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像是一支画笔,描绘着黑土地的每一处细节;更像是一位历尽沧桑的老者,丈量着大荒的每一寸的土地。
走进原野,犁铧把上万亩的稻田整体翻了个,黝黑的土地像海浪一样一直延续到天地交接的地平线,也许只有在这广袤的三江平原才有这样的“礼遇”。雪没有到来之前,十月的阳光尽显北方特有的温情,农场周边的防护林的叶子早已被秋风撕扯殆尽,留下枝头的鲜亮的果实尽情的炫耀。大棚基地的人们为来年的育秧紧锣密鼓的忙碌着。我持有一份特有心绪徜徉在青龙山罐区的堤坝、街道、公园踏寻着秋的足迹,回味着秋的成熟的美,独具的韵味。
当青龙山罐区渠水渐渐退去,秋阳似火,秋风翻卷着稻浪,稻田一片连着一片,放眼放去,犹如草原上丰美的水草让人目不暇接,让你感觉成熟的稻穗是那样的谦逊、稳重与坚韧。
在北大荒,这个农场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从小麦到大豆,从大豆到水稻,在不断的调整产业结构,才有如今的精彩画面。在北大荒这块黑土地,历尽艰辛,百折不挠,把北荒变成了今天的北大仓,也形成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北大荒精神,这是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付出,是用生命点燃的永不熄灭的精神灯塔。
2018年9月,习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首站来到建三江走进了七星农场的“万亩大地号”,那时作为建三江“十五颗明珠”之一的青龙山农场的职工知悉后,大家每天盯着“新闻”,心里异常激动,纷纷在建三江信息港“米都文苑”栏目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心境,让“中国饭碗”牢牢地端在中国人的手中。如今每当我看到一望无垠的稻田,脑海中都会呈现习总书记来此地考察的一幕幕场景,那份无微不至关怀,那份申请的嘱托,那份殷切的期待,永远镌刻在我的心里,定格在北大荒最富底蕴黑土地上。
万亩田园也是家园,这里的人们在打造“北大荒这艘航母”的同时,也为把农场打造成最为宜居的城镇而不懈奋斗。当改革的步伐不断前行之际,“白桦林城”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也应运而生,五十年场庆让历经时光洗礼的农场小镇更换发出青春与活力,让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富足,在由黑龙江省青龙山农场白话文学社主办的“青龙山农场50周年特刊(1969-2019)——《白桦》”中收录了叶永平等49篇文章,记录了建场以来五十年来充满激情的流金岁月。
阳光小区、龙苑小区……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街区硬化,街道绿化、美化更是锦上添花。人民广场、荷花池、白桦林公园等休闲场所在秋季更是美不胜收。我每一次外出归来都以为进入了“世外桃源”。南面入场的“龙门坊”场门虽现代但雕廊花柱尽显古朴,北门进入场区的“龙柱”展示着青龙山人的好客与热情。这里的人也如同白桦树一样纯洁、朴素,在这最美的秋季,展现的更纯粹,更直白。
走进荷花池旁的白桦公园,踏上木板桥面,株株白桦尽显家乡之美,正如我在《最美秋林》中这样描绘那样:“我走进这绚丽的“宫殿”,仰望苍穹,林叶的缝隙间透着水晶蓝,和映照在阳光下的黄叶组成了多彩迷宫的屋顶,金碧辉煌,美不胜收。林间的草地、水塘更是炫美绝伦。一大片蓬松的茅草如同地毯,泛着金黄的秋浪在秋风助推下奔向远方。水塘里有的地方散落着干枯、蜡黄的叶子,有的地方倒影着美丽的树影。尤其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水面的倒影就像画家浓墨重彩一样,令人赏心悦目。”
如果你是个细心地人来此地游玩,在距离北入口龙柱一百米处公园正面入口挂着关于青龙山农场白桦林的简介,看其介绍,这里还是二十二集电视剧《特别的爱》的取景地呢!其主人公原型就在离我们仅有40里的勤得利农场。
打造宜居城镇已不是梦幻,在军旅文化、知青文化、大荒文化……交织中形成的北大荒文化打上深深地烙印,北大荒精神早已植根与此,端稳“中国饭碗”,牢记嘱托,在秋叶化春泥的蜕变中,将迎接皑皑白雪的到来,经过漫长的冬季,再加上春夏的洗礼,又将是一个别样的“金秋”!
啊,我爱你,大荒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