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友明的头像

王友明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212/15
分享

祖德宗风传世远——品读《老家记忆》

2022年国庆前夕,我收到宗亲王庆新从北京寄来的巨著《老家记忆》,心情格外激动。因为,经过考证,他们那一支王氏与我们这一支王氏,同宗同源,血脉相连。故而,捧着这部厚厚的书,我觉得特别亲切。

这部书,是山东省嘉祥县大张楼乡彭营村的第一部村史,为红色布面硬精装大16开,由王庆新主编,中国诗联书画出版社出版。红色,是一种鲜艳的颜色,象征的意义和内涵很多。我以为,这部书的封面、封底和书脊,全部采用红色,象征着喜庆、幸福和吉祥。封面正中是“老家记忆”4个金黄色大字,创意精美,光彩溢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部书,以村史、家族史体例编成,共16个编目、88万字、500余张照片、544个页码,为彭营村王、彭、张各家族,乃至世人及后代子孙,留下了一本长篇累牍的珍贵资料,功莫大焉!时任中共嘉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海峰,在《序言》中赞扬说:“史志、谱牒、传记等各种文体,各自有独特的编纂体例和格式。如按正规体例编写,一个村不会有更多的资料可以满足选用,这本身就是一种先天不足。鉴于这种实际情况,庆新同志实事求是、守正创新,以内行的思维、专家的手法,遵循‘去粗取精抓亮点、据实选项抓重点’的编纂原则,跳脱正规史志体例的约束和限制,采取切合实际的方式,把村中最主要的、村人最关心的闪光资料汇综一帙。既避免了求全求大而资料不足的弊端,又以现实的观点把村中可圈可点的人物、事件、资料、图文分门别类编辑成书,实现了村人忆昔怀旧、喜闻乐见的效应。我深感这种编纂方式是一种创造,是符合村史编纂的务实法,可仿可效。”已古稀有四、坐着轮椅的王庆新,呕心沥血,搜索枯肠,以一年半之功,完成这部皇皇巨著,着实令我敬佩震撼!

写到这里,我必须要对王庆新作一下介绍:他,1948年生,山东省嘉祥县人,现定居北京。1968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历任教师、国家公务员。先后担任山东省嘉祥县人大办公室、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兼档案局长、县文联主席等职。1996年,应中国文联主管的中国楹联学会聘请,借调进京担任秘书长、副会长,今为顾问。后注册创办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任院长至今。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1994年,获“全国联坛十秀”荣誉称号,享受拔尖人才政府津贴;2004年,在山东邹平以一个工作日撰写并书完54副嵌名对联的实绩,创大世界基尼斯纪录,至今18年无人打破。欧阳中石大师赐题艺名“齐鲁联客”、启功大师亲题“对联书法捷才”。2019年12月13日,其书法字体由国家版权局公布为“牌匾体”。自1978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儿童剧本《量肥记》(编入《小宣传员》一书)之后,45年来,创作对联4万余副、格律诗词1300余首,出版专著、主编、执编对联、诗词、书法集、戏剧剧本、电视剧文学剧本、长篇小说计31部,总计2700余万字。其中,金盾出版社出版的《实用喜庆对联精选》,由中国出版协会授予“金牌奖”,被中宣部列入农村书库优秀图书;以保护国家文物为主题的30万字、18回长篇章回历史小说《金石为开•嘉祥武氏祠重光演义》,由华龄出版社出版,被济宁市评为“社科成果一等奖”;117万字、35集电视文学剧本《苏东坡兄妹传奇》,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获得三等奖;6万余字的中长篇小说《爱满圣乡》,是以深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通孔孟之乡农村民俗民风的优势,参照网络中的千字线索,于75岁高龄,在轮椅上创作的力作。小说以一位未成年的妙龄少女,顽强支撑一个多灾多难的异姓家庭、最后献出短暂生命的动人事迹和崇高精神为主题,翔实地、多侧面地反映了孔孟之乡的优秀文化和优良德品民风的群体精神境界,汇集成一部“好人主导社会”的民风交响曲。这对于社会流传的“世风倾颓”“精神缺失”的蜚言,是一个有力回击,更是对社会层面、尤其对青少年一代,是一种良好的熏陶和教育素材,是一种良好的传统文化。

从微信上结识王庆新近3年来,我已收到他赠给我的专著多部,并为其电视文学剧本《苏东坡兄妹传奇》,撰写过书评《殚精竭虑书长卷》,发表于《读者文摘》微刊、《华夏诗联书画》杂志。一朝相识,终生为友,何况我们还是同宗同源,血脉相连的宗亲呢!说句心里话,他身残志坚,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敬佩,更令我感动!收到这部书,已近3个月,由于疫情防控不能外出,我便利用这段空闲时间,如痴如醉地潜心阅读。细细品读,慢慢咀嚼,令我沉思,令我感慨,令我赞叹,令我奋发,切实感悟到深层次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与文化价值。

《老家记忆》具有地域性:之所以说它具有地域性,是编辑过程中,吸收了本地的、民俗的,以及本区域历史所遗留的各种家族文化、村史文化、乡风民俗的遗迹。这样的地域性,具有着专属性,并具有着极强的可识别性,许多极具地域性的家族文化、村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均是在或岁月留存,或与世隔绝的状态中发展演变而来的,其可识别性是非常明显的。另外,这一地域不同时期所形成的家族文化、村史文化、民俗文化等,也有所不同,这是由于时光流转,岁月更迭所造成的。这部地域特征完善的书,把这些或隔断或留存的历史,接续起来,记录下来,汇集一册,是很有必要、很有价值的。

第一编《彭营概述》,对“彭营村的来历”“村庄变迁”“彭营此方的历史沿革及其归属”“彭营搬迁简史”“主要街道和村道”“庭院屋宇特征”“自然环境及地理区划”“水利设施”“种子肥料用农具机械”“经济特色”“自然灾害”“农业与农村生产关系及其体制变迁”“彭营人的生活习惯及道德风貌”“历史遗迹”“彭营村的当家人及物色人物”,作了地域性记录,浓墨重笔地详述了境内底蕴深厚的文化,丰富多彩的资源,历史悠久的品牌,可圈可点。在“彭营村的来历”中,有这样一段话:“王氏家族唯一遗憾是:一辈辈人深感始迁之祖尚不明了,至王宣前五辈有茔无名,成为彭营王氏家族的待考心事。如今山西有约,老僧堂碑有记,同宗认可,连同罗营老林所葬祖先,恰恰补齐宣祖之前所缺五辈,祖辈人的心事将可柳暗花明,了却世代数百年族人之憾。”经过考证,把彭营王氏与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南贾岗村王氏回应印证,接续一起,弥足珍贵,声价倍增。彭营这一特定的地域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着文化传承的作用。这是特定地域家庭、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的表现。它在这个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但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把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记录并传承下去,就是讲好了自己的故事,留给后世的便是一份重要“遗产”、宝贵“财富”。珍存史料,让历史不再留下空白,功德无量!

地域性是一个重头戏,通过彭营地域特色的详述,不仅对外展示了彭营灿烂的文化,而且树立了彭营良好的形象。画龙需要点睛,突出地域性便是王庆新主编的“点睛”之笔。这样一来,使读者很快就能够通过地域特色,来认识彭营,了解彭营。

《老家记忆》具有整体性:这是一部内容丰富,完整统一的村史。编委会在《后记》中有一个说明:“由于本书是首创之作,基础资料先天不足,而且涉及的人物、事件、背景材料极广,故在编辑过程中打破村史的常规体例,不求全责备,只将一些基本的、主要的、足以引起村人重视、可忆、留恋、感兴趣的资料精选入编,达到存留记忆的目的。”王庆新主编介绍说:“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未对族间之事作系统性、连贯性的考究,其他非族间资料,也都是地域性、辅助性的,涉猎的内容很广泛。上溯没有清晰的年限,大致从清嘉庆二十年之后,才有零碎的家族(包括彭、张姓资料)。”阅读之后,我认为,全书的编目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形成的是一个有机整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原始的村庄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内容的广泛性更加突出。因而,这部书,略古详今,有“家祠碑茔”的考证,有“谱牒文献”的记载,有“家族文化”的张扬,有“先贤新秀”的褒奖,有“文化艺术”的亮点,有“教坛春秋”的笔墨,有“杏林医道”的仁心,有“军旅英烈”的壮举,有“企业骄子”的荣耀,有“妇道懿范”的大爱,有“族间能人”的展示,有“故实轶传”的杂录,有“焕世文华”的纪实,有“乡土风情”的映现,有“资料常识”的积累。书中的个人照片,展示了王氏精英的光辉形象;书中的其他照片,客观地呈现了方方面面发展变化的历史和现状。《序言》中有注释:“全书开列16编,把文字、照片、图像、表格有机配搭,形成了图文并茂、简明清晰的内容组合。”确实,丰富多彩的文字和图片,互相陪衬,相得益彰,完整统一。

这种整体性,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该书的容量,使记事更条理,条目更清晰,有利于展示人和事物的系统状况,夺人眼球。为确保内容完整翔实,《后记》中作了详述:“编辑人员借助现代信息网络、微信、短信、电话等途径,先后向黑吉辽、冀鲁豫、陕甘宁、北上广及新疆、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省沟通信息三千多次,有时为一张照片,一个职务反复多次核实。为查询王金墉家族在台湾的现状,十几次通过台北及内地的友人向台中市查访。为获得中国共青团九大代表彭万同的更多信息,先后从老家至宁夏、内蒙、深圳中转六次电话进行查询。为获得大庆油田王传祥的信息,除多次电话联系之外,编辑部数名人员开车去天津,找到他女儿进行采访,并通过大庆油田的官方网络获得资料。在整个资料汇编的八个月,包括外聘人员,每天工作都在十二个小时以上,其中的甘苦可想而知。”这样的求真务实精神,值得学习和称赞!

《老家记忆》具有实用性: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这部书是对实用性作出选择的前提下编纂的。编纂村史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因此,这部书具有着两个标准:好用、实用。

一是在编排上下足了工夫,充分考虑到当前各个层次、各个环节中,信息处理的便利和可行,把满足村人的意愿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恰如《序言》中所说:“彭营是个大的自然村,连同新迁入南旺湖里的新营共有五个行政村。历史上,五村有分有合,乃一本多枝,村史无法分开。更有全村王、彭、张三个大姓和睦相处。村史的编纂紧紧针对这种实际状况,在分编列目、谋篇布局时紧扣上述特点,统一进行结构设置,兼顾多方资料集纳。更针对乡村特点,设置了符合乡村实际,足可引起村人注目、关心的‘族间能人’‘妇道懿范’‘故实轶传’‘乡土风情’等特色内容,达到了宽松、灵活、务实、可读的预期效应。”这部书,不仅配置了方方面面的黑白和彩色照片,而且在正文中以当今为主、以历史为辅,配有反映彭营各时期的历史事件、重要工作和时代风貌的照片。由于主体村史中大量当代图片的插入,使得这部书既有可读性,又有可视性,大大减缓了读者视觉上的疲劳。更为可贵的是,随文插图的配合,使得干干巴巴的文字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和鲜活起来。

二是在方便读者使用上下足了工夫,文字统筹、界面设计,美观大方,简便实用。目录是一个系统,它起到检索书籍大概内容的功能,所以,让它简洁明了最好。这部书的目录设计,就非常好用、实用。目录中每一编的文字,均用黑体加粗,阅读时可以更明了醒目。每一编下面的一级标题,采用的是汉字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二级标题,采用的是汉字数字“(一)、(二)、(三)、(四)、(五)、(六)……”;未采用三级标题,化繁琐为简单。如此目录设计,有效避免了查找翻阅的繁琐。其实,目录设计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能否从好用、实用角度出发,为书的使用者查找资料提供便利的大问题。我以为,这部书,为村史从书斋案头走向社会、走进千家万户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途径,有效地增强了其史料性和实用性。我读过多本村志(村史),这部书,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村史。

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积淀着人类发展演变的历史与文明。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的城镇化建设,伴随着村落文化的大量流失,一些村落甚至是历史名村相继消失,村落文化不断消亡。在探索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留住乡史、乡音、乡风、乡思,继承传统文化精华,挖掘历史智慧,成为极其重要的工作。这部书,无疑具有着“保护抢救、传承保存、开发利用宝贵村落文化”的实用功能和实用价值。要使村史拥有更广阔的“市场”,一是要立足服务,加大宣传,引起各族人们的重视,吸引更大范围读者的热切关注,使村史得到更迅速更及时的宣传和更加广泛的应用;二是要创新使用村史的方法,开辟使用村史的渠道,利用多种形式,开发利用村史资源,扩大村史普及面,绝不能村史一出,便束之高阁;三是要更新思想观念,开拓功能领域,在当今社会多种、大量信息的竞争中,扩大村史信息占有量,拥有更广阔的阅读空间,以满足和服务于各类读者的需求,切实实现村史实用价值的最大化。

我坚信,这部书,必定会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供现实鉴戒;必定会为挖掘保护、开发利用村落文化、旅游资源和宣传名村,延续传统文脉提供历史依据;必定会为开展相关村史研究,探索农村发展经验提供科学素材;必定会为满足农民文化需求,培育爱家、爱乡、爱国情怀提供学习范本;必定会为延伸传统文化触角,充分发挥村史的“存史、育人、资政”功能提供借鉴模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