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雷果的头像

雷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5/19
分享

荡秋千

在我国,秋千的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祖先们为了谋生,常抓住粗实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条的摇摆,来上树或跨沟越涧,这就是秋千的雏形。至于后来绳索悬于木架、下拴踏板的秋千,春秋时期在我国北方就出现了,《艺文类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汉代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习俗活动并流传至今。

我起初的印象中,秋千是少儿专属活动。邻居家院子里,矗立着一颗繁茂的柑子树,终年碧绿,散发着柠檬似的奇异香味。临近春节,树下群童集聚,笑语欢声。男主人是位木匠,疼爱孩子,在盘曲横斜的树干上栓了两条粗实麻绳,下捆踏板,秋千做成了。他最疼爱的小女儿很是幸福,除了吃饭睡觉,大把时间都花在秋千上了。只见她姿态优美,时站时坐。轻轻一蹬就飞来飞去,时高时低,随心所欲,像飘舞的蝴蝶,像敦煌的飞天。回到地面,也是仙气飘飘,别具神韵。一帮孩子看她的眼神,满是艳羡。艳羡她家有荡秋千的柑子树,艳羡她有能工巧匠的父亲。

孩子是天然的朋友。小姑娘很热情,邀请大家轮流去坐,再由两个孩子双手推背,一来一去,没几下,就飞起来了。正在快乐中翱翔时,哪知推背的一撒手,秋千就失去动力,越荡越低,上面的孩子只恨技不如人,只好乖乖让位了。小姑娘便亲身示范,无需借助外力。或独自飞荡,双手握绳,一边屈身蹬板,一边张臂挺身。或与人合作,面对着站立,蹬板张臂,动作齐整,煞是好看。秋千越荡越高,越荡越高,直到对方恐惧尖叫才会慢下来。地上的孩子早已兴奋得张大了嘴巴,叽叽喳喳吵个不停。她哥哥的技术更好,力气又大,三两下就可蹬与树干平齐,让人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一不小心翻转过来。

小姑娘家的秋千会保持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来年开学几周才会拆除。而大集体在晒坝里架设的大型秋千,不仅年一过完就全部拆除,还让我改变了秋千是少儿专属活动的刻板印象。

腊月二十几头,队里便组织几个壮男伐柏树砍翠竹。六根丈多长的树干分成两组搭成支架,牢牢固定在地上,再将一根又直又粗的树干横在支架上绑定,最后两根粗实的篾绳从横梁垂下,下面捆上木板,就是一个硕大的秋千了。

大年三十开始,晒场上人山人海,鼓乐喧天。俨然就是集体娱乐的天下,秋千高手的乐园。单人荡,双人荡,速度越来越快,高度越来越高。劳作一年的人们,在此尽情摆动,松弛身心,荡涤经年蓄积的愁苦烦闷,绽放心灵深处的希冀和梦想。他们像一个个孩子,痴迷秋千,抢荡秋千,甚至使出各种小伎俩赖在上面不下来。在这里,人们笑声不断,惊喜连连。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竟是秋千高手,那个看似虚弱的人儿竟然一蹬冲天,青年男女还会在此互生情愫,找到心仪的另一半呢。因为高手如云,僧多粥少,一个秋千远远不够,寻常技术的也就不好意思拿出来显摆了,只有站在下面吆喝呐喊的份。至于酷爱秋千的孩子们,也无显露身手的机会,只好收起性子,去玩百玩不腻的捉迷藏游戏了。

晒场上荡秋千一般会持续十天左右,随着秋千的飞来飞去,许多信息也在此发酵,最终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永恒话题。谁家的儿子考学端上铁饭碗啦,谁家的姑娘嫁了一个好人户啦,谁家老人做八十大寿啦,谁家的媳妇很孝顺啦,谁家有困难需要帮助啦……总之,一切都那么鲜活,一切都那么新奇,没有丝毫的冷漠与隔膜。

后来,秋千慢慢淡出了人们视野。究其原因:一是忙于生产,无暇顾及;一是出门在外,见惯不惊。秋千就像明日黄花,失去了吸引力。只有逢年过节存在于个别农家的穿斗架子上,供低龄儿童玩耍罢了。

我到过城里,去游乐园玩耍,见过许多稀奇古怪的秋千,最刺激的莫过于大摆锤了。它是名副其实的刺激型游乐设备,游客坐于圆形座舱,面向外面。座舱旋转的同时,悬挂座舱的主轴也在电机的驱动下做单摆运动,幅度很大,声势骇人。我在下面看着也会心惊肉跳,追求刺激的年轻人多会尝试这项惊心动魄的游戏,在一次次尖叫声中体会极限游戏的快乐。而占据儿时游戏主场的秋千,大多成了一些人装饰门面的道具,躲在一些偏僻的游玩场所,或呆在客厅外的阳台上,日晒雨淋沾染灰尘罢了。

形式上的秋千变化无穷,宗旨却从未改变。作为一种单摆运动,摆动中动势能相互转化,一会升高一会降低,荡秋千者通过不断站起和蹲下来实现摆动,享受飞翔的刺激和快乐。如果站立不动,不去蹬摆,秋千很快就会停止。这何尝不是在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诠释人生?唯奋斗,才快乐。低谷时忍辱负重,巅峰处心旷神怡,这分明又是人生的两种状态。

愿生活中的秋千永不消失,愿心中的秋千一直摇摆。如此,方能警醒我奋斗不息,不负此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