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天正弘玉的头像

天正弘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23
分享

家教

良好的家庭教养是人踩着稳步前进的基石,是人奋力向上攀登的扶手,是滋润心灵的汩汩不止的眼泉,催生着嫩芽和绿叶,催动着枝条摇摆,催发着筋强骨健。戚继光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

元朝末年,戚继光的六世祖因为跟从朱元璋首义,转战南北有功,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五世传至戚继光父亲戚景通。文武全才的戚景通官至神机营副将,因为厌恶官场,不愿与那些蝇营狗苟的人同流合污,遂以终养老母为由,告老还乡。

戚继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已经五十六岁了。老来得子,戚景通钟爱异常,从戚继光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他讲自己荣耀的家史,讲自己忧国忧民的抱负未得施展的惆怅。父亲的话语如涓涓河水,一点点流进少年戚继光的心田,滋润着方寸灵台,埋下寄予希望的种子。

他家的老屋,祖传已有二百多年,像头疲惫的老牛,在夕阳里延口残喘。戚景通打算修缮一下,安设四扇镂花门窗。为了显示将门的气派,工匠们建议安设十二扇,大家把这个想法说给年少的戚继光听。戚继光也有一种爱慕虚荣显耀于人的念头,当他兴冲冲地向父亲提出安设十二扇镂花门窗的建议时,顿时遭到父亲的严厉批评和斥责。在戚景通看来,安守此业才是做人本分,戚继光的精力用在舍身报国的心思上,才是真正的出人头地。

十三岁那年,戚继光订了婚,外祖父家送他一双考究的丝履,以示祝贺。小孩子有谁不显摆的呢?于是戚继光就高兴地穿上,昂然然走出来了。恰好被父亲看见了,勒令脱掉,并且毁裂,借此又作了语重心长的教育:现在穿丝履,将来就要锦衣玉食。我清白一世,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这样就势必侵占士卒的粮饷,来满足自己的愿望。现在当断即断,免得后受其乱。

父亲不仅在衣食住行上告诫儿子,更是从心灵深处去启发诱导。他看着儿子喜欢读书,但又怕他不求甚解,不明主旨,特地命人把忠孝廉节四个大字书写在新近粉刷的墙壁上,让戚继光时时省览。每每读了书,回首看看墙上的字,戚继光就想起了父亲的殷殷期望和谆谆教诲,于是一面刻苦学习武艺,一面立志发奋读书。

致仕在家的戚景通一意埋头写作有关边事的论著,总结自己的军事经验,潜心研究对付鞑靼入侵的方策。由于不善于生计,无心过问家事,终于弄得生活困顿,一日不如一日了。一些浅薄无知的人瞧不起这位武孝廉,就像老母鸡瞧不起落毛的凤凰。戚景通看着孔武精干的儿子,如同欣赏着一块精心打造的美玉,一面抚摸着自己呕心沥血写出来的一叠叠的文稿,如同抚摸着自己另一个孩子,把眼睛抬向天空高远的地方,心花怒放。他知道,前有车,后有辙,这个十六岁的儿子,将来肯定不会令自己失望。

父亲的言传身教,一如丰厚的土地,滋润着戚继光茁壮成长;一如浩瀚的大海,包容着戚继光游跃自如;一如空阔高远的蓝天,他展翅欲飞,气定神爽。

嘉靖二十三年八月,戚景通病逝,十七岁的戚继光担任了登州卫智慧佥事。从此,他一边刻苦学习,一边想着为国家建功立业。在一本兵书的空白处,戚继光读后有感,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小筑惭高枕,忧时有旧盟。呼樽来揖客,挥鏖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没有让父亲失望。在后来的战事中,他创建了戚家军,转战南北,打得倭寇落花流水,望风而逃;北门鞑靼闻戚而退,不敢侵犯。百年之后,煌煌《武备志》中,戚氏两部兵书赫然参列,流传后世,彪炳千古。父亲的教诲,戚继光的努力,终使自己成长为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在历史的天空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