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赶庙会无疑是最热闹的了。
要说出名的庙会,无疑是邻县梓潼的七曲山大庙会了。它历史悠久,声名显赫,供奉的又是主管文运功名的文昌帝君,在崇尚功名文章的国度,想不火都很难。无奈距离太远,加上一年两次的庙会又在本就热闹的春节和中秋,一般孩子自然是无福消受了。如果能从赶会者那儿听到稀奇古怪的事情,吃到酥饼、香碗和片粉等梓潼特产,也就心满意足了。
远的庙会不能参加,本镇的净安寺还未复建,本村的长春寨更无从谈起。想要体验一把赶庙会的闹热,只有动身去盐亭县城,赶这不远不近的凤灵寺庙会了。
大人们常说,凤灵寺坐落在城边的凤凰山腰,山顶有大名鼎鼎的董叔亭,山脚有省道唐巴公路,公路下是碧波荡漾的弥江河,层次清晰,景色优美。庙会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听得我们一帮孩子心痒痒的,恨不得插翅飞去。
机会终于来啦!一年暑假,天气最炎热的日子。说阴历六月十九是观音菩萨的成道日,凤灵寺照例要举行一系列盛况空前的祈福法会,也就是赶庙会的时候了。
趁天色未明,暑热未起,一帮半大孩子上路了。十多公里的路程呢,不一会就汗流浃背了。虽然不时抄点近路,还是累得龇牙咧嘴。而一想到将要亲身感受庙会盛况,加之这支队伍空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便又信心百倍力量陡增了。临近中午,来到凤凰山脚,看见山门前石壁上“凤灵寺”三个红色楷体大字,听见沸反盈天的喧闹,还依稀闻到了寺庙才有的香火味道。
大家兴奋起来,暑热和疲惫也减轻了不少。一个个恨不得化作奔马冲上山去,奈何身不由己。浩浩荡荡的人流像是一辆结构精密的绿皮火车,你只需把握好方向,就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推你前行。无奈弯多坡陡,车速缓慢,好一阵也没到目的地。沿途许多小商小贩阻碍交通,或端着瓜子花生糖果饮料,或卖一些气球皮球,乍看像要挤上这辆严重超载的火车,窜来窜去却始终徘徊车门,他们无非是想牢牢抓住这难逢难遇的商机。尘世的喧嚣和烈日的炙烤催生着暴躁的脾气,有人忍不住大声呵斥,发泄不满。几个懵懂小孩,那管你火车龟速,哭着闹着要买气球——那种一直飘在天上的气球。父母拗不过买了一个,哪知孩子一高兴手一松气球就上天了,众人“哦呵”一声,甚是惋惜。这种延缓车速的操作频频发生,对于大家来说分明就是一种折磨。与其这般痛苦,莫如置身事外。俯视山下,人车如蚁,竟有一丝睥睨天下的豪情;仰望蓝天,浩渺似海,隐隐飘来钟鼓鸟鸣,喧嚣中竟有一丝宁静。突然江上汽笛长鸣,便会猜想船载何物,来去何方。就这样,走走停停半个小时,才来到山腰处的一片空旷地带。
两边摆满了售卖香蜡纸钱的摊位,零星夹杂着吃食摊。虽然吃食诱人,苦于自带干粮且囊中羞涩,买瓶水就够了。穿过长长的摊位过道,很快来到了一处高大雄伟的建筑——大雄宝殿,这是香火最盛的地方之一。殿前长长的铁架台上红烛摇曳,火光熊熊,蔚为壮观。稍远一边,纸钱烧得正旺,善男信女不顾炙烤,殷勤添加。在这里,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了几十支从未见过的高香,比孙悟空的金箍棒还长呢。人们纷纷停下脚步,合掌作揖,神情庄重。如果不怕挤,还可以登上台阶挤到殿里一睹佛祖释迦摩尼的风采,还能见到两侧供奉的佛祖弟子十八罗汉呢。
继续前行,来到了香火最盛的观音殿,青瓦重檐,气势恢宏。殿的前壁挂有一道大匾,从不同方向看,颜色内容各异,正看是“慈航普渡”,左看是“大慈大悲”,右看是“普渡众生”。大殿正中莲花坐台, 一尊7.5米高,有11个头和1008只手的四面千手观音庄严慈祥。正中壁上悬挂着 “观音殿”三个朱红大字的墨漆匾,据说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书写的。大家双手合十,神情肃穆,心里默念“大慈大悲的南无观世音菩萨保佑”。就连热恋中的年轻情侣也肃穆虔诚,松开紧握的两手。在普通人心里,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还能讲出许多故事呢。
此时再看观音塑像,妩媚华贵,稳重端庄,一副大慈大悲神态。她香火鼎盛,不仅表明她有求必应广受欢迎,也反映了普通民众期盼过上好日子的善良愿望。我们也和其他客人一样,在此逗留了好长一段时间,感觉心宁神静一身轻松。
不远处,有人就地取材挖灶支锅在做饮食。蒸馒头、炸油条、煮面条、熬稀粥,五花八门,香气扑鼻。看似粗疏的斋饭在我们眼里也很精致美味,尤其是无需花钱就能就餐。食材是善男信女施舍的,工作人员全是自愿者,据说几天前就开始忙碌了。在此就餐,既能充饥解馋,又能感受观音的大慈大悲和佛法无边。我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拿到了两个白面馒头,感觉味道好极了。
夕阳西下,巍峨的庙宇披上了一层金色,更显庄严神秘。沿途还有稀稀拉拉的人群,缓缓向山上走去。
薄暮时分,父母托人找到了我们,让我们搭车回家。途中听说城里在赶交流会,街头巷尾人潮汹涌,商品琳琅满目,商贩多如牛毛,还有大城市里来的歌舞团马戏团巡回演出助兴,心里又有一些后悔和埋怨。父亲说,要学会满足,遗憾是美,徒步也是一种修行。当时不以为然,年龄越大,越觉得他说得在理。
多年后,父亲告诉我。去年凤灵寺庙会时,他遇到一帮步履匆匆的男女信众,一个个衣着素净,神情肃穆,缓缓走到一处新建灵塔前,敬献花圈,低首肃立。年长的路人说,他们在拜祭一代禅门宗匠袁焕仙大师,他是岐伯镇龙顾村人,曾在成都设立“维摩精舍”,聚众讲学修禅,度化一方,四众共仰。门下弟子众多,这座灵塔就是便是其座下上首弟子南怀瑾先生出资督建的。我惊叹之余,又为本县有此宗门大德自豪不已,以后一定要去拜祭一番。
我当年赶庙会时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后来到过许多地方,赶过许多庙会,印象都没这次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