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雷果的头像

雷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9/14
分享

看戏

在乡下,我们俗称的看戏就是看川剧了。

小时候,逢年过节,请剧团来演出成了各乡镇不成文的规矩。否则,过节就失去了味道和灵魂,还会带挈一乡人颜面尽失,一遇见外乡人就恨不得把脸抹下来揣到裤兜里头的。所以各乡镇即使穷得叮当响,也要从牙缝里抠出钱来请剧团唱戏。钱多的请县剧团,钱少的请乡剧团,少则一两天,多则一周。此时,各乡镇的戏台上,锣鼓喧天,琴声悠扬。台下人山人海,掌声如潮。

孩子们好奇心强,最爱凑热闹。起初,一帮孩子像一群无头苍蝇,总喜欢跟在大人屁股后面疯跑。一会儿富驿,一会儿花林,一会儿三岔,一会儿雄关。大概是本镇经济拮据的缘故罢,往外乡镇跑的时间最多。有时白天,更多是晚上,一路高高低低,连走带跑,说不累是假的。精疲力竭时,隐隐传来锣鼓声,也有望梅止渴之效。不知爬坡下河沟沟坎坎走了好久,终于豁然开朗。广场上乌泱泱一片站满了人,锣鼓响器震耳欲聋,惊心动魄。匆匆寻一地落脚,看到戏台上灯火通明,站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人物,或咿咿呀呀的踱来踱去,或蹦蹦跳跳的打打杀杀。我的元气再度激发,无奈好景不长,也成强弩之末的我在一头雾水的戏剧催眠下,勉强站了一会儿,瞌睡就找上门来了。

眼皮不由自主合上,头不住下点,眼看要睡着了,旁边人身子一动,或是一声吆喝,瞌睡被吓跑了。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戏终人散,才昏昏戳戳跟着大人们循着十多二十里的原路返回。怎样回到家里怎样躺在床上,第二天早上醒来时已是毫无印象了。即使如此,我们也乐此不疲,照跑不误,因为这是劳作后的适当放松,是精神上的极大满足。

就这样跑了好几年,我没有听懂一句台词,看懂一部川戏。直到上了初中,看了学校舞台上的一次演出,才真正享受到了看戏的乐趣。

大概是初二光景,不知是什么节日,全校放假。大白天就在舞台上演出川剧,剧团是邻乡的花林川剧团,演出海报上的剧目为《卷席筒》。台下挤满了社员群众,密不透风,我和一帮孩子屈身在靠近舞台的角落,和从前一样晕晕乎乎地盯着舞台发呆。大概中场时分,耳朵里的声音居然有了奇妙的变化,死寂的语言开始复苏,咿呀的唱词通俗流畅,冗长的唱腔万种风情,依稀窥见“戏里乾坤大,曲中日月长”的秘密,我莫名兴奋。川剧与生俱来的魅力终被发现,我竟然能和剧中人情感共鸣,时而哀婉忧伤,时而激昂澎湃,时而舒缓恬静。直到散场结束,我也久久沉浸在感人的剧情中无法自拔。

后来,我看了彩色戏剧电影《卷席筒》,才知道川剧《卷席筒》是根据同名豫剧改编的。主要情节是:善良可爱的少年张苍娃,幼时丧父,随母嫁到曹家。其母心术不正,害死了曹老爷,并嫁祸给曹保山之妻张氏。苍娃为了搭救嫂子张氏,一人承担了杀人罪名,被判斩刑。幸亏新任巡抚是苍娃进京赶考取得功名的哥哥曹保山,苍娃获救,一家团圆。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通过川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后,具有了迥然不同的强烈艺术感染力。

入门川剧后,我频繁和村民一起去看戏,许多剧场都留下了我的身影。适逢富驿镇新近成立了川剧团,经常会在新搭建的戏台上进行排练和演出,有折子戏,本戏。因为上学的原因,看本戏时间远远不够,折子戏倒看了不少。像什么《挑帘》《贵妃醉酒》《单刀会》《三娘教子》《劝夫》《滚灯》等,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其间也看过几部本戏,如《穆桂英挂帅》《秋江》《御河桥》《柳荫记》等,激发了我对英雄的崇尚和对爱情的向往。舞台上,扮演穆桂英的女演员年轻漂亮,扮相风流,唱念做打样样精通。尤其是“水袖”绝活炉火纯青,时而花团锦簇,时而波浪翻滚,时而行云流水,令人叹为观止。有她参演,场场爆满;她一出场,掌声不断。前来捧场的一大批崇拜者,一场不见就感到生活索然无味。竟然有荒废生意,场场捧场的男士;有争风吃醋,大打出手的戏迷。其实,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希望每场能看到她,欣赏她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如能当面给个笑脸说句话就谢天谢地了。说实话,我对她也印象颇佳,至今对她的俏丽扮相也记忆犹新。

剧团年轻人多,多来自乡下。我村就有一位年轻男子幸运入选,尽管是在戏台上跑龙套,手执上黑下红的水火棍有节奏地敲击地面,台词好像永远都是一句“威——武——”,也让我们羡慕不已。大多数观众很是包容,对年轻演员犯的错误能够容忍。而一些能够背下台词的老戏迷就不干了,认为频频出错是在拿他们当空气,会立刻粗声粗气地指出错误,犯错的演员便很窘迫,红着一张脸,恨不得生个地缝钻进去。尽管如此,剧团也会迁就老戏迷的,因为他们每场必到,是最重要最稳定的收入来源。有时演出因某种原因延迟,器乐队的作用就显现了。首先敲堂鼓的“哒哒哒”一阵子,指挥大锣、小锣、小鼓、大钹、唢呐、二胡一众乐器歌唱,声音嘹亮,场子便不再喧闹。他们表演了一圈又一圈,看家本领都尽数使出,也没等到演员上场。观众开始抱怨,甚至有人大喊“退票”,他们心里着急,却不急着解释,只好用敲得震天响的手中家伙来说话。很不幸,有那么几次,我们只听到器乐的卖力演奏却没有看到演出,观众也没闹出什么大乱子,这都要归功于器乐队的功劳了。所以说 “半台锣鼓半台戏”,川剧锣鼓是川剧音乐中不可或缺的灵魂元素,是能与唱腔平分秋色的。

看戏不仅是戏迷的特权,也是青年男女恋爱的场所。情浓意浓,两人便不再去略显老成的茶馆,会相约去看热闹的川戏。这里人多拥挤,互不认识,也算隐蔽场所,来点身体的亲密接触也很正常。你看,男子笑容满面不厌其烦向女孩解释剧情,也女孩不知听进去多少,总是笑如桃花,脉脉含情,男孩顷刻迷醉,感情又进了一层。同时,剧场里还有小商贩售卖瓜子花生等零食,男子会主动买上一些。一边看戏,一边零食,又是一种别样人生。如此几次,感情在川剧的加持下急剧上升到无法自持的地步,两人便急急去向家长汇报,然后谈婚论嫁啦。

本乡舞台从不排外,会有周边县乡的川剧团来此交流演出,甚至还会名家荟萃打擂台,八仙过海显神通,让戏迷们大饱眼福。就是在这里,我欣赏了许多川剧传统经典剧目,认识了“变脸”“喷火”“藏刀”“踢慧眼”等川剧绝活,了解了川剧的起源和历史,懂得了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道理。

慢慢地,我长大了,离开了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随之慢慢离去的,还有我热爱的土生土长的川剧。后来,它们大多偏安在繁华的都市一隅苟延残喘。

如今的乡村,县乡剧团消亡殆尽,想看川剧已成奢望,只有散落在茶馆酒肆的川剧坐唱聊可一听。本镇曾经轰轰烈烈的舞台早已不知所踪,而它两边的对联还印在我的脑海,内容是“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