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天正弘玉的头像

天正弘玉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3/24
分享

张全义治洛

 

在洛阳地方人们的口碑相传中,有一位历史上当官的人,百姓对他念念不忘,立庙祭祀,几百年香火不断。这个人叫张全义。

唐朝末年,天下又是大乱,黄巢起义,纵横一二十年,把老百姓伐木似的左一刀右一刀锯来锯去。等安定下来的时候,洛阳地区已经是断壁残桓,十室九空,十八个旧县城,相互之间望不见袅袅炊烟。偌大的洛阳城里,人以群聚,形成了三个小小的集镇筑寨自保。其他地方,田园大片大片荒芜,风一起沙尘满天。人走在道上,不时能踢到一两块骨头,有时是头颅骨,阴森森地盯着你,令人毛骨悚然,急急忙忙而奔,惶惶然丧家之犬。

受当时政府指派,张全义带领一百人走马上任,治理洛阳。满目疮痍,老虎吃天,还真得个本事!张全义带领大家把所有的旧县城走了一遍,所有的道路走了一遍,看望了死亡线上挣扎的百姓,了解到了他们对生的渴望,对和平安定的期盼。回到洛阳,他们没有麻烦百姓,自己动手,草创了一个府衙:用找来的砖头瓦块垒起来,用木头树枝四下里一圈,看起来像那么回事,算是住了下来。

然后召集全体人员开会,先是摆明目前的形势,我们一切从零开始,要有吃大苦坚持下去的准备;现在最重要的是安定,不能再乱起来。一百个随从里面,挑肥拣瘦,选出十八位,吩咐到各县城去,做治安大队长,但都是光杆司令,剩下的自己想办法,要把那些浑水摸鱼兴风作浪的害群之马及时逮住和镇压,让老百姓的心里吃上定心丸。

当领导的都会说。一席话让人情绪激奋,斗志昂扬,一个个打了鸡血似的领命前去,学着张全义的样子,划拉点东西搭个草棚安营扎寨,时不时四下里走访慰问,了解民情。百姓看到他们,就觉得有了主心骨,腰杆直起来了,饿着肚子开始张罗着新生活,修理农具,耕地施肥,种下一年的希望。

勤劳的人们一旦动了心思,就能创造奇迹。一小块一小块的荒地得到开垦,小小的幼苗在微风中摇摆,弱不禁风,又涵含了无限生机。张全义带着人马视察,边走边看边琢磨。不就新的指示下来了。各治安大队长一一走访那些拿土地当宝儿的人家,一方面不停夸赞他的庄稼长得好,首屈一指,一方面动员他们做个领头羊,带领大家去远一点的地方开荒垦田,赋税一切都免。鼓唇摇舌之下,没有了苛捐杂税的人们三五成群地走出破败不堪的村居,触风雨犯寒暑地劳作不止。领头羊有了名字,叫屯副,他们深入一线,指导着大家生产自救,吃苦在前,亲力亲为。

庄稼长得更多了,百姓的心像鱼儿一样活泛了起来,脸上开始有了笑容,话语也多了,买卖也活了,虽然都没有钱,但可以以物易物,互通有无,也可以赊着啊,秋后算账。结合新的形势,张全义出了告示,鼓励集市买卖,打击不法商贩,记录在籍的人员,入市一律免税,外来人员不具不保,统统征税。治安大队长不停地来回巡逻,生怕有人趁机捣乱,聚众闹事。

百姓就是蒲公英的种子,小小的生命四处求生,哪里水土适宜就在哪里安家落户。听说洛阳安定下来了,大家扶老携幼,拖家带口而来,哪里荒无人烟,有水有草,就在那里扎个棚子,落地生根。治安大队长忙了起来,把新来人员一一甄别,凡是有据可查犯了死罪的,本地一律不留,恭送出境;其他犯刑律者,不论什么罪行,一律以打板伺候,以示警戒,然后纳入屯田大军,他会同屯副,把新来人员编成队组,男女分开,老少搭配,指导着向天作挣,向地要粮。

两三年时间,原先空旷的原野已是星星之火布满了生机。春夏秋冬,风华代续,百姓已经由原先的吃糠咽菜啃树皮渐渐过渡到了家家有了粮食,碗里有了米粒,一脸菜色开始生出红润,眼睛里有了光,看人有了温度。大姑娘小媳妇的衣服变出了新花样,因陋就简地染色搭配,加上灵动的目光乱飞,让人觉得整个村庄都活了过来。

战争还在继续,不远处还在打仗。看到深冬季节闲了下来的人们人心浮动,精力无处发泄而又嘟嘟冒泡,张全义把自己身边屯田的人抽掉一部分出来,每个县城加派两个人过去,协助治安大队长把精壮青壮年男子集合起来,进行准军事化训练,让他们学习如何保护家园。在此基础上,各县城优中选优,选出佼佼者来洛阳集训,由自己和亲信从思想上、纪律上加强引导,强化训练军事技能,学习期满派回原籍,协助治安大队长把队伍带起来,战时为兵,农时为民。一时间喊杀声不绝于耳,矫健的身姿如云穿梭。地方武装慢慢建起来了,一时兵强马壮,外地流窜的小股土匪和武装势力,原来还不时来啄一下子,偷一把米,现在看到严阵以待,知道不好惹,一个个走为上策。

张全义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拿起烤地瓜,也觉得是天下的美味了。他轻车简从,有时就步行,溜达溜达就到老百姓中间来了。反正路很熟,闭着眼也走不到沟里去;人也很熟,都认识他,见了面笑呵呵地打招呼:

“张大人,过来坐下歇歇脚,抽袋烟。”

“好,坐坐就坐坐。——你这庄稼长得真好。看这麦穗,沉甸甸的不抬头!这片地你是龙头啊!”

“那是!有张大人在这罩着,我这头老牛还有一把力气。”

“呵呵。好样的。来人,敬老爹一壶酒,以示表扬。这儿还有两匹布,拿去给老婆孩子做衣服吧,也是对你的奖励!”

寒暄了一番,慢慢前去,又到了一块田边停住了。

“这是谁的地?”

从庄稼地里闻声站起来一个年轻人,点头哈腰地笑。

“老爷,是我的。”

“不错,不错!地锄得真干净,一根杂草没有。来人,把老百姓送咱们的两个大甜瓜赏给他,鼓励鼓励。——他吃了比咱吃了有用。”

年轻人不敢相信,接了过来。

“老爷,真是给我的?——我一定好好干,把地种好,多打粮食。——你说两边的田?他们都忙,家里有老有小。西边这位大叔老母亲八十多岁,儿媳妇最近又生了个娃,忙了这头忙那头,一天到晚不闲着……”

“哦?是吗?走!咱们去他家,看看老人和孩子。”

在上下一心的整葺下,洛阳地区人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家家户户都有了余粮,水年旱年百姓们都能沉得住气,日子不慌不忙地过。千儿八百里之外的人,都问询赶到这儿来,想着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这天时地利人和的地域中,分得一杯羹。中央政府下来征兵征粮,每每都能顺顺利利完成;派人下来明察暗访,逢人必赞张大官儿。可是这人死心眼儿,不拿领导当回事儿,一不跑,二不送。当时割据一方的大军阀,都把天下当成了自己的家,谁也不会把香饽饽丢给一条不会摇尾乞怜的狗。但是离开他吧,关中人们不答应,大好形势还怕一去不复返。就这样,张全义不升不降,一直在这个位置上搁耙着,干了四十多年,老百姓着着实实换了生天!

人都有老的那一天。张全义死在了任上,像一片树叶飘落了枝头。闻讯而至的百姓人山人海,长跪不起,嚎啕大哭。大家如丧考妣,如坠日月。痛定思痛,有人提议,为张大人立庙,世代祭祀,享用万家香火。结果一呼百应,纷纷附和,慷慨解囊。

“就应该这样!不是张大人创立了互助连帮,我这穷得连裤子都穿不上的人,哪有牛去耕地?哪有钱去买种子?”

“张老爷一次次来我家,看着下苗,看着收茧,阖家老小慰问个遍。——天下少有的父母官!这辈子还能遇到吗?”

“咱们学堂起来了,书声琅琅了,孩子们开始知书达理了,张大人却走了!从今往后,就让我们的子子孙孙从张大人身上,学习怎样做人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