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雷小红的头像

雷小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08
分享

在希望的田野上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很多人从歌曲《南泥湾》才知道了南泥湾,但是关于南泥湾的历史,恐怕了解的人就不多了,我自己也是如此。这首娓娓动听的陕北民歌,讴歌了八路军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的光辉历程、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至今广泛传唱于神州大地,可谓久唱不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成为永恒的音乐经典之作。在这首歌的背后,它还蕴涵着“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产生于中国革命极端困难时期,它在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的强大精神武器和力量源泉,更是激烈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坚定信念、砥砺前行。

九月的南泥湾,秋高气爽,风光旖旎。然而,深秋的南泥湾,更是蓝天白云,稻花飘香,芳草茸茸,林木丛生,看得见山水,闻得到花香,听得到牛羊声,真正印证了那首歌曲:“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2023年9月8日,我跟随陕西省职工作家协会的各位作家、老师们,乘坐红色大巴车一起来到了坐落在延安市宝塔区的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

这时候,你看那宽阔的马路上,各式各样的汽车穿梭往来,人们心情愉悦,步履轻盈,相互闲谈,行走在希望的田野里,那金灿灿的稻田中有奋斗者的身影,党徽广场中拍照合影的人员络绎不绝,旅游纪念品街道上人来人往、旅游纪念品琳琅满目,他们手里提着南泥湾的土特产小米、红枣、向日葵等,满载而归。……

此刻,在劳模工匠学院大门口正对面处,“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建一流劳模工匠学院”十分醒目的红色横幅映入眼帘,古朴典雅、灰白相间的那一排排窑洞显得格外耀眼,引入注目。那高大挺拔的旗杆迎风招展,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那一座座郁郁葱葱的大山、那一处处碧绿的草坪、苍翠娇嫩的林木,那一簇簇碧绿的叶子,一条条弯曲的甬路、奔流的小溪,那一座座英姿煞爽的劳模雕塑矗立在窑洞中央,等等这些,将整个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装扮的五彩斑斓,在夜晚的灯光映照下,显得熠熠生辉,格外美丽,令人心情愉悦。

据有关资料显示,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位于延安市南泥湾红色文化教育组团区,占地79.1亩,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总投资3.12亿元,能够满足500人学习教育培训的需要,是陕西省政府与省总工会第二十七次联席会议确定的省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于2021年7月16日开工建设,按照“两年建成投入使用,三年形成品牌效应”的总体要求,将劳模设计、劳模建设、劳模管理贯穿全过程,建设单位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南泥湾精神,在劳模的精心规划设计下,经过两年多的科学施工,有力推动项目如期建成。劳模工匠学院立足南泥湾劳模精神发祥地,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宗旨,围绕大局,创新工作、服务职工为思路,是一所集党政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培训、各级劳模工匠疗休养为一体的党性理论、劳模精神、红色教育培训示范基地。

当天晚餐后,在学院东教室内,劳模工匠学院为大家简单举行了采风活动启动仪式。陕西工运学院党委书记、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负责人严天池,对来自于三秦大地、各行各业职工作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参会作家们以“工”为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创作信念,不断创作出职工群众喜爱的文学精品。陕西职工作家协会主席周养俊对此次活动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提出了要求。职工作家们分别向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图书馆捐赠了小说、散文集和书画作品80余本,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院长张志荣对各位职工文艺家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对各位文学艺术家表示了衷心的感谢。晚上,学院还为我们安排了住宿,大家居住在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感觉非常温馨,宾馆内不仅环境优雅,设施齐全,而且干净卫生,很美观,让我们住的很舒心、很安逸。

第二天早晨,我刚起床,便推开窗户向外望去,那浓密的云雾将整个大山环绕其中,隐隐约约只能看到几处房子和林木,能听到鸟儿叽叽喳喳、小雨滴答滴答的声响。此刻,我们吃过早餐,便立刻乘坐大巴车踏上了“赓续红色血脉 学习劳模工匠精神”的主题教育采风活动中。很快,大巴车穿过了镶嵌着金黄色的“稻香门”、党徽广场、南泥湾湿地公园等,一眼望去,那一块块金灿灿的稻田就像金色的海洋,一眼望不到尽头,呈现出一派“江南”好风光的美景图画。

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了“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门前。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了纪念馆展厅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八路军战士带领着人们一起劳动的大型雕塑旁,雕塑上面是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八个打字,也是他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提出的口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聆听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我们聆听和学习了“一把锄头、一把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口号激励下的大生产运动,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穿过大厅,我们走进了展示厅,展厅分为6个单元,其中第三单元集中展示了屯田军垦、保障供给。讲解老师用翔实的资料、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三五九旅在大生产运动中开荒建设南泥湾的故事,看着一幅幅真实的照片,仿佛把人们重新带回那个艰苦而又充满豪情的南泥湾岁月。昔日的南泥湾,不仅仅野草丛生、荆棘遍野,而且人迹稀少、野兽出没,可以说是一片荒芜之地,无人问津。面对如此艰苦的环境,党中央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决定,立即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并立下雄心壮志,将荒凉的南泥湾变成牛羊满川、麦浪起伏的好地方。

据历史资料显示:“经过战士们的共同努力下,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种地26.1万亩,收获粮食3.7万,达到了“耕一余一”。众人一起发扬“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用自己辛苦的劳动和辛勤汗水,将原先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使广大军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当地的农业和工商业产值也迅速增长起来。”如今,南泥湾早已是旧貌换新颜,人民的生活条件及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了。然而,通过观看一幅幅珍贵的史料图片,深入了解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历史背景、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深刻领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南泥湾精神带来的精神食粮。职工作家们被眼前的情景所感动,相互谈论着。一位作家谈到,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绝不能忘记大生产运动及南泥湾精神,要传承和发扬南泥湾精神。为此,在讲解员的倡议下,职工作家们高歌奋进,在展厅齐唱起了《南泥湾》歌曲,沉浸式的学习教育,使我心情激动,备受鼓舞,从中汲取精神养分,立志要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争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拓荒人”,用手中的笔奋力谱写新时代最美奋斗者、劳动者。

夜晚,在工匠学院采风活动期间,省职工作家们还通过采风恳谈会、诗歌朗诵会,共同分享自己对南泥湾劳模工匠精神的学习和心得体会,慷慨激昂的诗歌朗诵《秋天是一场浓郁的怀旧》《出发的声音》《大国工匠》《祖国,我是你身边的航天蓝》《走进南泥湾》《延河,流淌在我血液中的河流》将我带进优美的诗情画意中;还有那陕北方言对话版的《人生》赢得了大家的赞誉和阵阵掌声,亢奋的陕北民歌让在场作家们发出阵阵掌声、欢呼声,将采风活动推向了高潮;在劳模广场上,高耸的赵占魁、郝树才等十位杰出劳模代表雕塑,微风凛然,将大家一起带回到那个艰苦卓绝、无私奉献、攻坚克难的激情岁月。

在工匠学院“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劳模精神”主题展馆内,大家在陕西工运学院党委书记、劳模工匠学院的负责人严天池的引领讲解下,依次参观瞻仰了劳模运动的发展与传承、劳模精神的培育与形成,以及多年来国家对劳模工匠的表彰大会珍贵文字图片资料,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西北局表彰的22位生产英雄劳模题词、有边区政府与中央机关召开生产总结奖励大会等珍贵照片影像资料,职工作家们的目光久久驻留在历久弥新的老照片上,定格的画面充分见证了劳模工匠精神代代相传、弦歌不辍。“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他们是这片土地上最普通的人,却也是时代最伟大的奋斗者。他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完美诠释了不朽的劳模精神。平凡的工作者犹如天上的星星,虽然微小,但能在各自的岗位上闪耀出不一样的烟火。

此次采风活动,主题鲜明,很有特色,红色基因尽在其中。大家在采风的过程中,一方面,共同分享采风的喜悦心情,用手中的相机,按下瞬间的快门,留下最珍贵的历史资料;一方面,相互学习,共同分享采风的所思所想、所学所感,敞开心扉,交流心得,谈感想、谈见解,流露出大家对南泥湾红色文化的真情和依恋。同时,劳模工匠学院还围绕“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延安精神、劳模工匠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这一主题,通过现场教学、参观学习,沉浸式聆听,走进课堂,走进乡村,不仅在这里学习了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劳模工匠精神,还对劳模工匠精神进行了更为深入了解和解读,而且还实地参观了延安工人学校旧址、延安文艺纪念馆、以及延安炮兵学校旧址,观看了红秀《延安 延安》,沉浸式的互动环节,慷激昂的战斗场景、凄惨的火炮声响,声情并茂的独白,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了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劳模工匠精神的伟大之处,进一步净化了我们的思想境界和灵魂。

这次采风活动,无论是对我自己,还是对其他的人来说,都是一次深刻的红色文化教育,通过参观学习让我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开垦南泥湾的艰难,从而领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告诫我们这一代人,南泥湾精神、劳模工匠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相信永远不会过时。短暂的学习,在思想上受到了震撼,精神上受到洗礼。作为新时期的文学工作者,更应该有义务有责任传承、弘扬和践行南泥湾精神、劳模工匠精神,从中汲取力量,吸取养分。以南泥湾精神鼓舞自己,激励自己,用手中的笔传递正能量,写出好作品,为陕西的文学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走进延安炮兵学校旧址,每孔窑洞中都留有珍贵的历史资料,兵工厂旧址、炮校书吧等,让人驻足脚步细细观赏,认真领悟艰苦岁月。场外各种规格的高射炮、榴弹炮等,每一架炮都留下了心酸的历史。从资料中,我了解到了延安炮兵学校的历史,了解到延安炮兵学校是在八路军总部炮团的基础上创办的,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炮兵学校,被誉为“人民炮兵的摇篮”,为国家部队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从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返回途中,行走在巍峨的宝塔山下时,我注视着那些风霜磨砺,焰火熏黑的宝塔古砖。砖上的每个弹孔,都承载着那些曾经经历过的人物和事件,诉说着那战火纷飞的往昔岁月。此刻,我走进那希望的田野上,走进金色的稻田里,我的思绪凌乱,仿佛沉浸在那个战火纷飞、大生产运动的那个年代。……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