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雷果的头像

雷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5/26
分享

小河弯弯向南流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奔腾的河流,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什么艰难险阻,都阻止不了它前行的脚步。故乡那条弯弯的小河,就一直住在我心上,缓缓流向遥远的南方。

故乡位于川北,浅丘地貌,村子由三山夹一河构成。好在对峙的两山间距大,小河过得随意洒脱。然而,她没珍惜自然的厚爱,总是率性而为。有时脾气暴躁,喜怒无常。洪水冲进秧田,毁坏房屋,冲走牲畜,吞噬生命。有时河床干涸,萎靡不振。即使有小溪歌唱,也是咿咿呀呀,晦涩难懂。就连河边陪伴的杂草,也是面色苍黄,生气全无。

不知道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多少年,在我记事不久,这种境况就彻底改变了。人们在小河源头,因地制宜,依山筑坝,小河从此有了管束。春天,柳条轻拂,小草泛青,河水低吟,鱼虾嬉戏,争先恐后地释放出蓬勃的生命力。此时的小河,性情柔顺,温婉动人。不知不觉,人们就爱上了它,常在堤岸驻足流连。夏天,河水暴涨,水流湍急,小河却一反常态,像个乖巧的孩子,不再做出格之事,更不会冲田毁屋了。风霜高洁,小河像位娴静女孩,低首含羞,静悄悄地流向远方。河床微露,收获河鲜的时候到了。一个个裤脚高挽,手臂裸露,双手入水。摸过来,摸过去,水声哗哗,惊喜连连。如果水浅凼小,便用篾撮箕舀滤,事半功倍。他们拣大弃小,绝不竭泽而渔。河边人头攒动,竞相围观,享受闲暇。不到晌午,盆满桶满,兴高采烈提回家去。冬天,河水清唱,宛若莺啼。老人喜欢漫步河堤,沐浴暖阳。年轻人血气方刚,下到河里,在石头缝里摸出肥硕的团鱼乌龟,拿回家去打牙祭。三九时节,河面边沿结有一层薄冰。孩子们常会打捞起来,举在手里玩耍,直到走进学堂完全消失为止。为此还会遭到老师责骂,说会破坏难得的晴好天气。

乡亲关爱小河,小河惠泽乡亲。有人说,小河懂感恩,有人说,小河在成长。我要说,小河是在和我们一起成长。

“草满花堤水满溪”,我最喜欢夏天的小河。碧波如镜,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色,小河有说不出的大,自己犹如沧海一粟。用手轻搅,天地动荡,欣喜神仙附体,拥有无穷力量。小伙伴们早饭后就泡在河里,扎猛子,学狗刨,自由自在,欢声动地。大人们放心得很,因为水性极佳的大孩子早就打过包票。结末是,一群半大孩子很快自学成才,能在水中自由翱翔了。

吃过午饭,大人下地干活,孩子去捡柴或割青草。捡柴作燃料,青草来积肥。捡柴多上山,掰下枯死的枝条,砍些粗实的灌木。说实话,不好寻找。天天都是一批批捡柴的小朋友,地皮都像刮过几层,哪有多少柴禾呢!割青草多下河,寻找人迹罕至潮湿阴冷的地方。运气好时,欻欻歘的割上几把,塞满背篼,余下的时间就是躲阴凉了。

我和一个小伙伴来到河边,来不及放下背篼,就听到一阵啪啪的响声传来,循声一看,小水沟里有条乌鱼正在扑腾。我忙跳进沟里,双手去捉,费了好一番工夫,才将鱼身光滑的乌鱼死死擒住。早听大孩子说烤鱼好吃,回家拿来刀和调料,将乌鱼去鳞挖腮,开膛破肚,清洗后抹上食盐辣椒,再包上一匹荷叶捆实,放在收集拢的柴火堆里烤将起来。吃着细嫩少刺香气扑鼻的乌鱼,感觉天下美味不过如此。真的,一直到现在,我们都觉得这是吃过的最好鱼肉了。

秋冬时节,河水冰冷,我们将目光移到了山坡上。这里一人高的柏树众多,亭亭玉立。为了寻找刺激,我们竟在它们身上做起了危险游戏。

捡来一团枯枝烂叶,架上树梢,用火柴点燃。一时噼里啪啦,浓烟滚滚,感觉有趣极了。而后目睹面目全非的柏树,像无辜受伤的孩子,又会有一丝后怕。一次,将屋后的一面小山坡点着了,风助火势,一燎即完。虽然只有簸箕大小,但声势太大,速度太快,吓得我变了脸色,生怕它将整座山烧掉。

而让我真正领教了大火无情的是夏天发生的火灾。七月,赤日炎炎,有人家房子着火了,冲天浓烟就是紧急集合的信号。一时间,吆喝指挥的,提桶挑水的,抢搬东西的,拉拽侧柱的,上房揭瓦的,跑来跑去。一个个满面通红,汗流浃背,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而风助火势,愈烧愈旺,好几间房屋化为灰烬,内心的恐惧达到巅峰。始知火的无限神威,人的渺小无助。事后我想:一物降一物,光靠井水不够,要靠源源不断的河水啊!村里照例会组织群众互帮互助,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帮助人家恢复生产。但火灾带给人内心的强烈震撼和深深伤痛,久久无法消除。

生活就是最好的教科书,此后,我再也不敢玩火了。

其实,小河同样威力巨大,大家早年领教过了。只是小河已经成长,与人共情。它不仅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还出产丰富,绿色天然,完全对得起爱护它的淳朴村民。遗憾的是,大家的认知还停留在过去,只是单纯利用河水,而对于比比皆是的鱼虾蟹鳖、黄鳝泥鳅毫无兴趣,闻不惯那浓郁的鱼腥味,更不用说烹饪了。有一年,田螺成灾,为了避免它啃咬庄稼,竟将它运到地里砸烂当肥料。要是今天的美食家们看见,肯定会说暴殄天物了。小河两边阴冷潮湿,长满了胖胖的鱼腥草,胆大者试着摘来凉拌,味道不错,才渐渐吃开了。

大家很想知道小河究竟去了何方。一位爱好钓鱼的人士说,它一路向南,流到了射洪,流进了涪江。长大后我才知道,涪江也不是终点。它流进了长江,流进了大海,大海才是它的最终归宿。

老人们说,我们是小河的儿女,祖辈生活于此,骨子里早已渗透了小河的秉性和脾气,对故土的眷念、对传统的尊重、对礼仪的坚守等,都融入了血脉,无法割舍,代代相传。在外漂泊的游子,也会和祖辈一样,想念小河,回归故乡的。其实,我们和小河一样,它想念大海,一直向南,我们想念小河,心心念念。大海和小河就是我们各自的情感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可谓殊途同归了。

每次回家,我一定去河边走走看看。这里一个沟,那里一个坎,记得清清楚楚,还能回忆起若干有趣的事情来。不如此,就像没回过故乡,没见过亲人似的。

今年回家,遇见了儿时好友。他早已致富,在家修了别墅,说要在此终老。和亲友一起,和小河一道,逐水草而居,顺天时而动,回归初心,过着随性惬意的日子。这也算是对故乡小河的一种纪念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