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道立的头像

李道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17
分享

再回茅坪

再回茅坪

李道立


冬去春来,茅坪在节气中醒来,苏醒在尚未展开枝叶的柳树林,开始用微微的春风,一一唤醒洞河两岸。艾蒿率先褪去老枝枯叶,仰头、舞腰,那苗条的身姿,便一排排氤氲在水田边,我很快便消失在那一阕平仄的绿色里;河间的山坡被桃花加冕之后,就成了桃花岛,未曾打理,已粉红羞面,夭夭倾河;叫不出的花、叫不上的树、叫不了的草,成片成片的红花绿意,歌舞般陆续登上山村的舞台。

初春时节,油菜花遍地开放,像一大群孩子欢快地涌了出来,连梯带田,你追我赶,每一片花都自带光芒。大地透亮,如一幅黄色画卷,山水南漳,却因一场疫情,油菜花成了这个春天令人向往的地方。疫情稍转,我们便商议到茅坪村调查走访,想改变过去只扶资金的作法,把扶产业与扶资金结合起来,长项目和短项目结合起来,长项目坚持香菇发展不放松,短项目扶持鸡苗发展养殖。解封后,再次回到茅坪,我以驻村队员的身份去走访贫困户,了解帮扶户产业发展情况,那时,整个人已带着几分乡野气息了。

茅坪的太阳,干净明亮,给人一种暖暖的感觉。山下,10万袋香菇大棚在藏青色的山峦和一望无际的田地间铺开,几个民工游走在大棚,有说有笑,时不时地向路边的行人招呼一声。挨着大棚是一片菜地,那是易迁户的菜篮子。从冬往春来的时节,村民们会在那里种下土豆、莴笋、韭菜、黄瓜,绿油油的蔬菜在阳光下生出一道道波浪,青菜向着旷野举起长长的叶子,那蓬蓬勃勃的莴笋,就像一个浓缩的春天。

我站到村边的易迁点。整齐划一的易迁房,两排灰白建筑一溜儿摆开,不大的门楣上,新春的对联清晰可见,厨房后面冒出一缕缕炊烟,山村气息瞬间活跃起来。易迁新点,农田环绕,青山衬托,绿水相伴,宽敞养眼。点上住户也大都是五保户,国家养着,吃喝不愁,身体好的还可以在村里香菇合作社打工挣些零用钱,日子大多过得自在。在郑光亮家,俩口正在吃饭,见我们到来,赶紧起身,让座,泡茶,我还没来得及问,他们便向我道出了今年的打算:“今年打算种2株天麻、发展1亩魔芋,还打算在亲戚家养50只鸡,就是不知道在哪儿买鸡苗?”“鸡苗我们负责购买,免费提供给你们。但你们必须保证成活率?”我似问非问。“可以,可以,我们可以向村里交点保证金,保证好好喂养。谢谢!谢谢!”

贫困户宋怀明住在路上边,路下边是他的1万袋香菇大棚,他是村里第一个发展香菇大棚的人,还种些木耳,这些年,不仅靠香菇脱了贫,还盖上了楼房。见我们到来,宋怀明丢下手里的活,搬出几把椅子,和我们拉起了家常。“今年受疫情影响,香菇不是很景气,也因为身体原因,不想搞了,只想养几箱蜂子算了。”听上去老宋有些泄气。村书记王要东赶紧道:“不搞了,今年的产业资金就没有了。”“去年的产业资金都没有收到。”宋怀明的女儿补充了一句。“不可能,我马上叫村里查。”王书记据理力争。“疫情对各行各业都有影响,香菇是我们南漳重点发展的产业,前景好,你家刚脱贫,没有产业,很容易返贫。国家现在政策这么好,发展产业,还给奖补资金,何劳而不为。”我选择时机地向老宋解释着:“今年,局里决定免费为每个贫困户提供鸡苗,帮助你们发展养殖业。”宋怀明坐在门坎上,用手抓了抓头,疑惑地问:“真的吗?”“千真万确,今天工作队员就是专门来做统计,马上回去购鸡苗,帮助我们发展。另外,发展香菇你有经验,你说身体不行,可以少搞点,争取拿个奖补。”王书记插话说,“那行,我再搞5000袋香菇,想在旧房子再养100只鸡。”这时候,不知什么时候院里已经围了一大群人,大家听说我们提供鸡苗,兴奋不已,七嘴八舌说起来:“我要50只。”“我要100只”……

回村路上,村书记王要东接到老宋女儿的电话,说去年的奖补资金查到了,说今年还要种香菇、养鸡……

再回茅坪,已是暮春,油菜花开过了,春风把柳树林彻底换了一层颜色,晨阳,柳枝借了春的点化,柳树林长成了一个巨大的背影,像阳光洒下的满地惊喜。回到柳林广场,此刻,我已然成了地地道道贩鸡苗的茅坪人,1500只鸡苗像一车渴望飞翔的小鸟,叽叽喳喳等待放飞。

柳树林是茅坪的天然舞台,忙时是道场,闲时是广场,成为茅坪人生活的驿站。我坐在车上,远望柳树林。蓝天在这里遮去,洞河向前方流淌,漫漫河水递接盈盈波光。正午,阳光透过浓密的柳树,照在人声鼎沸的广场。山城繁闹的时刻开始了。正在觅食的鸡见到车子过来,仿佛受到惊扰,四散飞跃,扑——扑——,立刻躲到了树上、屋上、山石上。来了,来了,一大群满头大汗的孩子,拍着手,撒着欢叫着。广场上早已聚集了不少村民,他们在柳树林聊天,老人们手指一捣,为后生们指引着讯息,为往来的闲人们指点门户。今天,这里却成了发放鸡苗的场所,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村书记王要东首先发话:“大家不要急,一个一个来,一箱鸡苗25只,50只配一袋饲料,一袋药。大家自行协调,回去后按量分配。鸡苗领回去后,把箱子送回来,见箱子发饲料和药。我念到谁,谁来领。”“秦文宽,50只。”“郑光亮,50只。”“宋怀成,100只。”“鲁德华,50只。”“符志华,50只”……

鸡苗纷纷拉走,箱子慢慢还回来。“我家50只鸡要多大的房间?”“鸡苗养多少天才能放出来?”“听说晚上还要给鸡苗照明,要多大灯泡?”“除了喂饲料,还喂什么?”“鸡苗真大,好养。”“我还想要50只,还有吗?”……或咨询、或答询、或疑虑、或高兴,此时,柳树林,更家接近乡村的屋檐,更家接近了乡村生活,一切都悄悄融入自然。

茅坪渐渐静下来,柳林落下布景,如一片片叶子接受阳光的洗礼。鸡群很快又飞来了,三五成群,这里觅食,那里斗乐,在柳树林留下无数灵动而闪烁的身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