是缘。
虽然过去了三十多年了,大娘也早已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她辛劳一生的人间,去了没有烦恼的天国。我在想或许大娘她老人家与我一样,也在回忆那曾经的那段时光。
随着生活的提高,粽子成了家常饭的一种,作为早餐也吃的多了起来,却怎么也吃不出原来的那种味道,虽然花样繁多、味道也不错。虽然味道吃不出原来的感觉,但粽子的文化却让我多了不少感然,拜读文人墨客的名篇,有了自己的观点,也许这就是境界的入点,但我不知道是否如此。
不管怎样,有了自认为的灵感,便来划划点点,算是心得体会,让品味逐渐有了诗意感,也许是正如那美好的阳光总是需要来展现一样,旭日东升需要慢慢抬升,直到完全露面,才能让你全部看见。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妈妈居然也自己每年在端午的时候弄出了自己包的粽子,尽管花样多,也没有超市卖的精致,却是实实在在的好味道,粘粘的糯米粘着嘴和手,甜甜的枣拌在糯米里面,肉香让你不得不多吃几个,就连那里面的栗子瓣也酥酥的面,很是好吃。
自从入疆工作,很难在端午节的时候吃上妈妈包的粽子了,那种味道让人想念。难忘的岁月值得珍惜,带着满满的情意总是沉甸甸的,让我每当想起就泪流满面,这种温馨会陪伴一辈子,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