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双屿的头像

双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8/18
分享

封城词典

从静悄悄的除夕开始,所有人,终于都明白了:这,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购买年货的大街、热热闹闹的拜年……因疫情影响,都成了一个字:静。

一、小孩小孩你别馋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从腊月初八开始,我家最小的成员——小姨家里的七岁小表妹就炸开了锅,每天在微信里面呼喊:“姐姐!外婆!记得给我留好吃的我还要去外婆家放鞭炮,要跟姐姐去街上吃烧烤!大姨妈、二姨妈,别忘了我的大红包……”神奇的是,她每天能想到1001种不同类型的要求!

终于,到了大年初二——侗族固定来婆家拜年的日子,从清晨开始,外婆和妈妈就在盼着她们的到来:大冷的天,天还没亮,外婆就高高兴兴地开始拿着生了锈的钥匙把堆满了灰尘的大衣柜打开,拿出了太阳天穿出去逛街的侗衣(这是今年外婆刚用今年地里新收的棉花做的),叠好,放在床头;妈妈在听到了外婆拿衣服以后,也披着晨露,将屋子里里外外都清扫了一遍……

盼了好久的中午到了,吃完午饭,妈妈赶紧打电话询问来的情况,没承想,电话那头回答:“疫情情况太复杂,特别是湖南省,已经是重灾区。那边从昨晚开始已经封路封村,禁止出入。今年,怕是来不了了。”接着,便是电话那头妹妹的哭声,还有这头笑着安慰,还有挂了电话后,充斥着遗憾的空气……

二、乡村邻里

出乎意料的是,在封路、封城、封村后,就连我们农村里面一个字都不认识、只会讲侗族语言的老人家,在听着年轻人讲述了情况之后,也表示十分的支持——坚决待在家里,不出门!反而,待不住的是每天嚷嚷着疫情有多么严重的年轻人。村子里面的留守家庭很多,我后面家刚好是一位老奶奶跟两个今年高中刚毕业出去打工的孙子,每天醒来,都能听见后面传来那位奶奶询问孙子的话:“刚回来啊?”老人拦不住年轻人,见他们还会自觉带着口罩出门,于是也没办法。

我家呢?开始几天,每天觉得无事可做,白天学着侗族姑娘贤惠的样子,跟着妈妈绣鞋垫——侗族女儿若是出嫁,自己手工绣的一双双鞋垫是必备的嫁妆之一。我家刚好是在寨子的大马路边,来来去去都会经过大门口,于是每天都会被调侃:“呀,趁这段时间准备嫁妆咯?”妈妈也会“回敬:”“你们家有没有人肯娶嘛?”我呢,只能在旁边苦笑。心想:我才不急着嫁!又无奈: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无聊到只能被调侃的日子啊……

三、老人说

“老人总说,冬天打雷,黄土成堆。看看今年……”

“是啊,是啊!吓死人哟~我看我孙子他们从手机里听说死了好多了……”

“哎哟,我听见我孙女说是因为有人吃蝙蝠才着(被感染)的。天啦,过了一辈子,从没听说!怎么会有人吃那个东西哦!”

“……”

从封村开始,村里的鼓楼就没安静过。(侗族的鼓楼很大,封村以后,每次在里面烤火的老人不能超过四个,每个人的距离不能近过一米。但是年轻人不能外出,鼓楼也不能去!因为妈妈经营了早餐、宵夜摊,所以过年期间我得去打下手,鼓楼就在旁边,每天都能听见村里的老人在鼓楼里的声音。)老人们不知道怎么上网,但是家里的年轻人也会告诉他们,为什么封村,新闻今天又播了什么。于是不论经过多久的讨论,最后总会轮到一个人“总结”出来:“冬天打雷,黄土成堆……”

每天无聊的帮忙,侧耳“偷听”时,便有了别样的乐趣。

不过,从大年初二开始,我们村里面连鼓楼都贴上了封条。村干部们除了每天值守在村口之外,还要做的事情就是:分批去每户农户家里跟所有人再三确认:不能出门,鼓楼也不能去。线上也分组建立了微信群,每户要有一个代表入群,每天除了在群里通知相关事宜之外,还要每天报告:是否出门……

每每思此,都由衷地感谢每一位在这次战“疫”中,作出奉献的英雄们——如孩子们所说:你们,都是疫情中最平凡的英雄!

四、眼泪

说起平凡的英雄,这次疫情之中,白衣天使是最重要的英雄之一了。

从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到年纪轻轻的李文亮医生,他们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最真的热血,甚至生命,在守护着整个国家。这个冬天,纵然沉重万分,却因为有些他们的付出,从而让我们有信心一同逾越。

新闻之中,不乏“90后”的身影,同样身为“90后”的我,更是感触良多。在2003年非典时,我们还年幼懵懂,在乡下的我们连收到的新闻都是少之又少的,唯一的记忆就是因为没有买到板蓝根所以全家人都在喝醋预防的场景,到现在,我连炒菜都不放醋的原因,可能也是这个。

那时候的我们,只知道“非典”是一种病,吃板蓝根或者喝醋就能够预防;那时候的我们,被整个世界保护着。

而如今这次疫情,“90后”是很大一部分的付出人员!就像网上说的“17年前,世界保护我们;现在,到我们来保护世界了!”是啊!我们已经长大,羽翼已逐渐丰满,该到了我们站出来了!

于是,有了让人潸然泪下一幕幕:善良而漂亮的女孩儿们,减去了自己的秀发;订好了婚期的护士,将婚期推迟,赶往了武汉;在方舱工作了一整天的医生,收到了母亲去世的情况,却只能朝着家的方向鞠躬哭泣……我们似乎看到了,一群刚刚长大的孩子,正用着全身,毅然挡在了硝烟前……

五、马路

你们见过春节期间凌晨的街头吗?我见过,一年一聚的伙伴,从晚饭结束,大约六七点钟开始,便陆陆续续开始“出没”于马路中间。有的“中二”少年还会骑着响得惹人烦的摩托车在马路上来回,惹得路边的大妈破口大骂。一群群的小伙伴或搭肩,或牵手,相约路旁烧烤摊或火锅店,喝着热酒,彻夜畅谈、撒欢。即使是深夜,也人声鼎沸。

犹记中学时代,最喜欢的,就是过年时候所有的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们,纷纷归家来,大年三十所有人一起守岁的日子:男生坐一桌,有的喝酒、有的打麻将;女生则坐在另一桌,有的吃瓜子聊天,有的打牌,输了的人就得往脸上贴纸。零点整时,所有人会一起站到马路边,跑着跳着放烟花、许下新年愿望。到了后半夜,开始杀鸭子,煮宵夜,于是所有人围成一大桌,开始天南地北地聊,至于具体聊的内容是什么,也基本没人记得。回想起来,记得的,只是当时那开怀的笑容,和那发自内心地快乐了罢!

今年呢?就算晚上八点多,也是静悄悄的,毫无热闹可言。偶尔一两次往窗外外望去,我只能看见雨中格外显得孤单的路灯,连狗都懒得叫了。忽而飘来一两阵冬风,便能成为热闹了。

或许人们也同我一样,从未想过自己曾经深感厌恶的嘈杂,如今竟也会格外期待它的再次来临吧!

六、口罩

“口罩万万没想到,自己干掉了年货。”疫情爆发在过年前,正是全中国人民囤年货的时节,然而今年疫情爆发,市场、街道统统不能集聚,大概所有人都是这样的情况:年货囤的很少,却在加紧购买口罩。然而,供不应求,别说专业的N95,就连一般的医用口罩也很难买到,从而口罩也从一个几分钱的价格,“翻身”——涨了几十倍。有些无良商家,甚至把防尘口罩当作医用口罩在售卖,可没办法,很多人买不到呀!想着:“有,总比没有好吧!”于是,各大市场统统打开,疯狂售卖。虽然政府开始打击各路随意售卖不合格口罩的渠道,但是,所谓的“商机”总能吸引着各大商人和“手里没货,心里慌张”的消费者。很快,防尘口罩也售罄了。

犹记得,我大年二十九到县份上购买口罩的情景……

街边,人不多,但是稀散的人群还是在街道上走动着。我坐着朋友开的车,慢慢地行驶在马路上,正欣赏着这“不一样”的过年之前的景象,到了街道拐弯处,忽然,人群开始迅速地聚集起来。开车的朋友吓了一跳,踩了急刹车,我们也吓得不轻,正大声骂着他,却发现自己的声音开始“消失”了——原来,是聚集起来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嘈杂,把我们的声音都淹没了!虽然内心不爽,但是忍不住好奇的心,于是三人下车、凑过去围观。这才发现,从最里面一层走出来的人们哥哥都拿着一小包口罩,脸上还挂着胜利者的笑容,好像说着:“看,还是我眼疾手快,抢到了吧?”还没等到我们挤到最前面,人群就已经散开了,口罩,已经售罄。我仔细看了看,口罩外面,连个像样的包装都没有!诶,拆开来售卖的口罩,也不知道是否合格。可怕!可怕!

最好的方式,还是躲在家里不出门。于是,从那天开始,几人一直安静待在家里,连大年三十都是线上“云守岁”。

没有口罩,也不想大量的去囤积口罩,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们的口罩和防护服都得节约着用呢!像是在武汉的医护人员,在值班钱少吃东西、少喝水,从而防止在值班过程中想上厕所而废了一套防护服,甚至还穿上了尿不湿,为的就是节约现有的医用物资。每次看报导,都能够看见医护人员脸上的因为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工作和七、八个小时而留下的勒痕。这样严峻的形势之下,我们为国家节约一些物资,减少不必要的外出,难道连这都不能做到吗?

七、一墙之隔

除了马路上的寂静之外,最让人不适的,甚至害怕的,可能是“墙”里的悄无声息了。

从宣布封城开始,大部分地区的小区便也都装上了“铁门”,款式各有不同:有铁质的,有木制的,还有砖砌的,也有网丝的,等等等等。总而言之,能够挡住人过的板子都用上了,不论是工地上捡的,还是路边拾的,统统用上。人们也从一开始的骚动,到了后来安静待在家里,默默过活。

我这段时间关注了一位湖北黄石的同胞每天录制的“封城日记”,从封城开始,他们就每天呆在家里,每天几乎都过着一样的日子。看着每天在更新着的日记,在屏幕另一端的我们似乎也慢慢感受到了他们心境的变化。比如,封城第二天,他强调着: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在疫情结束之前,一只不会停更,否则有人会认为他不幸感染了。

听到他一直强调着“如果一切顺利”时,满是心酸。正如网上所说,想想当初,汶川地震、南方冰灾,国家都没有启动一级响应,那么这一次,该是何等的严重啊!每天不断出现的关于疫情的报告,让我不得不关注,从而也愈加紧张:身在他省的我们都如此的恐惧,湖北的同胞们,该是多么的害怕啊!这次疫情,还能好吗?如果持续很久的话,我们的国家,会成什么样子呢?(事实证明,关注疫情的相关新闻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胡思乱想,也会越来越多。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可惜这道理我到一个月以后才开始慢慢懂得。)

持续关注后,我发现,封城十天以后的湖北人民,开始慢慢地,不那么恐慌了。比如:各大网站上面开始出现了自娱自乐的湖北人民,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住在对面楼的两户人家的“隔空尬舞”,该视频经上传后,被众多网友转载。政府公关部分也纷纷注册账户,向我们传播更多的正面信息,此外,更多的让人感动、令人自豪的事实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前。人民的新,也越来越稳定了。

笑容开始慢慢变多,阳光也就会慢慢照过来了吧,我想。

八、最美

“人们都说武汉这个季节最美的是樱花,可我觉得比樱花更美的是武汉人感恩的心。记得有次交班时和我搭班的老师因为护目镜起雾看不清进门时碰到了门框上,护目镜碰出了一道裂缝,隔壁7床的阿姨非常着急的喊起来,姑娘快退出去离我们远一点,赶紧出去换副护目镜,那位老师随后就立马出了病区,阿姨却像安顿自己孩子一样告诉我每次进病区一定要仔细检查装备,干每一件事时先保护好自己在护理我们,只有你们安全了我们才能安心。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温暖她们时,她们也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我们,疫情没有打倒我们,反而使每一位中国人更加的坚韧而团结。”这是一位医护人员记录的文字。我这人啊,就是别人口中“泪点低”的一类人,激动能流泪,感动能流泪,跟别人吵架还是自己先流泪!每次看到一些暖心的、激动人心的文字,眼泪更是忍不住往外冒。这位医护人员的这段文字,看到一半,便已经泪流满面,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还记得,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一条报道:一位因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而住院了的老爷爷,在重症病房内,给医护人员写了一封信,并且在除夕夜用颤颤巍巍的手,拿着写好的信,坐在病床前,亲口读给医护人员听。这样的感恩之心,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落泪吗?

疫情爆发,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纷纷出发支援武汉,再到支援整个湖北,我有同学也是其中一员。慢慢地,我感觉到国家大事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从前期的医护人员援鄂,到后面的“一省包一市”。贵州省一开始说的是支援恩施,后面官方发布的支援鄂州,全省人民都在做着努力,于是在网络上能够看见“虽然贵州穷,但是我们会尽己所能”、“大不了,挖折耳根养你们!”等等言论,不光是笑笑而已,贵州的市、县、村纷纷开始进行捐款、捐物资,很多都是村委会通知一声后,群众开始自发捐赠。

光说我外婆,老人家连送给二姨她们的大白菜都会想着给自己留点,说到捐赠给灾区人民时,转过身,拉着我到一旁,我心想:外婆,舍不得咱们就少捐点,我捐款也行啊!万万没想到,她却悄悄跟我说:“你说,把咱们地里面的菜都捐去,他们会不会嫌农村的不太好啊?”我听了,眼泪又差点冒了出来,因为害羞忍住,从我过年回家开始,外婆就在说:“这片菜地是长得最好的,我们自己吃!”听到了能够为灾区奉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时,却丝毫没有犹豫地,倾囊相助!

我相信,全国各地,像外婆这样的老人家还有很多。年轻人就更不用说了,一开始说的是发动党员捐款,后来,群众纷纷动了起来,每一家、每一户,都不落下——即使,他们也是生活困难的贫困户!

你说,最美的何止是樱花和感恩呢?

九、做蛋糕

刚过完年的一段时间,网络上有这么一个大热话题:论在家闲出屁的中国人民……起初,许多人也跟我一样,当作笑话看待,每天刷刷话题也就图个乐呵,心里想着:这些人是有多闲不住?好不容易放假了,不好好躺着休息,天天找这么多事情来给自己干?嗯,也真是够“闲得发慌”了。

从第一个在家自制蛋糕的视频“火”了以后,慢慢地,开始出现了各种意想之外的情况:有人打了一整盆的鸡蛋,放进电饭锅开始蒸以后,电饭锅锅盖被蒸开了;有人把蛋糕做成了“鸡蛋饼”、“鸡蛋糊糊”、“蛋羹”……于是问“广大网友”原因出在哪里,于是下面有人留言:“可能你家的不是祖传的鸡蛋,所以做不好。”一来二去,互动频繁,乐趣、兴趣也就碰撞出来了。于是,我开始动手了:买好鸡蛋、面粉,没有打蛋器就将塑料瓶的一般剪成丝状从而代替打蛋器,叫上住在隔壁的伙伴一起,开始分离蛋黄蛋清,接着将蛋清打发——你别说,我这时候才发现,蛋清居然能够打成奶油一样白花花的颜色,还真是“实践检验真理”!家里大人自然是没空理我们,于是纷纷去“为国家做贡献”——睡觉!我们两个人捣鼓了半天,终于把所有程序弄好,放进电饭锅里。整个过程,鼻尖都在见证变化:开始还是很浓的鸡蛋腥味,慢慢的,变成了蛋糕的香味。“叮叮”——四十五分钟终于过了,小心翼翼打开看。果然,失败了!蛋糕,变成了蛋饼!两人相望无语,半秒后变成了相视而笑,而且是大笑、止不住的大笑:“折腾了半天,这是干嘛呢?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太二了!”

大笑了之。现在想想,忙碌半晌,获半刻笑容,也是十分值得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