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道立的头像

李道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3/26
分享

诗意的穿行

 

李道立(湖北)


1989年,我待业在家,我去父亲工作的地方殷庄,山乡变家乡,百无聊奈,总是在有月亮的夜晚,举头或低头,体会诗人李白,心领、神会。觉出诗这东西,可以让人同时感受人的存在和艺术的存在,让人既现实又理想地活着,释放出自己的感觉、想象与理智,妙不可言。不可言,却又有话说,说不清道不明。也就有了我的第一首诗:《通知》“如铃声一样水恒/9月10日,在荒芜的山里/辛苦地走来一个/牛背上的娃儿/伶俐的双手/正拍打一张破画报里/一个节日/停在山谷/回响”。八十年代末的山村小学,标语只留下一半:教育为本,本该上学读书的日子,一个孩子却在放牛。说来,这份抒情还是跟李白学的。现在看,诗非诗,但当时对诗的体会与理解,也还沾边儿。后来我迷上诗,开始研读中国古典诗词。我一直为我作为诗歌爱好者能够直接阅读像李白这样的诗人的作品而心怀感激,李白的《静夜思》是对我进入诗歌影响最大的一首诗。总是在有月亮的夜晚,我相念李白,体会其《静夜思》这样表面看来非常简单的诗。诗人一只眼睛望着天空,另一只眼睛盯着大地,使我领悟了我们头上的天空从来不仅仅是现代的天空,李白们的作品也从来不是古典诗歌。

1999年,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我创作了另一首《通知》:“香港一九九七/六月的黄昏,七月的黎明//仅在四十六秒里/接待了全世界人民/剩下的感情/全部存进/海峡两岸人民的内心//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澳门人民/最先取出了回归的利息//香港的董建华和澳门的何厚铧/两种姓,一种华,多的是金”。此诗荣获1999年南漳县庆祝建国五十周年诗歌作品特等奖。当时的我,一个青年对祖国母亲的爱,可能有点谦卑、有点感激,有点过敏。我眼里和心中的祖国的强大是难以言表的。这主要由于它太开放、太辽阔、太丰富、太诗意。在寂寞与忙碌之间、在平淡与繁琐之间、在为国与为民之间,多种感情、心情和真情相互揪心又相互交心,其中的宽容、尊重、礼俗和忌讳,无不使我感动。有时候我在县委办公室值班的某个瞬间,正好碰上一群上访的老百姓,亦或一个哭哭啼啼的妇人,甚至还有一个满嘴胡言乱语的疯子,我就惊讶于小小的县城生活,在小小的南漳竟然保存得如此破碎而完整。而这,恰恰是我喜欢的生活,我想,上访也许并不能代表南漳,但肯定代表生活,就像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代表了诗意的祖国一样。

2009年,我在表达建国60周年之际,以《一块红布》八句诗,反映一个“我”从出生、结婚到生子的重要经历,原诗如下:“母亲把我全身一包/我出生了 /母亲往新娘头上一搭/我结婚了/母亲做了一双鞋/我的女儿出生了/这是怎样的一块红布啊/母亲用了又用”我只想通过清冽细密的波纹,带着低调的言说,恰如其分地表达在祖国母亲的呵护下,一个平凡人物的幸福人生。我这样在县委办工作了近二十年,也萌生了第一本诗集《一直在等》的诞生。《一直在等》就像一幅纯净的风景画。但诗集表达的绝不是“触景生情”的那种伤感,而是一种心境。是岁月的沉淀之后留下的澄明的时光,沉静而清纯;是闹市的繁忙腾出的一方净土,辽远,开阔,而又一尘不染。收获之后的等待,占据着大地的宁静。一直在等,祖国的影响并不总是光亮,有时也像秋高气爽的天空漫步行走的花朵,引导我的阅读,使我穿行其间,走向俯瞰大地的山峦。

2019年,到审计局工作已近八个年头了。“构成我的世界,其实很少/我纠缠着数字,数字纠缠世界/除了数字,没有什么//许多年后,我坐在灯光下/我不再轻易说,除了灯光/没有什么,将我照亮//寂静的黑暗中,我的白发/更像一片雪域,照亮/我的一生。”期间,由审计生活、审计风暴、审计人生、审计如雪、审计另有一种美、审计梦、最美的力量等七卷诗,成就我的第二本诗集《一生在等》;由春暖花开、灿若夏花、秋日花语、雪里看花、名花有主、花见花开、繁花似锦、花花世界、朝花夕拾、静待花开等十辑诗,填满我的第三本诗集《李花》。诗意无时不在,计算着审计干部的生活真实,执守着对土地、对人生、对内心、对家乡、对幸福的思考。今年五月,在全国上下喜迎祖国七十华诞之际,由襄阳市作家协会、南漳县审计局联合开展的“文学进乡村”暨“最美南漳,走进柳林”诗歌朗诵会,在审计局扶贫村李庙镇茅坪村举行,此次旨在讴歌农村精准脱贫重大成果,展示李庙镇茅坪村“脱贫摘帽”后的新变化。“柳林诗会”得到省市各界媒体的大力推介,也给了我新的启示,并让我对未来有了新的起点和认识。我恍然明白,“柳林诗会”仅仅是无数美好生活的一个缩影。在我看来,脱贫攻坚、人民幸福、诗意的生活,尽在其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