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 河 天
李道立(湖北)
一
下汉十高速,上谷城县五山镇,一路向前,就到了烟雨中的堰河村。走进堰河的时候,雨,就这样来到了我的身边。走向清明的雨,是春风安抚的温柔,一滴一粒,小心翼翼,气息般纤细,轻叩额面。大片大片的炊烟涌入,轻飘飘、妖羞羞地弥漫开来,最终安排一滴雨,来同全国美丽乡村邂逅。
阵阵细雨,落在竹叶上,落进小池塘,落向堰塘的雨,像一滴水追赶着另一滴。堰河新鲜而又陌生,雨,开始有点胆怯,一切还那么朦胧。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蠢蠢欲动,成群成群;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密密麻林,漫山遍野。堰河村,仿佛接到了使命,小小的接待中心,一下子缀满薄雾。
堰河村的倩影,从我打开的手机相册流过,比姐姐的眼睛还要清澈明亮。走进襄阳市审计局能力提升培训班,一个小小的会议室,让它交出了绝对的清澈。那天下午,我坐在窗口边,听到了堰河雨的脚步,缓慢轻盈,细腻打动。你若静下心来,还真能感觉到李白的心跳,有诗的灵动在窗前跳跃,在枝条上的芽尖闪现,在堰塘的水面滚动。我努力使自己静下来,再静下来,恨不得停止心跳,仔细地寻找,探寻。
开始听到了雨的声音,雨便有了精神,细细的长长的影子,与新发的柳条有几分想像,带着新鲜的劲头。从冬天走来的雨,有雪的风骨,轻舞莲步,到了竹林,一座乡村,顷刻间,2000平方米的接待中心,起了它的底色,变了它的模样。走向春天的雨,有水的冲动,叫醒茶园,我只好,扛着1200亩的春梦,去怀念生态家园里一块青草地。
那天傍晚,我走出遥望居,猝不及防,满满的细雨瞬间包围了我,一股清凉,沁人心脾。总觉得不能忘记什么,记忆从此从春天开始,春训即将在我和雨之间,制造一种味道,春天是暖的,雨水是凉的,如果我们挨得足够近,我能感觉到自己的味道。从遥望居到听水居,大概两三分钟的路程,我走进一段梦的历程,头发微湿,手掌微凉,眼前有一汪汪浅浅的水,远山幽幽,森林静静,河水潺潺,灯光淡淡,这种悬而未决的烟雨让人着迷,仿佛一切进入梦中。
二
阴天里,堰河的天是绿色的。清晨醒来,村子才看得真切。下了一天的雨,空气中饱含水分,给花草、树木、庄稼、田园以希望,给我们这些路过草木间的人心以希望。
虽然没有阳光,到处却绿的可人。或青竹一簇,翠绿葱茏,或油菜一地,黄花泛滥,或山水一色,胭脂轻点。尤其是真武岭上的那道堰河村门楼,青苔奕奕,多少人流连忘返乘飞机、坐地铁、搭小车地前来观望,我想,大概是因了这份空灵和幽静吧,站在十里百日山,停在枝桠间的微风,送来雨后的清静,是空气里盛开的芬芳的气味。
一条堰河悠悠流淌,眼前尽是别墅,成排成列地呈现在村中央,斑驳的灰墙、翘角的灰瓦、斑澜的灯笼,自然的氛围。一步步向培训中心走去,一遍遍细数着不同的门楣。明晃晃的上午时光里,山水通体透亮,呼应着一颗颗湿润的心。
上午的培训按时开课,锁闭的力气仿佛全部用来绽放,一个念头开始在阴天里酝酿。高质量审计,像自然资源资产,让天空、云朵、山谷、溪水,向所有的事物致敬。唱主角的村书记闵洪艳,随着主持人的介绍,打开了堰河村的绿水青山,我很难想信,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满脑子竟是“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理念,把“发展就是硬道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讲的头头是道;我们谁都不信,这是一个靠贩茶叶起家的村级带头人,以“闵黑子”的名号走天涯,以“茶马古道上的骡子马”闯天下,融入“对待老百姓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一路诠释,一路奔波;但我们相信,“乡村振兴怎么搞?一句话,就是让老百姓高兴”。“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改变家乡的面貌和命运”,就像是一缕光,正在从记忆的乡愁里抽离,我跟在它的后面,像是光的学生,轻轻地把雨天走失的光,一粒一粒装进眼里。
天色暗下来的时候,我们结束了一天的学习,狭长的山谷里,青草在静静地生长,所有的花在暗地里开放,一切都是缓慢的样子。我们三三两两坐在帐篷下,谈体会、谈村子、谈收入,谈无所谈,谈到了吃饭,一桌桌开始上菜,辣蹄子、炖鸡子、酸菜鱼、炒嫩笋、拌菠菜、灰鸡蛋,都是农家土菜。
回到听水居,我遇到了房东老张,老张善言,不待我问,他便向我滔滔道来:“我们堰河村是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绿色小康村、湖北旅游名村……”“像这样的别墅我有两套,一年轻松搞个10万块” ……
堰河起了云雾,云雾似从别墅吐出,而且越吐越浓,最终吐成了茶韵道风。于是我就想信,堰河村,把产业放在家里,家就会吐出一个太阳,以美好为梦想,去想念每一个晚上。
三
晴天里,堰河的春天是茶的景象。
当环境幽静、心地安宁时,方可品出茶之韵味,悟出茶之意蕴。一杯清茶入肚,万千气象共生。我时常在想,如果把茶当作一种心泉,一定会喝出性灵,喝出精神,喝出境界。
第三天的培训是实践课,就在培训中心别墅群内的点滴缓缓消失于山水之中,大家余兴未消,忙于长吁短叹之时,茶,拉开了又一场培训的帷幕。一垄垄流翠飘香的生态园,一条条九曲回肠的绿色小道,一排排古朴典雅的农家宅院,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旅游景点,似块块翡翠,如条条玉带,镶嵌缀饰在灵山秀水间。绿树小草,轩馆民居,溪流潺潺,炊烟缕缕。
堰河水暖茶先知,据村干部介绍,为丰富茶文化内涵,堰河村相继建起了茶坛、茶圣厅、奇石馆、农博馆等景点,游客在品茶之余,可参观茶叶加工区,了解杀青、揉碾、烘干、提香、筛选、包装等茶叶生产的全过程,还可拜茶圣,读茶经,祭茶坛,赏奇石。走进农博馆内,犁、耙、擂子、水车、老式纺线车等农具应有尽有,加上八仙桌、架子床、碗柜、瓷碗、箱子等明清家具,成为农耕文化变迁的历史见证。
沿村中间的一座吊桥,过堰河,上茶园,在12生肖石的指引下,到茶坛,会陆羽,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进茶厂,入田园。碧野苍苍,绿茶飘香,云雾缭绕的堰河越来越远,觉得是远在了天上。累了,渴了,可在茶楼里歇歇,就近买点村里出产的“堰河香”有机茶,以及香菇、木耳、土鸡、土鸡蛋、山野菜等多种土特产。我望着四周的大山,那山像一个巨大的屏幕,堰河茶园就是屏幕的底色,在山水之间,大大小小的茶茏,或挂着、或趴着、或躺着……在大自然赐予的天坑地缝间。
回中心的路上,家家门前堆着山货和特产,扰人眼睛,家门是敞开的,可以随便进出。推开一个门,一个声音迎面而来:来坐坐,喝杯茶。堰河特有的味道,味道里特有的热情。经过另一家门口,一个女子热情上前:来坐坐,喝杯茶。我不再怀疑,我们这样走的越久,我们的样子,就越是茶的样子。
三天的审计培训很快结束了,思绪还留在堰河的雨中、山中和水中,亦或是留在茶中,一杯清茶悟审计:茶之本,乃是俭;茶之性,乃是洁;茶之功,乃是醒;茶之境,乃是静。以茶为生,以茶修为,可谓茶中有审计。
回家的路,是一杯茶的抵达。由低向高往回走,一股劲的走,在襄荆高速的出口,风格突变,阳光万里,一片清气,在另一条路的源头,看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