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道立的头像

李道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10
分享

每天“第一次”

 

李道立(湖北)


从表面上看,40多岁的我看起来还不错。我有份稳定的工作,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我也小有成绩。然而,从今年开始,一切都出问题了,我感到迷茫、生气、泄气。我所从事的审计工作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干部压力越来越大了。我固执地按照一直以来的方法做事,但我感觉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碰壁,我的失败感从来没有那么强烈。

我在家里偶然发现女儿写的一句话“我要优于过去的自己”,我就问她:“这是你的话,还是哪句歌词?”,她反问我:“你还在坚持写日记吗?”。我说我们每天都在写日志。她若有所思地说:“噢,每天都有新事情”。

“每天都有新事情”,我忽然有了一个新想法,从这个春天开始,尝试发现生活中的“第一次”,我相信,只要发现,就一定有。我开始每天都做一件我之前从未做过的事情,我给自己立了一些基本规则:第一,锻炼自体。每天锻炼第一次,尝试第一次走弯路上班、尝试早起锻炼、从49岁起尝试一次性做俯卧撑50个,60个,尝试一切没有体验过的锻炼;第二,加强阅读。就好像古代的文人志士,他们留心于生活,用一文一字写出了感悟,记录了故事,记载了历史。一切都是那样自然,好像只是在一瞬间,一个随意而出,便书写了一段人生。每天保持阅读,了解“第一次”。品味古人的“第一次”,还有那些以一文一字发人深省的名言。第三,关注微小。让自己拥抱任何一种微小的“第一次”。不能让一天白过,每天一件“第一次”,并把它记录下来。

每天要找一件“第一次”并不容易。但我努力先从每周开始找起。现在,我一次性可以轻松做俯卧撑50个;第一次将孝感审计组的审计理念带进了局党组;第一次听办公室主任说宣传稿件上了人民网;第一次用散文的方式组织学习课、上党课。一些“第一次”是在关键的时刻,比如文学,我第一次以卷首的名义撰写《水镜诗刊》文章;我第一次在《礼记.中庸》中读到了自己的名字: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一些“第一次”是我在散步时临时想出来的,比如让实验中学的老师来教我们广播操,第一次提出每天上午10:00为工作课间操,得到局党组的认可。我发现,最微小的改变最终改变了一切,它们让我摆脱了困境,把生机重新带进了我的生活,它们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第一次不必是大事,不必具有戏剧性,也不必是冒险、重塑你的生活。只要尝试微小的事情,你就可以发现自己周围的世界很新鲜,好像你重新有了一双童真无邪的眼睛。我们每个人都要列出我们要做的“第一次”,不要等待别人将你救出你无法控制的局面,你要通过每天做一件新事情来进行自救。每天做一件“第一次”,你的生命从今天就开始改变。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最好的方法。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希望自己在每一项工作中都有良好的表现并且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尤其对于年青人而言更是如此。因为领导的一个点头、一句鼓励、一次肯定可能就他一天工作的动力。但我们要知道,我们工作不仅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更是为了完美地完成工作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我们每接到一个任务,第一意识不应是“如何将它做好”,而是“如何将它做对,零差错、零缺陷”。而我们现在的岗位恰恰是他核心思想的最完美诠释。

审计工作最大的特点,在我看来,应该是真实、合规,“做对”在我们这里的标准似乎等同于“零差错”,从我第一天到审计局工作开始,我就知道了自己所要面对的是一个多么需要严谨和认真的工作。

我们已经太久地沉迷于习惯性思考,总是习惯于怠慢、看着办、模棱两可和差不多。做事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情的成败。每当我们开始着手一个新的挑战,脑海中就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没关系,第一次做,错了也是正常的,下一次最好就行”等等侥幸心理。这不得不说是人的一种惰性。明明很清楚做事的要求,却在事前就为自己找好了借口,为做错找原因。所以说,态度决定一切,态度是“不妥协”的前提。只有抱定自己有能力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才能有“对”的行动的实施。

做人做事,道理相同。先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开始做起并做对,在人生道路上要不断反思总结,要懂得“吃一堑,长三智”,对挫折和失败有深度的反思,不要认为自己有太多的资源可以奢侈,太多的时间可以荒废,太多的资本可以挥霍。我们要做到做人做事沉着稳重,不肤浅,不浮躁,珍惜现在的一切条件,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