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雷大毕的头像

雷大毕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12
分享

畲村的香樟群

我的家乡位于福建省霞浦县牙城镇边远山区的一个畲村,村里住着三十多户雷姓人家。虽然村寨不大,祖辈们依靠着村前一百多亩的稻田和四百多亩的丘陵山地,辛勤地耕耘,养育着一代又一代儿孙……

村庄坐落于太姥山支脉的尖峰顶山下,四周种着毛竹,山坡上茶园地里种植着碧绿的大白茶。从远处眺望,恰似一条条黄绿镶嵌的飘带,给村寨增添如画如诗般的山野情趣!山岗上偶现以羊群组成的山花朵朵,牧羊人吹着悦耳动听的畲调叶笛声回响整个畲寨的山谷中;要是到了春茶采摘的季节,山坡上茶园里不时传来一曲曲优美动听的畲家《采茶歌》,让你如痴如醉;而天真活泼的畲家孩子们在古樟树下尽情地唱歌谣、玩游戏……

每当夜深人静时,远在异乡的我,总会想起老家的父老乡亲及村寨的一草一木。想着,想着!脑海里就像一幕幕电影似在浮现,有的似乎模糊,有的甚至淡忘,但在我记忆中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是村中的古香樟群。

细数村里的古香樟群,它是由三十二株香樟树组成,棵棵枝干粗壮,枝叶繁茂,枝条向四周伸展形成巨大的遮护伞。这群香樟树的落叶与其他树种有很大不同,它不在秋冬凋谢,而是在春天落下。当浅黄中夹着红色的叶片落下时,新的嫩叶在春风的吹拂下都已经长成了,新旧之间达成了无缝对接,年复一年悄无声息地完成了,紧接着盛开着乳白色的樟花,汇聚成一条“凤凰”图腾的飘带,让整个畲寨沉浸在香樟花香的世界里。

尽管在春天里,樟叶不可避免地也要走向生命的尽头,但它始终不像别的树叶那样枯黄衰去,它仍然保留着那耀眼的红色,它在由绿变红的过程中,让我赞叹,让人称奇!不禁想起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想有了老樟叶的护卫,古香樟群看上去,一年四季总是绿油油的,如同画布上的画,永远保持着生机勃勃的样子,非常养人眼目,尤其在萧瑟的冬天,望上一眼便使人心旷神怡。

那时,我不知道村民为何要种这么多的樟树。时常感到不解与困惑。一次我带着这个问题去问了长辈,听奶奶、爷爷们说:“樟树是村里的幸运树或风水树,村里人独立成家后,除了在自家门前屋后种上香樟树外,一定要在村旁一排的古香樟树后面接着种上一棵,大家要好好爱护它!”当时年龄小,听不懂什么幸运树、风水树之类说法究竟是怎么回事?但我深知这些香樟群是鸟儿的天堂、孩子们的乐园、村民心中的保护神。

一次出差的机会,顺道回到阔别近四十年的老家,听说我当天上午要回来,热情的侄儿们,早就在岔门头的公路旁等候着。当我下车后,沿着进村的羊肠小道一边走着,一边寻找着儿时的足迹。当年的土墙茅草房、茅厕、两口水井、泥泞的村道,上下屋的爬百来米的山岭……现已无法找到了,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总以为自己的眼睛产生幻觉,用手去揉了几下,可与我随行的侄儿,以为是蚊子飞进去,跑过来在我面前看个究竟,我只好笑笑说:“是不是,我眼睛老视了?眼前的一切!是真的吗?”侄儿听懂我的问题,他会意地点点头。

你看!原来去后山集市有五华里之遥且是用乱麻石铺就的牙龙古道,如今已是四至五米多宽的水泥硬化道,小车、货车可直达村里,村里原来的茅草房、木瓦房全部变成钢混结构的水泥洋房,原来村旁两口大水井,已退出历史舞台,现已荒废了,各家各户都用上更加清洁的自来水了,自从引来自来水后,各户都建起自动冲洗的化粪池,原来的茅厕被彻底“革命”了,门前屋后都种上奇花异草,各种体育设施在村前小广场上应有尽有,老大爷、老大妈们也在村前小广场上尽情地跳起舞来,有的老年人在凉亭下听歌、下棋……要不是侄儿的当向导,真的辨不清我原来住过的老屋在啥位置。

当我们来到老屋的门前空埕时,从香樟群方向传来一阵畲家儿童的叫喊声:“唱歌来啦!唱歌来啦……”没过多久,一曲曲多么熟悉的畲家童歌又传入我的耳际,我停下脚步也跟着哼起来:

鸡公上岭尾拖拖,鸭子下田吃草窝。

大人商量茶价好,小孩商量樟叶多。

鸡公上岭尾跷跷,鸭子下田吃水瓢。

大人商量茶市早,小孩商量樟花香……

听着!哼着!不禁唤醒我对儿时的回忆。

记得那时玩游戏活动,都在我这一排古香樟树底下进行。我们畲家孩子玩的游戏主要有“虎抓羊”“打尺寸”“孵猴蛋”“跳框”“爬竿”等十多种游戏。其中,最让男孩子们玩得津津有味的是“爬竿”了。而女孩们不敢爬,只好当裁判或啦啦队了。“爬竿”游戏是以中小的樟树为“竿”,这种游戏旧时村民称“缘竿”,它有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立竿于地面,一是悬竿在树枝或吊架之下。爬的时候用手与脚协同用力往上爬,看看谁的速度快、谁的高度高、谁有耐力……不知道啥时候开始,小伙伴们索性不用竹竿了,就直接用樟树为竿。这种游戏对我一个瘦小的人来说,每次活动总是赢家,因此,我得到“游戏币”奖励最多。

而我们所用的“游戏币”,与现今市面上的游戏币有本质的区别,它是选自樟树的落叶。樟树与其他树不同,它在每年的三、四月份时才开始落叶,在春风的催绿下,老树叶飘飘洒洒,每天早晨在每棵树底下,满地都铺着红绿镶嵌厚厚一层的落叶。无知的我,每当看到一片片红色的树叶从树上落下时,总觉得惋惜,为它伤心落泪,村里雷三伯知道情况后,他常常来到家中对我进行疏导工作,并要求我背诵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那时我还未入学,见识不多,领会不到雷三伯所教古诗的意思。但我了解到这是樟树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从此不再为落叶伤心了。

不知是哪个小伙伴的建议,把樟树叶捡来做“游戏币”,这个建议得到大家的赞同!于是到了樟树落叶季节,小伙伴们每天首要的事就是到这些大樟树下捡樟叶,去制作精美的“游戏币”。要是迟了便会被长辈们打扫后倒到猪圈里当猪睡觉的“床垫”,据说猪圈里要是铺上香樟叶,可以让猪避免蚊子叮咬及其他害虫侵扰。怪不得,每当我皮肤溃烂时,老爸总是去采摘樟树叶捣成汁,涂抹在溃烂伤口上,说来也真奇!过几天伤口就治愈,真的没想到,香樟叶还有如此的功效!

老家的香樟树枝也富有特色,每一棵都是枝上再蔓开枝,无数的蔓枝上又长出不计其数的叶子,郁郁葱葱,叠叠翠翠,蓬蓬勃勃,蔚为壮观。由于枝繁茂密,各种鸟儿都选择这里筑巢栖息,树上大大小小的鸟窝满树皆是,偶尔会受到小孩的“掏窝”。

记得有一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天气特别热,长辈们吃过午饭都去午休了,而我和村里几个小朋友相约去掏后门大樟树上的鸟窝,当我们来到樟树下,好像置身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境地。由于我们急促的脚步声,似乎惊动了树上的鸟儿。原来那种“叽叽喳喳”蝉鸟协奏曲,一下就安静下来,静得让人可怕,没过多久,从树上传来“叽叽咕咕,叽叽咕咕!”小鸟叫声,当我们听到这种声音时,大家都认为是:“八哥小鸟快出窝了!”

于是不约而同地爬上大樟树,分头寻找猎物目标,过了一阵子,伙伴们果真地掏到一个鸟窝,抓到三只羽翼还没完全丰满的八哥小鸟,我们小心地将小鸟放在小提篮里,罩上渔网,而篮中的三只小鸟“咕噜咕噜”地哀嚎着,奋力想飞出篮子外面去,而鸟妈鸟爸听到孩子的嚎叫,他们为了救孩子,一直在我们头上盘旋哀叫,同时引来了几十只八哥鸟,不知是哪只八哥鸟的指挥,它们形成一个作战集体,时不时地张开双爪向我们俯冲过来,几次都撞上了树干,有时还用上了秘密武器——鸟屎。

它们飞到我们头上拉下雨点般的鸟屎,不知怎的?这群八哥的鸟屎那时候特别多,我们头上、身上都被中标了,没有一个幸免!看到这一切,让我真正体会到生灵伟大的母爱!一种自责的心情油然而生,我建议大家把小鸟放了,可是有两个伙伴不同意,我们之间发生了争执,不同意的两个伙伴出口骂我“假慈悲!”其中一位伙伴的双手拧住我的胳膊,我正准备出手反击时,“你们快把小鸟放回巢里!”从我身后突然传来雄厚的声音。我们大家不约而同地转身看去,原来是位十来岁的少年,身体有些肥胖,皮肤乌黑,但与我们相比,他还显得白啦!原来他是村里第五位考进市民族高中部学习的雷震,他刚放暑假回家。“哈哈,原来是位‘穷书生’竟来多管闲事!”原来与我争执的两个伙伴,对着雷震怪声怪调地嬉笑着。

雷震看到他们在耍无赖,于是抬大声调,又大声地说:“放不放?”“要放可以,你得上树去摘十片樟树叶子给我们当书签。”他们料想肥胖的雷震不会爬树,于是提出比较苛刻的条件,为难他一下。

没想到,雷震咬着牙,脱掉鞋子,一个劲往上爬,通过一阵子的寻找,终于被摘了五十片红色香樟叶,他高兴每人分了十片。我们把小鸟交给他,小鸟在他手里居然不乱叫了,他又一次爬上樟树,把小鸟放回鸟窝里顺着樟树慢慢滑下,他面对我们高兴地笑了,并对我们说“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与朋友和睦相处,保持一个均衡的生态环境”。至今我还珍存着雷震换小鸟用的十片红红的香樟叶。

在这香樟群中,有棵特大的樟树,自从它立身村旁后,见证风雨,历经沧桑。姿态婆娑端庄,枝干粗壮,枝条疏密有致。树高约二十米,冠幅达十几米,盘根错节,枝繁叶茂,最粗处需5人合抱,树枝上长出其他寄生植物。而樟树伸出许多长而粗的根,布满苔痕向四方尽力伸展的裸根,紧紧箍着周围的方石,到了石头脚下,那些根就深深扎入了地下,悲壮地延伸;露出地面的根遒劲嶙峋,蜷曲卧地,如蛟似蟒,煞是威武,像是要攫住整个村庄。由于树龄长,具体种植年代无法考证,但当地村民冠以“章先生”的美称。

对于这一美称的来历,源于村中世代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清康熙年间,这棵古树突然叶子全掉落,约有三年之久,村里人以为它枯死了,准备砍掉,作为床铺之用。当地人砍大树时候总要选个吉利日,就在要砍树的前一天,闽南一带有一户人家的孩子得了一种怪病,经多方医治无效,在投医无门的情况下,巧遇了一位章医生,经服三天的中药,孩子的怪病就完全好了。为了感恩章医生,他带着孩子按照章医生给他留下地址信息,沿着福温古驿道,经过千里跋涉,终于找到村里,并挨家挨户询问章医生的家,当地人感到奇怪,本村只有雷姓,哪有章姓呢?更没有会看病的医生。其中,有一位老者说,是不是那棵死去的樟树?当客人询问未果的情况下,只好买了些香蜡纸钱,在樟树边烧上,以表感谢!

第二天砍树的人到树下准备要砍的时候,发现树枝上已长出嫩芽。于是,砍树的人不敢再砍了,都认为是树神从闽南为人治病回来了。自从那以后,这棵树长得枝繁叶茂,再也没有“死”过。当地村民都认为这棵香樟树是神树。

自从这件事传开后,前去朝拜香樟树的人越来越多,树下插满了香烛。不知哪一年,村民们还在樟树的旁边还建立一个宫庙,作为村寨的保护神而奉祀着。

几百年来,虔诚的村民,对香樟树的崇拜从未曾改变。祭拜香樟树,祈求平安、健康、富裕变成了村民的一种民俗。

如今,老家的香樟群,棵棵粗大的身躯已经穿着一身灰褐色的罩衣,我好奇地上前摸一摸,仔细看了看,发现它那深深的褶皱,有如行走在冬日里老人冻裂的脸,我想它不仅见证着畲村的变化,而且点缀畲家农舍的风光。它不会因恶劣的环境而叹息,也不会因默默无闻而自卑,它那威武不屈的君子,忠贞其志,不改其节,寒来暑往任凭狂风吹打,傲然挺立,永不弯腰。

此时此刻,心如潮涌。我想畲村的香樟群的每一棵树,每一枝每一叶,仿佛就是一首诗、一支歌、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激励着村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奔向小康生活的道路上,再创辉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