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丁光
老潘刚来长安时,还没资格叫老潘,那时才三十出头,现在却秃顶了,头发也花白了。他二十多年在霄边村文明路的一条小巷路口摆摊补鞋,只要不是天公不作美或是有别的事情,他一定会出现在那里,雷打不动。他与他的补鞋机,已成为文明路上的一道风景线。这方圆几里地,就他一个补鞋匠。当然,他老婆也会补,但主要是他补得多,因为他老婆还要呆在出租屋煮饭做家务等,充其量就是个候补的。
老潘有三个小孩,头尾是儿子,中间是女儿,家庭负担重,没有办法才南下打工的,他在建筑工地上做过小工,但是太劳累又不挣钱。他觉得这份活儿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所以他就不想干,想进厂打工岁数太大进不了。于是他想到一门活计,也是他的祖传手艺:补鞋。他那时还不够钱买补鞋机,找老乡求亲戚东挪西借,终于买来一台崭新的补鞋机。这可是他当时最值钱的家当。
刚开始那几年,老潘没有固定的摆摊地点,城管要赶,这可是乱摆!有一年村里搞学雷锋活动,那得请人来设点摆摊,就缺一个补鞋的。管事的找到了老潘。老潘说,钱我就不要了,我也要学雷锋,虽然我是个小手工业者,但是也乐意尽我的能力做点好事。如果大家都不做好事,那我们这个社会就危险了,老百姓就看不到奔头。
管事的说,我村里出钱,有这笔经费,钱我可以给你。
老潘说,钱,我绝对不能要,要钱还学什么雷锋。
那次活动,别的参与者都领了村里给的钱,但老潘就是拒领。这事给管事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主动出面跟城管协调,给老潘在文明路上指定了一个地点,让老潘在那里固定补鞋。当然了,只有村里有叫唤,他都是免费补鞋。其实没多大地方,就摆一架补鞋机加一张小矮凳。他说他压根就没想过,通过学雷锋让村里请允许他摆摊,通过这件事说明,好人终会有好报。
那次我在他那里补鞋,我们聊起了他的家庭。他说三个小孩都在家读书,老大在读大二,老二在读中专,老三在读高二。老三的成绩不错,考个大专本科的没有问题。他这台补鞋机,不但要养活了一家五口,还要供三个小孩读书,负担很重。他左手拿着鞋盯着针线,右手有节奏地摇动着补鞋机。他说,没有办法,小孩能读书就让他们读,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缴小孩读书,如果他们没有书墨,像他这样过一辈子就没有意义了。
我说,你怎么没有意义呢?你用一台补鞋机,供出几个大学生,这功劳可是非常大的,社会意义非常大。可怜天下父母心。等你小孩读完书就业后,你们就享福了。那时再想找你们补鞋就难了。
他说,希望是这样吧。
又过了几年,我又来到老潘那补鞋。他盯着鞋说,你的鞋就不用补了,直接买一对新的就是了。
我说这是为什么?
他说,你都开上车了,早几年你还开摩托车,说明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了。
我说,老潘你很有眼力,但不能忘本,我也是农村出来的,该节约的还是要节约,不能铺张浪费。小时候我爸经常教我,不吃烂饭不得老,不着烂衫不得老。意思就是要勤俭持家。
他说,没想到你这么年轻,还能这么懂事。如果我的小孩能有你这么懂事就好了,我那小儿子,几百块钱给他买的波鞋,稍微旧一点或者有点旧了,直接就扔掉了,而且更让我恼火的是,还染上了攀比心理,同学穿高档衣服他也跟着要,好像没穿上就比别人低一截一样,一点都不理解父母。
我说,你的小孩应该大学毕业了吧,也应该出来工作了。
他说,大儿子大学毕业了,分配到县城供电局,工资不高,贷款买房子做了房奴,我是指望不上。女儿嫁人了,以前是自己的女儿,现在是别人的媳妇,那就更指望不上。小儿子正在读大学。这个小子没有管教好,没考上本科,只考上大专,而且还是高价书,现在最头疼就是这个小子。
我说,看来,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他说,反正,我干到干不动了,就我带我老婆就回乡下去,我不敢指望儿女了,我要靠自己的双手。
东莞举行声势浩大的精神文明建设“补短板促提升”行动,对乱摆等零容忍。老潘只能站在街边揽活,然后拎回出租屋修补。那天我路过文明路,远远看见他站在小巷入口,胸前挂着“补鞋”的纸牌子,头发花白,已戴上老花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