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我,从记事起,一天早中晚三次,都会准时听到纸壳喇叭的歌唱。它挂在我家木柱头上,不知疲倦地唱着《国歌》《大海航行靠舵手》《歌唱祖国》等歌曲,有时会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等,优美动听的旋律给贫瘠的小山村送来了欢乐。识文断字的父亲常在我们几姊妹耳边讲:是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赶走日本侵略者,打败了蒋介石,建立了新中国,人民群众才真正当家作了主人。不然的话,不知我们还在不在人世呢!即使勉强活着,也是没吃没穿,煎熬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所有这些,大都成了我的耳边风,吹过后踪迹全无,压根没有多少印象。
稍稍长大,依稀记得是繁忙的金秋时节。社员们还在晚霞红遍的田间地头挥汗如雨,文艺积极分子(清一色的女青年)已从街上归来。身穿绿军装,手持红宝书,精神抖擞,无上荣光,有社员问她们在干什么,得到的回答特自豪:跳“忠”字舞!革命群众热情高涨,干劲十足,似乎永远在忙,绝无一点闲功夫。在生产队长的周密安排下,大家天不亮起床,天黑尽收工,三伏天和三九天也不例外。一周休息一日,称为星期天,颇像今天的机关单位,只是上班时间过长而已。即便如此,休息的人也是凤毛麟角,为什么呢?大家要挣工分,工分就是口粮啊。即使是传统的新春佳节,也最多庆祝一周,就早早下地积肥耙地,准备春耕生产了。我年纪小,不知稼穑,体会不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常常和小伙伴一起亲近大自然:不是在旷野里疯跑嬉戏;就是躲在叶片肥大的桐子树下乘凉。
永远记得年终队里保管室门前晒坝里分粮的热闹场景。深冬夜晚,白霜降临,冷清萧瑟,晒场空旷。晚归的人们顾不上吃饭,一放下锄头扁担,就乘着一弯朦胧聚集到晒场。一盏马灯高挂在一根刚栽的竹竿上,昏黄了周围一张张充满希冀的脸和几堆袖珍的粮山,有谷子、玉米、小麦、高粱等。热情舞蹈的飞蛾,上演着前仆后继的古老游戏,为深冬的晒场送来一丝生气。粮山如一颗巨大的磁石,牢牢吸引着大家的目光。一张张脸生动起来,辅以孩子们的欢笑,晒场竟然温暖如春。倒霉的旧历年即将过去,憧憬的新年即将来临,晒场出现的短暂繁荣,透过袅袅雾霭,人们竟然感到无比真切。
孩子们对晒场上即将演出的重头戏毫无兴趣,而社员们却满腹心事,忐忑不安。他们或聚或散,或蹲或立。男人们吧嗒吧嗒吸着旱烟,咳嗽撕心裂肺;女人们哧啦哧啦纳着鞋底,闲话家长里短。当会计开始朗声公布各家各户一年来的工分和换算出的分粮数目时,他们会不约而同伸脖聆听,好像少听一字就会少分一斤粮似的。三四个热心男子用杆秤分粮,所分的粮食被快速运走。粮山顷刻消失,人影散乱,月色早被乌云吞噬而难觅踪影,浓稠的雾气聚散不定,昏暗的晒场惨白瘆人,萧瑟的寒风砭人肌骨。大家一直期待的皆大欢喜局面永远没有出现,“三两家欢喜,七八家忧愁”却在年年上演。间或听到一位大叔的谩骂或妇人的啜泣,透露出无尽的悲哀:辛苦一年,却不能果腹,还需等米下锅借粮过年!我家人口虽多,劳力却少,一直霸占着超支户榜首,靠寅吃卯粮生活,因此温饱问题成为了当时父母心中最大的痛。这时的我,吃饱穿暖是最大奢望,国家的概念依旧模糊。
后来读书习字,接受学校教育,我对国家的印象逐渐清晰起来。我国位于东半球的北半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秦皇汉武,人才辈出;先秦散文,汉代的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一直独占鳌头。而从鸦片战争以来的近百年屈辱史,也随着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的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结束。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扬眉吐气,欢欣鼓舞,意气风发地建设社会主义。慢慢地,我对国家关注起来,就像长大的孩子开始关注起母亲。
关注就爱去了解,去寻根。逐渐知道,我生于动乱年代,十岁左右随着“四人帮”的覆灭,我国迎来了新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尤其是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在京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祖国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改革开放的英明抉择让华夏大地迎来了胜利的曙光,焕发出蓬勃生机。
正确的道路必然伴随光明的未来,如盲人重见光明一样立竿见影。八十年代包产到户,农民积极性倍增,起早摸黑耕耘,孩子般侍弄庄稼。没几年,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家里的木柜不再张着嗷嗷待哺的饥饿嘴巴,我饭盒里的黄色玉米粉变成了晶莹剔透的白米饭,一家人再也不用忍饥挨饿而愁眉苦脸了。与此同时,乡镇企业雨后春笋般涌现,边远农村的物质财富逐渐丰富起来。
高中阶段,是我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学校里的系列教育,让我坚信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并为生在这样伟大的国度而自豪。毛主席让我们站起来了,邓小平正让我们富起来。随着吃饱穿暖目标的基本实现,人们有了更高一级的物质精神需求。市镇上,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街道上,人头攒动,买卖兴隆。“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录机)不再紧俏难觅,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学校里,追赶潮流的同学穿起了浙江产的石磨蓝牛仔裤,跳起了迪斯科,看起了金庸的武侠、琼瑶的言情……人们纷纷感叹,改革开放的世界真好!
八十年代末。高考前夕,照例是预选,全校高三毕业班的两三百人最终只剩下五六十人,继续鏖战,准备参加七月七八九三天的全国高考。“黑色七月”的考试短暂而漫长。短暂于十年付出却毕其功于一役,三天便要结束战斗;漫长在它的过程极为痛苦,并将决定应试者的漫长人生。极低的率取率造就了复读班的兴旺,也决定了被录取者的辉煌。
对农村考生而言,考上大学等于吃上皇粮,脱了农皮,告别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难日子,一生命运随之改变,个中喜悦难以细说。这不同于扩招后的大学生,很难理解以前考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悲壮,就像我们今天很难理解他们遇到的就业难题一样。
时至今日,大学扩招,高考不用预选,公平竞争,这在先前是不敢想象的。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祖国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佳绩。
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迄今近三十年了。我亲眼目睹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亲身感受着人民生活走向美好。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一九九九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澳门回归;二〇〇一年中国“入世”;二〇〇二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确定;二〇〇三和二〇〇五年的神五、神六飞天……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无不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二〇〇八年亲历的汶川地震,我更为生在祖国而自豪。
这次地震发生在五月十二日下午二时许,破坏之大,影响之广,举世震惊。满目疮痍的惨痛景象,让我潸然泪下,夜不能寐,深深忧虑日子何以为继。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国家行动之快,救援之速,世人叹为观止。国家领导人夜以继日运筹帷幄,心系灾区一线;子弟兵千里迢迢奔赴救灾前线,忘我战斗不畏艰险;全国人民各尽所能,捐钱捐物,倾力支援……一桩桩,一件件,感动的事情包围着我。我眼睛湿润了,心灵震撼了:有国,才有家啊!短短几个月时间,我和受灾群众就一起住进了板房,结束了风餐露宿的帐篷生活。与此同时,灾后重建工作有序推进,受灾群众很快住进了安置房、置换房、自建房,过上了舒心日子。对党和国家,他们最有发言权,他们逢人便讲: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
同年八月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中国首次举办这一大型体育赛事。它的成功举办,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声望,强化了民族认同感,增强社会的凝集力和整合力,改善了社会风气,增强了政府的行政能力,加速了社会发展进程。体育精神得以传播,全民健身渐成潮流。
如今,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政治清明,经济腾飞,军事强大,文化繁荣。而在广袤的农村,开始精准扶贫,实现对世界的庄严承诺:绝对贫困问题要得到历史性解决,富裕路上不能有一人掉队。迄今成果丰硕,贫困县、贫困户纷纷摘掉了帽子,过上了扬眉吐气的致富新生活。
有人说:航天、高铁和核电是中国的三张名片,也有人说是输电技术、云计算能力和北斗导航。我知之不详,因为中国的名片实在太多,难以选择。但我知道嫦娥奔月的神话已成为现实;我也体验了享誉世界的中国高铁的便利。从我所在小城到省会成都,以前是头日一早去,次日摸黑回,风尘仆仆,辛苦劳顿。现在是朝出晚归,一天打几个来回也不成问题。尤其是在优美舒适的动车上还可以沿途欣赏山水田园风光,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电力供应充足,拉闸限电已成稀有事物,再也不是一日五六停的八九十年代了。
随着中国名片的增多,名片的含金量也越来越大,众多的名片一起诠释着国家的强大。随着我国国际地位与日俱增,西方列强再也不敢为所欲为侵略欺凌我国了。
如今的祖国像一个美丽清纯的姑娘,青春洋溢,正绽开迷人的微笑,迎接八方来客。
如今的祖国像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斗志昂扬,正带领全国人民,行进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
如今的祖国像一个睿智的长者,稳重成熟,正用她非凡的东方智慧,造福国民,造福世界。
祖国由弱小到壮大,由贫穷走向富裕,由富裕变得强盛。这一过程无不说明了共产党的伟大,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我深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会越来越幸福,祖国会越来越强大,中国梦一定会实现,就像小时候纸壳喇叭里歌唱的那样,“从今走向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