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骆丁光的头像

骆丁光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4/25
分享

重逢

骆丁光

解放后的一天清晨,旭日东升,一辆绿色的吉普车停在谢三娘的家门口,从车上走下一个身材魁武的军人,身后还跟着一个勤务兵。谢三娘慌忙从门墩上站起来,伸出如松树皮一样的右手理了一下额前的白发,自家没人在部队,怎会有军人上门?随着岁数的变老了,她的身子骨慢慢地畏缩,比年轻时矮小了。她身后的围龙屋年久失修,已显得残旧了,之前同住老屋的邻居都已先后搬家了,只留下她一家人仍住在老屋。

那个走在前头的军人一眼认出了她,跨大步走上前:“阿娘,阿娘。”

谢三娘满脸诧异:“同志,你找谁,你是不是认错人了?”

那个军官模样的人说:“请问您是不是谢三娘?”

谢三娘点点头,但她却对眼前的军人毫无印象。

“阿娘,我是石头,当年您救过我的命,我就是那个掉进山崖的小挑夫。”石头十分庄重地给她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哦,石头,那个挑盐上江西去的小石头?”谢三娘仍然心存疑惑。

“阿娘,对,对了,我就是当年那个挑盐上江西的小石头。”得到石头肯定的回答后,谢三娘颤抖着踱上前。她俩相拥在一起,彼此的泪水脱眶而出。

1930年开始,国民党当局对中央苏区实行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地处广东东江上游的龙川苏区党组织和武装力量为中央苏区收集和运送了大量的急需物资,呈现出十万挑夫上赣南的场景。他们冲破国民党反动武装的重重关卡,几年为中央苏区运送的盐就达数千吨。

一天黄昏时分,黄花井村的佃农谢三娘洗脚上田扛着锄头回家,当她走到山坳,看到一个十四五岁的小挑夫晕倒在小溪边,两箩筐盐撒落的小道上。她不假思索,扔下锄头背起小挑夫回家。她知道小挑夫是上江西的,生怕被外人发现,她绕荒芜的小道多走几倍的路才回到家,累得她汗流浃背。

丈夫责怪她多管闲事:“如果惹上事那就麻烦了,弄不好会掉脑袋的。”

她将小挑夫轻轻地放在床上,掐了几下他的人中:“红军是我们穷人的队伍,我不能见死不救。”她吩咐丈夫将盐担和锄头收拾回来。她拿出家里仅有的一块红糖,给小挑夫煮了姜糖水喝进去,小挑夫的气色慢慢地好起来。

小挑夫从晕迷中醒过来,说他是韩江边上的一个小山村的人,小名叫石头,由于挑盐担又饿又累晕倒了。

第二天,小挑夫要继续上路,被谢三娘阻拦了:“石头,你身体还没有完全痊愈,住几天把身体养好了再上江西。挑担可是力气活,不然身体会吃不消的。”他知道谢三娘生活同样艰难,不想增加她家的负担。

谢三娘看出了他的心思:“你不用多虑,我们吃什么,你就吃什么,上江西不差那几天工夫。”

石头含泪点点头,可他也没有闲着,而是帮谢三娘做家务,劈柴、烧水、喂鸡等,尽量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原来,石头的父亲是地下党员,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于是石头继承父亲的遗志,慢慢地向红军靠拢。

谢三娘抹了一下脸上的泪,拉着石头的手走进屋里:“石头,这么多年你是怎么过来的,我一直以为你牺牲了呢。”

石头的勤务兵说:“大妈,现在是石师长了。”

石头给谢三娘跪下:“我后来参加了红军,参加了长征,转战全国各地直至解放。阿娘,我的命是您老人家给的,如果没有您老人家当年救命,就没有我石头的今天。”

谢三娘一把拉起石头:“这可使不得。你有今天,我真为你感到高兴,感到骄傲。”

谢三娘的丈夫已经逝世,唯一的一个儿子在公社工作。石头一心想报答她,提出给她重建房子或翻修房子,但都被她婉拒了。石头依偎在谢三娘身旁:“阿娘,现在解放了,我有能力回报您了。”

谢三娘慈祥地凝视着石头:“石头,我从没想过要你的回报,你以后把工作干好,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就是对人民最好的回报。以后每隔一段时间,你能来看看我这个老太婆,和我叙叙旧或说说城里的新鲜事,我心里就满足了。”

石头又跪倒在谢三娘面前:“阿娘,我的好阿娘,您的话我记在心里,也一定会落实到行动上。”

这时,闻讯赶来的乡亲们见此情景,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