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围龙屋,聚拢人间最温存的烟火》
从嘉应大地发散出去
正圆,椭圆,半圆,方形,梯形
呈几何图形布局的民居
诠释客家人因势利导的思想内涵
依山而建,或临水而居
与山水相守相偎,包容,并蓄
认领一方水土一方天空
耕种,交盏,对歌,无所畏惧
虎狼放射幽蓝的眼光,撞到坚固的围墙
陷入一片夜色,星光般落地颤抖
盗匪,望着黑魆魆的箭孔枪眼
浑身冒汗,速度快于出膛的子弹
蓄意而来,落荒而逃
屋里,聚拢人间最温存的烟火
屋外,果林结出甜美的福禄寿囍
五谷杂粮,喂养游走四方的日子
一个族群的精神谱系,枝繁叶茂
如同梅江水,蜿蜒大地,心向大海
奔向四大洋,光阴的浪涛涌动不息
《开平碉楼,流淌中西合璧的风采》
盗匪猖獗,洪涝频繁
一次次考验开平人的智慧与力量
碉楼应景而生,看守家园
耸立原野上的碉楼,独树或群踞
风骨超凡,恍如雕刻于翡翠的荷花
向下碾压浊浪,向上结缘阳光
中间,不折不妖,清风正气缠腰
不给威迫利诱,留下漏洞
从最初的蚬壳蚝壳土砖
到后期的钢筋水泥,强化骨骼的元素
记录碉楼穿越风雷霜雨的历程
残留的刀痕枪孔,睁着岁月的眼睛
看清人间的忧乐,悲欢,荣辱,生死
那些虫迹斑斑的卖身契,银信,书札
饱含开平人漂洋过海的无奈,屈辱,血泪
烽火连天的年代,这方土地敞开胸怀
掩护共产党的地下活动,不少碉楼成为
抗战据点,为开平写下壮丽的一页史诗
碉楼飘逸中西合璧的风韵
内心永远流淌着中国气质
走进世界遗产的典册,焕发异彩
数百年的精神图腾,终于得到世人认证
而今,刀光剑影消遁,硝烟散尽
碉楼盛装再出发,紧握稻鱼的心语
踢响5G时代的正步,正走向繁花似锦的明天
《广州骑楼,商住并举的诗意栖居》
走在广州的一些老街区
总会被一种奇特的近代建筑所诱惑,所震撼
这就是富有岭南文化特色的骑楼
外廊式建筑,下铺上居,前铺后居
商住并用,满满的人文情怀
婉如一树树木棉花,盛开于南粤大地
绝世倾城
亚热带气候的湿热,被挡在街外
人间烟火与商业气息,在楼与楼之间传递
想当年,人在廊道游走,自在闲适
不怕风敲雨打,更无惧炎阳暴晒
月光初临,品茗,打牌,下棋,讲古,纳凉
相逢应是有缘人,狭长的廊道是众生百态之戏场
生旦净末丑,一起登台,都是生活的主角
细细品读,可以听到
地中海与珠江的涛声交响
涛声里硬撑的落日,仍在奋力收拾记忆
来自新加坡与港澳的风,掠过肥瘦不一的民间
推开一扇铺门,赊购春夏秋冬
一截光阴,穿越绰绰人影,与历史兑换精彩
楼房还是那样的楼房,人面桃花相映处
老旧与新颖杂陈,唯有繁华依然
凝固的音乐,在时代的音阶上跳跃
踏歌而行的人,高低不同,声调和谐
这种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结果
衍生出建筑艺术的美丽混血儿
形式上的兼容,掩不住内心的安详,豁达,旷远
恍惚间,那些廊柱,恰如骏马健壮的腿
驮着新的征尘,奔跑起来
《疍家渔居,从颠簸到平稳的水上人家》
最早的渔居,漂浮在水上
一片渔排,一艘渔船,上面安置板房
疍民的根在水中颠簸,沉浮
所谓渔居,是劳作的场所,灵魂寄寓的家园
他们捕捞酸甜苦辣咸,恋爱,生儿育女
生老病死,都跟水有关,与建筑艺术无关
疍民,祖祖辈辈阅览河海
向风浪学习顽强的性格,拼搏命运的技能
从水产品中提取鲜活的语言
问候陆地,岛屿,心藏浪花,往事也芬芳
早年,他们居无定所,实则逐浪而栖
潮起潮落,隐患丛生,生命的铁锚
抵不住一场台风的严酷挑战
生命可贵,阳光磅礴,天涯海角也存情
上岸定居的疍民,告别漂泊的日子
在河海沿岸或岛上,渔民新村站稳脚跟
散落南粤各地的渔村,一次次涮爆新颜
满胸渔汛与信息网络握手言欢
向水而生,临水而居,生活仿佛装入芯片
不断下载发送安全、健康、幸福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