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友明的头像

王友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1/23
分享

爱为学问之始——写在王小燕散文集《春声燕语》出版之际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刚刚踏进冬天的门槛,便传来王小燕散文集《春声燕语》出版并获得新书的消息,我平静的心湖激起了欢乐的浪花。

在王小燕散文集《春声燕语》出版之际,我想谈一谈关于爱好的话题。王小燕的爷爷是个文化人,父亲酷爱读书,家风的熏染,在她懵懂少年时,就爱上了读书,有了当老师教书育人、当作家激扬文字的梦想。10年寒窗苦读,她为理想插上了翅膀。她的教师梦,在奋斗中变成现实,36年的职场生涯,教书中挥洒了青春、育人中享受到快乐。当她踏进岁月的深处,两鬓染上“霜花”之时,蓦然间,发现搁置多年的爱好——文学创作,依然在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人就是这样,一旦有了自己真心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时,就会义无反顾地重拾起自己的爱好,产生不可阻挡的兴趣。她退休之后,似乎更加忙碌了:含饴弄孙、锅碗瓢盆、洗衣打扫、照顾生意、为老年大学文学班上课等等。用她的话说,大多时候简直忙成了陀螺。即使如此,她的心田从未荒芜,一直盛开着文学的花朵。她见缝插针,看书学习,笔耕不辍,像极了燕子衔泥筑巢,一点一滴,不畏艰难、不怕辛苦,靠着一种韧劲,实现着自己的理想。可以说,她是一名“中毒”很深的文学爱好者。这个爱好,造就了她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写作的坚韧。她隔三差五就有一篇散文出炉,最终成就了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女作家协会会员的头衔,成就了全国第二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一等奖的作品《山水相恋小三峡》,成就了入选《中国最美游记》《中国当代散文精选》《战役》等选本的散文作品,成就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春声燕语》这部散文集。这些成绩的取得,就是缘于两个字“爱好”。

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是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始于喜欢,忠于喜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以丰富生活,充盈时光,给平凡的生活添加乐趣,慰藉自己的心灵,实现人生的价值。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这就说明一个道理:爱为学问之始。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秘决。实践表明,热爱,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热爱,能激发人的潜能;热爱,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此可见,热爱,对于一个人谋事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热爱,才使人对爱好的完美充满渴求,即便遭遇困难和挫折,也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不畏艰辛、不计名利,始终一丝不苟、义无反顾地朝着认定的目标拼搏奋进,这就是热爱的力量。

缘于爱好,王小燕的生命更加开阔。

由于酷爱文学创作,使得王小燕尤为注重观察生活、体验生命、感悟时代、搜集素材、用心思考。故而,她摆脱了生活的平庸,在平淡乏味的日常生活中,找寻到生活的乐趣,用文学来滋养平淡乏味的生活,在平淡无奇的生活里添加了激情,使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同时,她还善于在柴米油盐、锅碗瓢盆、一地鸡毛的时光里,发现“新大陆”,信手拈来皆成文,这是难能可贵的。她常说:“说实话,享受着如今的幸福生活,目睹着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心中仿佛有一团旺火在燃烧,用文字表达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缘于爱好,才把平平淡淡的生活,过得活色生香,意趣无穷。这样的爱好,是纯净的,笃诚的,无关功名利禄,只是关乎着自己内心深处的那种喜爱。

法国著名散文家帕斯卡有句名言:“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王小燕便是用文学给时光以生命,才遇见了生命状态美好、视野开阔的自己,进而在日常的柴米油盐、锅碗瓢盆之外,开辟出这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法国作家左拉曾写到:“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增加更多的知识。”在这个触屏的时代,坚持走好阅读写作这条路,也是不易的。正如一位作家说的:“这是一条漫长而孤独的路,是一条旖旎的、灯火阑珊的路,生命中的许多时刻被赋予了非同一般的意义,漫长的旅程变得摇曳多姿,孤独也是美丽的。”当爱好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那么,自己的生命将会变得更加开阔与无限。

缘于爱好,王小燕的身上自带光芒。

时间很瘦,指缝太宽,唯有拥有爱好的人,才会一直努力让自身带着光芒,以不辜负美好的时光。其实,人们并非生来就自带光芒,而是后天通过努力学习,独自积蓄热量。而这积蓄热量的过程,是冗长、平淡、寂寞、艰苦的,有时会寂寞到被人遗忘。但是,只要心中有光,何惧人生荒凉?我清楚,王小燕的日常生活中,也有阴郁的时候,影响着心情。但在这种境况下,她清醒地保持着安静的优秀,悄无声息的坚强。她相信,吃过了当下的苦,熬过了当下的寂寞,未来的甜定会顺理成章,也必定会有诗与远方!她从来不听别人怎么说,没有让那些阴影挡住自己的光芒。因此,她的散文,闪烁着光芒,充满正能量,启人心智,催人奋进。

正能量,代表着一种充满阳光的心境。王小燕的心境,是睿智的、是明亮的。她看问题,总是从明媚的角度审视,自觉抛弃负面影响,去除消极情绪,让自己的作品,散发着妙趣横生、格调高雅的芬芳。字里行间闪烁的那一束束光芒,犹如一种磁场,给读者的心灵以强大的吸引和震撼,让读者获取到向上向善的力量,享受到情与景的快乐。这就告诉我们,人这一辈子,生活的磨难并不是最重要的,对生活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自己的精神状态是阳光的,自身必定自带光芒,那么生活就会充满阳光,作品自然也会充满阳光。作文先做人。她时时、处处,以正直无私、乐善好施、豁达开朗、勤学好问的性格示人,本身就是一种光芒,这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缘于爱好,王小燕心底有一种暖意。

从事文学创作多年,我一直认为,文字是有温度的。这种温度,是作者落笔时的内心情感温度,或温暖或炙热、或凄凉或寒冷。这种情感温度很神奇,一句言语、一个眼神、一抹微笑、一个动作,便能给人以喜怒哀乐。王小燕的文章情感热度很高,那炽热的情感,在笔下倾泄而出。《亲亲的婆婆》一文推出后,微信点读量8000多,这样的微信点读量,还是相当不错的。究其原因,是文字具有一种情感暖意。自古以来,婆媳关系都是最难处理的关系,许多人谈起婆媳关系,都有谈虎色变的意味。她却把良好的婆媳关系呈现在读者面前,读后令人感动至深。首先,从题目上就可以感受到情感暖意。《说文解字》将“亲”解释为“至也”。“亲”本意为感情深厚,关系密切。题目中用两个“亲”字,其情感暖意就更加盈怀了。其次,内容充实,她把婆婆对自己的好,如数家珍般记述下来,给人以真情温暖。第三,处理婆媳关系的方法,给人以深深教益。

在王小燕的散文作品里,我极少看到那感伤和惆怅的心境,即使有一点点,也早被她用情感暖意的融融文字予以稀释了。读者在情感暖意融融的文字中,体味到的是亲情绵长、友情真挚、奋斗艰辛、文学执著。读者体会着个中滋味,或是会心一笑,或是泪流满面……那都是得益于作品情感暖意的流淌。

缘于爱好,王小燕散文简单而精致。

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有事可做,有所期待。这样的生活,忙碌,并快乐幸福着。我们喜爱文学创作的同道们都知道,一番辛苦之后,作品得以发表,那种兴奋是由内而外的,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王小燕即是如此,每每文章发表、获奖、入选,她都会欣喜若狂地第一时间向我报喜。

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以一颗平和浅淡之心,安然轻放每一寸光阴,乐享每一份暖香,把生活过得简单而精致。说实话,我很欣赏王小燕的散文,她就是以一颗平和浅淡的心,把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书写得简单而精致。我这里说的“简单”,并非是“草率、不细致、太平凡”的代名词,而是“通俗易懂,不令人费解”之意。我最讨厌云里雾里的句子,喜欢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结合体,她的散文作品,就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结合体。她始终注重用浅显易懂的话语,把蕴含深刻的道理表达出来,但凡有一些文化基础便能读懂理解。这样的散文作品,富有人间烟火气息,接地气、受欢迎。精致,当然是说“精美工巧”了。她在《浅谈散文创作》一文中这样说:“散文创作,应该像画家绘画那样工笔细描,像雕塑家执刀精雕细刻,散文创作是个体行为,应该像创造艺术品一样,用笔精心打磨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诗经》中有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说,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唐代诗人贾岛曾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这种苦吟精神,对后世颇有影响。如唐代诗人方干有诗云:“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唐代诗人卢延让也有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些诗句,均表现了诗人艺术劳动的艰辛、刻苦,也说明好诗佳句得来不易。有的时候,为使一篇文章能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目的,我们真需要在提炼、琢磨的过程中,痴醉得忘其所以。她写作中的“用心打磨”态度,值得褒扬。要把散文写得简单而精致,没有“用心打磨”的态度,是不行的。一篇作品写出来后,要看十来遍,一字一句地抠,直到自己满意才能发出。她在《浅谈散文创作》中还说:“人是活在当下的,我想文章也当如此,散文应该贴着时令去创作,书写人们当下关注的事情。作家应该紧跟时代脉搏,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是的,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要静静地过好自己的生活,随时随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把它记录下来,宣扬出去,平凡的生活就会扬起波澜,简单而精致的生活就会展现面前。心若不动,风又奈何;己若不伤,岁月无恙。她的《出山的路》《山村教育变奏曲》《善良无价 亲情无价》等散文,就是用文字把生活中的发现,汇聚成简单而精致的散文作品,让自己把握时代脉博,与时代同步,唱响时代进行曲。我想,如果自己希望能化蛹成蝶,那就得忍受在蛹里挣扎的痛苦过程,这样才能展翅高飞。日常生活,纷纷扰扰,就是一个感悟的过程,要用心去珍惜身边的风景,把岁月里的一点一滴融入笔端,让一枝一叶成为生命的演绎。只要安于当下,便是内心的风雅,最好的芳华。要想写出简单而精致的散文作品,就要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观得失。静坐在时光深处,删繁就简,在纷繁起伏的人生中,淡然一些、坦然一些。当然,写出简单而精致的散文作品,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懈努力。但是,努力了这么久,没有成功,也千万别放弃。昨天不值得去流泪,明天需要去创造!

缘于爱好,王小燕充满着快乐情绪。

人生艰难,但如果有笑对人生的能力,也就有了享受人生的能力。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无论繁华与落寂,都是过眼烟云,留下的是看风景的心情。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就是说,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实践表明,唯有“立志、坚守”,才能最后“获得”。在这一点上,王小燕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平日里,她经常给我发一些小视频、小测试、好听的歌曲等,让我在“立志、坚守”中愉悦心情,“获得”人生的感悟。那一刻,我就知道,她的心中充满着快乐的情绪。在《子溪》《那一蔓儿葫芦藤》《若兰》《开在童年的“花”》《曾经的幸福时光》《与树哥鹊鸟为邻》《三上桃花岭》等散文作品里,随处可见她快乐情绪的宣泄与张扬。再如,前一段时间,她写了一篇游记《望仙“成仙”》, 写得很不错,语言灵动朴实,描写生动形象,想象丰富自然,始终把“我”嵌入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心情愉悦的感觉。她通篇把人与景融汇一体,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景人相融,也让文字焕发出生命力。这篇散文,从头到尾充满着快乐的情绪,令人读后,兴致勃发,乐趣盎然。

在我看来,爱好文学的人都是“疯子”,畅游在文学的海洋里,如痴如醉,不需要任何伪装,将自己的所有情绪,释放地淋漓尽致。王小燕说:“我常在晚上修改文章,改完了激动得一晚上睡不着觉。”这不是“疯子”又是什么?真的,爱好文学的人,就是半夜三更想起一句话、一个词,也会骨碌爬起来,记在本子上。爱好文学的人是快乐的“疯子”,无怨无悔,乐此不疲。人活着,愁是一天,乐也是一天,干嘛总是愁眉苦脸,而不快快乐乐呢?!心中充满着快乐的情绪,写出来的作品才能有光芒、有温度、有深情、有生命力。我觉得,文学人应该笑着去生活,笑着去创作,让生命的每一天,月朗风清;让未来的人生之路,鸟语花香。文学人永远是年轻,并不是梦!

记得,有一位作家说过:“生活趣味不在别处,在一饭一蔬,三朋两友,四时风物,还有能终生习之不倦的爱好!”这个说法,我非常赞同。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能够择一文学爱好,坚持不懈,直至终老,不管成名与否,便已足矣!

谨以此文,对王小燕新书出版,表示诚挚祝贺!

2022年初冬写于平阳古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