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伯喜的头像

李伯喜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9/29
分享

悲悯烛照下的非虚构写作

我用了两个工作日读完了李木生老师的这本书,我先定下调子,这是一本非虚构写作,况且是一本经典之作,应该可以流传久远的。

从文本阅读上来看,我先看了,序,跋,然后目录。我是先从第二辑,第四辑,然后第三辑,第一辑,最后第五辑。我会记下每篇文章阅读起始时间,随手记下阅读感受和瞬间感悟。

读完后,掩卷长叹,为李老师笔下的人物,呜呼,呐喊,哀怨,呼愁,苦难,惆怅,无奈,无力,哀伤,绝望,悲欣交集,有了一种钝痛感,苦痛意识。也为自己的境遇,也为李木生老师人格魅力。

读书,读来读去,还是读自己。阅读是二次创作,也是灵感和素材的来源。写作,写来写去,还是写自己。向内挖掘自己的内心和灵魂。

李木生老师调动自己的知识体系,生活阅历,情感体验,与笔下的人物对话交流。作者以记者或好友的身份介入,在场,平视,悲悯,以文学性,审美性,小说味的叙述,去讲述,回忆,笔下鲜活的人物简史。

李老师在真实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推理、想象,文本具有了后现代的意味。李老师对笔下的人物,进行提炼、分析、总结、萃取,又去还原了笔下人物的环境,故事,情节,甚至细节,冲突。

李老师以赤诚之心,写出了自己的悲伤与怜悯。写的真实,真切,写出了民间小人物的境遇生存真相。李老师的笔力是那样的冷峻,文字如刚,硬气,散发着冷的气味。但内心却是那么柔软,大爱,悲悯。可见,李老师最了解人,懂人,文学即人学。

全书五辑,57篇文章。涉及60多个鲜活的“布衣”,遍布济宁民间各个阶层,有用画笔留存城市记忆的周文奎,有用素描为微山湖画像的赵明程,有画兰花的李福林,有粉画家张庆泉,有书法家宁青,治印的广春,有文物看守者朱锡禄,有歌唱家刘大成,有正骨推拿的李书耀,有养蜂人陈宜斗,有流浪猫狗收留者朱恩霞,有教师张强,有茶知己于群和李玥,有习武人刘士新,有从台湾归来的张凤钧,有写农具史的周昕,乡间文人孔祥玉,教育世家汤克孝,有高级推拿师王志锋,有哑人赵建德------

纵观这些鲜活的人物,李老师运用他手中的笔,把这些底层小人物,刻在了纸上,留在历史里,活在人世间,让我致敬李木生老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