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彭经荣的头像

彭经荣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11
分享

湘西木匠(散文)

在被云雾轻抚、溪水潺潺的湘西大地上,流传着一段段关于木匠的传奇。他们不仅是木头的雕琢者,更是自然与人文间细腻情感的桥梁,用一双巧手,在岁月的长河中,编织出一幅幅生动而古朴的生活画卷。今日,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那个被古老智慧与现代情怀交织的世界,去聆听湘西木匠的故事,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匠心独运。

湘西的清晨,总是被一层淡淡的薄雾轻轻包裹,仿佛是大自然最温柔的纱幔。山间鸟鸣,溪涧水声,交织成一首悠扬的晨曲。在这宁静而祥和的时刻,村头的老木匠张伯已经起身,披着一件略显陈旧的蓝布衫,踏着露水,向他的小木屋走去。

小木屋依山而建,简朴而温馨,门前摆放着几段刚从山林间伐回的木头,还带着泥土的芬芳和露水的清凉。张伯轻轻抚摸着这些木头,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芒,仿佛在与它们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他知道,每一块  木头都有自己的灵魂,等待着匠人的唤醒,赋予它们新的生命。

走进张伯的小木屋,一股浓郁的木香扑鼻而来,那是岁月与木材共同沉淀的味道。屋内光线昏暗,却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木工工具:锋利的刨子、精巧的凿子、沉重的墨斗……每一件都散发着古朴的光泽,记录着无数次与木头亲密接触的痕迹。

张伯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首先挑选出一块纹理清晰、质地坚硬的木头,用墨线仔细地勾勒出图案。那图案,既有湘西地区特有的图腾纹样,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的简约之美,古今交融,别具一格。随后,他拿起刨子,轻轻地在木头上滑动,木屑纷飞,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变得缓慢而清晰。每一次推拉,都是对木头的一次温柔抚摸,也是对自己技艺的一次精心打磨。

张伯擅长制作各种木器,从日常使用的桌椅板凳,到装饰用的屏风窗棂,再到具有民族特色的鼓凳、雕花床,无不透露出他深厚的功底和独特的审美。他常说:“木匠的手艺,不在于快,而在于心。只有用心去感受木头,才能做出有灵性的作品。”

在张伯的小木屋里,还常常能看到一个年轻的身影,那是他的徒弟小李。小李是个外来人,因对木工技艺的热爱,不远千里来到湘西,拜张伯为师。起初,他对这门古老的手艺充满了好奇与敬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与不易。

张伯对小李要求极为严格,从最基本的磨刀、划线开始,到后来的雕刻、组装,每一个步骤都不容有失。他常常告诫小李:“木匠的手艺,是需要时间和耐心去积累的。要想做出好的作品,就必须先学会做人,要有一颗敬畏自然、尊重传统的心。”

在小李的眼中,张伯不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木匠,更是一位智者,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匠人的精神与追求。每当夜深人静,师徒二人便会围坐在火炉旁,张伯会讲述那些关于木匠的古老传说,以及自己多年来的心得体会。小李则听得如痴如醉,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精心雕琢,张伯和小李终于完成了一件大作——一座精美的木雕屏风。这座屏风以湘西的山水风光为蓝本,用细腻的刀工刻画出层峦叠嶂、云雾缭绕的景象,中间还镶嵌着几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寓意着吉祥与和谐。

当这座屏风被村民们看到时,无不赞叹不已。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湘西木匠技艺的集中展现。村民们纷纷邀请张伯为他们制作家具或装饰品,而张伯也总是乐此不疲地答应下来。在他看来,能够用自己的手艺为乡亲们服务,是他最大的幸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伯的名声越来越响,他的作品也逐渐走出了湘西,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但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始终记得自己的根在湘西,记得那份对木匠技艺的热爱与执着。

岁月如梭,转眼间,张伯已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的双手虽然不再如年轻时那般灵巧有力,但那份对木匠技艺的热爱与追求却从未改变。每当夕阳西下,他总会站在小木屋前,望着远处那片熟悉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与留恋。

小李已经成长为一名技艺娴熟的木匠,他继承了张伯的衣钵,继续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着属于自己的木工梦想。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不仅是传承木匠技艺的重任,更是传承那份对自然、对生活、对文化的敬畏与热爱。

湘西的木匠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他们的作品,不仅是实用的生活器具,更是承载着湘西文化精髓的艺术品。在那些精美的木雕、家具中,我们仿佛能看到湘西的山水、听到湘西的歌谣、感受到湘西人民的热情与纯朴。

如今,虽然时代在变迁,科技在进步,但湘西木匠的精神与技艺却如同那绵延不绝的酉水河水一般,永远流淌在人们的心间。它们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如同一首赞歌,传唱着湘西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故事。

湘西木匠,用他们的匠心独运,书写了一段段跨越时空的传奇。他们的故事,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卷之中,成为后人心中永恒的记忆与敬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