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友明的头像

王友明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06/22
分享

东江流韵醉心扉——李婷散文集《东江流韵》赏读

初夏的晚风,挟带着一股淡淡的花香,透过窗纱扑面而来,给我一种舒适惬意的感觉。我搬来一把黑色铁椅坐在阳台上,手捧起封面简约素雅的散文集《东江流韵》。轻抚书册,左上角“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那个人。因为自然的变化,一切也在悄悄变化着”的楷体小字映入我的眼帘,字字珠玑,言之凿凿,抚慰吾心。

这本散文集的著作者,是与我交情深笃的文友李婷。2018年9月,团结出版社出版《圭江流韵》;2021年4月,团结出版社出版《彭蠡流韵》;2023年5月,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东江流韵》。每次收到样书后,她都是第一时间从莞城快递给我。她的三本散文集,成为名副其实的“流韵三部曲”,不仅把自己带“出圈”,也让自己的文学创作成果,在全国各地文友之间架起一座文学交流互融的桥梁。“流韵三部曲”,文学三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我为她第一本散文集写出《秉笔书写“真性情”》的赏读文章;为她第二本散文集写出《静夜灯下一卷书》的读后文章;为她第三本散文集写评,自不必说。

打开书册,著名乡土文学作家憨仲先生撰写的序文《悠然流韵动心弦》赫然在目。我非常赞同他的评价:“李婷是个有思想的人,更是个性情中人。”与李婷相识久了,我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她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语言的美妙和智慧,感情的真诚和丰富。

从目录上,我欣喜地看到,散文集共分为“香都流韵”“东莞寻古”“惠穗印象”“悠然行走”“琴瑟乱弹”5辑,收入李婷2年来创作的散文作品57篇,计21万字。她用轻盈的笔调、丰富的知识,通过优美的文字、诗意的语言,深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用心记录美好的幸福生活。

阅读《东江流韵》,我感受到的是意境美。

从事散文创作多年,我一直认为,散文创作是要有天赋和悟性的,是要有敏锐和勇气的。这些从何而来?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给予最好的回答:“意志、悟性、想象力以及感觉上的一切作用,全由思维而来。”李婷的思想活跃、观点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区域劲头十足,这就奠定了她思维敏捷、悟性较高、敢于探索的根基。

前几天的一个深夜,李婷给我发信息说:“哥,您也许还是不太清楚愚妹这个人的工作和喜好,现在我就温馨告知您吧。除了主业和‘副业’外,业余爱好是旅游、看书、写作、古筝、下棋,熟悉我的圈内人都叫我‘杂家’,而我感觉自己万金油似的。”正是爱好广泛,才让她收获颇丰。爱好是成长的基石,有爱好才有努力的方向,才有奋斗的目标,心中有信仰,脚下自然有力量。她始终把自己的爱好,作为生活中的一种追求和享受,把创新思维作为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的一种方式。因之,她所有的散文作品,均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把独具匠心的意境和情调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翁丽嘉说:“散文重在我观、我感、我思,而不是观我、感我、思我。只有创作者从自我具体的生命经验出发,用文字的力量调动感官,用心灵之思叩问人生,才会写出引发读者共情和思考的优秀作品。”这一点,她做得比较好。

散文集开篇之作《凝碧拥翠的观音山》,是一篇清新自然、意境优美的佳作。李婷一开头便直抒胸臆:“幽静、清新、心旷、神怡,是这次观音山之行给我的别样感受。”她采用先入为主的手法,让“我观、我感、我思”融入文章的意境,让人读之,产生心灵共鸣。一字一句地读完文章,那种景中有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苍茫的艺术效果,令我叹服。结尾一句:“而我呢?沉浸在观音山雨后无尽的诗意里,长醉不醒。”文章前后照应,浑然一体,既凸显了意境美,又增强了真实感和感染力!在《巍然大观的黄旗山》一文中,她如此坦言:“我是一个拥有多重信仰的人,并不会去刻意地追求佛法里的圆满,或是道教里的修成正果,只是将其作为一种文化圣境去瞻仰罢了。因之,有时我会带上一本《道德经》或《南华经》,抑或是《冲虚真经》走进黄岭道院。”廖廖数语便把她理想中的景况与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进而形成独有的审美素养、境界划分。紧接着,她又这样写道:“独自躲在道院一隅,翻几页《道德经》,让‘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的大智慧弥漫心头,顿时心清气爽,一派澄澈。”如若没有前面的铺垫,一定会给读者带来疑惑和不解,游览山川,不醉看风景,却手捧经书,岂不是个“另类”?我觉得,置身山川,寻一清静之地,捧起一卷经书,深谙心如止水静如莲的内涵,用心点燃一盏禅灯,不失为一种难得的绝妙境界!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李婷的文章,在意境美的大框架下,还有一个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她的诗意空间设计,着眼于对地缘文化的解读与延展,恰如憨仲先生所说:“大概是她心中盛有人文情怀的缘故,所以将体现东莞风土人情的篇章排放在前边,由此可以折射出她的内心是多么的钟情于这片令她魂牵梦萦的土地,以及那条流淌不息的东江。”

《最不像古村落的下坝坊》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游走在琴弦般的细巷里,似乎每一步都踏在不同的音符上,发出别样的琴声。我看到斜阳中那些老奶奶眼瞅着进出于巷口的青年男女,捋一把额头的银丝,似乎陷入了长长的沉思。一曲如哭如诉的《我要下南洋》骤然响起,深深拨动着她们的心弦,抬起那呆滞的眼睛,茫然地眺望远方。”意境是多么深邃,韵味是多么悠长,惟妙惟肖,令我陶醉。在其它的篇章里,意境美的句子和段落,俯拾皆是。她那“引入意境练悟性”“勇于探索不惧难”的“独门绝技”,值得学习和借鉴。

阅读《东江流韵》,我感受到的是语言美。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一定有优美丰富的语言。但切记,语言美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积,而是用词准确、语言凝练、富有韵律、自然流畅,让语言在具体运用过程中显示出美的物质。语言美的获得,是一个有意识的学习过程,向书本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习、向大自然学。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一次阅读就是一趟心灵之旅。李婷乐于畅游书籍的海洋,自然收获到阅读的馈赠。天地山水,自带诗意,她常常是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采天地精华、吸日月灵气,自然是语汇盈胸。我知道,她总把一天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分每秒都在不停地运转,让自己充实起来,努力地奔向诗与远方。

人际交往中的言辞美,是社会美之一;散文创作中的语言美,是心灵美的彰显。李婷做公益多年,尤其注重自身形象,给人的印象永远是亲切温和的,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婷婷玉立。语言美是内在品格的自然流露,是心灵美的外化表现。语言美,在她的散文百花园里独放异彩,其魅力令我久久不能释怀。

“金鳌塔影”是东莞八景之一,也是李婷最喜欢的休闲好去处。在《魅力无穷的金鳌塔影》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历经四百多年风雨的金鳌洲古塔,造型朴素,俯瞰着江水流淌不息,一往无前;见证着东莞的日新月异,天翻地覆。抬头仰望九级古塔,逐层递减收分,各层用菱角牙砖与挑檐砖相间技艺叠涩出腰檐以及平座,砖木混砌塔身,额枋塑有卷草龙、缠枝莲纹图案,给人以古朴典雅之感,还有一种直插云霄的震撼。”这段描写,细腻生动、语言精妙,给我一种淡然之美。行文结束时,她再次运用描写之笔:“不知不觉间,夕阳西下,古塔倒影映照在晚霞染红的江中,金鳌洲塔愈发显得气势雄伟峻拔,恢宏壮观。于这暮色苍茫间,北宋大文豪王安石吟唱着《东江》诗句,穿越时空隧道,飘然而至。听,‘东江木落水分洪,伐尽黄芦洲渚空。南涧夕阳烟自起,西山漠漠有无中’的韵律,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萦绕盘旋。”她下笔精到,语言精美,所描写的“金鳌塔影”,蕴含着独有的历史况味和浓郁的人文情怀,满满的诗情画意。

位于东莞市虎门镇白沙社区山兜坊缯山尾真人公园内的郭真人古庙,距今已有591年的历史,是研究岭南古建筑和民间信仰的实物资料,弥足珍贵。意外《邂逅郭真人古庙》,满足了李婷的好奇心。心情大好的她,看什么都优美典雅,富有诗意。她写道:“虽然是万物复苏的春天,宽敞的道路上却落有不少的黄叶。道路的尽头,有座太极八卦图的照壁在传递着道家奥秘,加之所配的‘双龙卫乾坤,八卦涵宇宙’对联,给人一种天地玄幻的神秘感觉。”她以优美的语言,赋予读者一种神秘的精神力量!结尾献给读者的依然是一段优美的文字:“恍然间,与郭真人同时代的著名文学家马默穿越时空,吟诵着《思郭真人》飘然而至,那抑扬顿挫的千年诗韵响彻百越故地长空:‘郭也三峰秀,文章似性淳。汶阳初识面,谓我旧相亲。题诗叙游隐,于今经几春。有家归未得,西望涕沾巾。’饱含情感的诗句飘荡于寺庙上空,振聋发聩,经久不息。”绝处生姿,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

《重走羊城上下九》《又见罗浮山》两篇文章,李婷抓住了古街、大山的特点,以优美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广州上下九步行街、岭南中南部罗浮山的美丽景致和厚重文化,表达了她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深挚情感。她在后记《梦想成真之感言》中,真诚地说:“正因如此,我才如此自由惬意,依次走进了这里的山山水水,触摸到了她们的灵魂所在,感知到了‘好处青山惟彭泽’的绝妙诗意。”

一个人的气质靠修炼,一篇散文的文质靠打磨。像那玉石,只有经过雕琢,才可以成为器物,被人喜爱。尽管李婷事务缠身,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精雕细琢每一篇文章,力求达到完美。我为这样的为文态度点赞!

阅读《东江流韵》,我感受到的是情感美。

沈从文在《边城》中写道:“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李婷是真性情人,她的想法确实与众不同。她说:“今天,可以这样说,假若今生没有与广西北流、江西彭泽、广东东莞结缘的话,就不会有我的文学梦,也不会为我的人生添上绚丽的一笔。”这话是发自肺腑的,没有丝毫的掩饰和虚假。广西北流,是生她养她的热土;江西彭泽,是她深爱着的婆家;广东东莞,是她大展身手的地方。这三个“家”,均牵着她的情,永远不能割舍。

说到“流韵三部曲”的诞生,李婷真诚表明心迹:“今生今世,命中注定了桂东南娘家、赣北婆家、莞城小家与我的人生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也便产生出写作《圭江流韵》《彭蠡流韵》《东江流韵》三部曲的雄心,有了我的数次行走和感知。”她的每次行走和感知,都是用心用情用功的。

东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一向钟情于历史文化的李婷,近水楼台,眼睛瞄准了那些星罗棋布的古村落。当她发现《恬静安逸的西溪》后,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遂安排好手头的工作,欣然前往。“踏在红砂岩条石或麻石铺设的巷道上,体味着砖石木结构、灰瓦覆面的座座民居,浓浓古意扑面而来。”“漫无目的地游走在古村落里,抚摸着明清岁月的缕缕印痕。置身于两万七千多平方米的古老时空间,追忆着西溪先民用勤劳双手创造出的安宁家园,禁不住感慨万千。”“他们认为这里没有嘈杂的现代生活,只有精神回归的宁静。养养花,喝喝茶,安安静静地度过一天,比关在水泥笼子里不知要好多少倍。有的老人纵然搬进了宽敞的楼房,但仍会不时回老房子休闲一段时光。”她把自己的情感,与村人的心态和现状,揉碎了、调匀了,融入血脉、融入灵魂,遐想无限,情感笃实,融情于景。行走在西溪村,她有一种返璞归真,让心灵自由的惬意。她欣喜地说:“颇有意味的是,我在一条竖巷的尽头,见到了一座与家乡雷同的土地公小庙,顿时生出一种人在家乡的感觉。我多么想在这里住下来,抛却一切的烦恼,像那些老人一样,喂只猫咪,养盆兰草,再冲泡上一壶香茗,和时光慢慢老去。”真情流淌自然美,这是奠定“情感美”的基础,是一种健康高尚的肯定性情感。

在《南社村:守望精神的家园》中,李婷的情感美到如梦如幻:“酒足饭饱之后,打着饱嗝,走进曲折悠长的小巷,斑驳的绿苔写满墙壁,谁家的花草藤蔓耐不住铁锁闭封的寂寞,翻过沧桑老墙来窥视外边的世界。走累了,来到绿荫蔽日的榕树下,浸一壶香茗,竹椅上一躺,合上眼睛休息会儿,一任凉爽的夏风拂去浑身的燥热,退却闹市的嘈杂,让自己进入一种惬意迷蒙的沉醉中。”这是何等的淡然心境,何等的深沉情怀!“每一次与南社的相见,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回归自然的享受。学庄周‘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她的美妙情感,触动我的心怀!

《三访文烈张公祠》起笔处,李婷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喝了二十多年的东江水,手里捏着东莞人的户口本,至今仍生活、工作在这片古老而又青春焕发的土地上,说我自己是名副其实的东莞人一点不为过。正是基于这种乡土情结,这里的山山水水、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人文景观方才一一走进了我的视野。”读了这段优美真挚的文字,我想起了苏轼《定风波》中的一句诗:“此心安处是吾乡。”我觉得,这种乡土情结,缘于基本的人生情结。在《前度小女访“六榕”》中,她说:“南越国都的羊城,是我步入社会的第一站点。”在《白云山间自悠然》中,她说:“18岁走入社会参加工作,我的第一个人生大舞台是岭南大都市广州,第一个感觉好玩的地方是‘羊城第一秀’——南粤名山白云山。”在《惠州古城重游记》中,她说:“日前,我带着对惠州的缱绻情感重回此地。22年前,我跟丈夫在此相识相恋。”可见,她的人生情结,是多么丰富、厚重、真诚、宽阔!她是一个痴情的女子,千里迢迢《到醴泉寺去寻找一个人》《朝拜峨眉山》《阅读乔亭》《邂逅墩上施家》。她灵魂深处的那份英雄情结,亦被诠释得淋漓尽致。《铜岭山上榴花红》一文,“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赞歌”;《拜谒东江纵队旧址记》一文,“蕴藉着英雄赞歌的希声大音”。最后一辑的9篇文章,更是以情缀文,溢满亲和力、哲理性。

以创作歌词《十五的月亮》而闻名遐迩的著名军旅作家石祥,曾为我的散文集《提篮小卖》作序,题目便是《作人作文品为主》。他深情地说:“有真文章者,必有真人品。”李婷文章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便来自于她的真人品。她是一个“用脚丈量祖国河山,用情打造散文高地”的作家。她采取一切措施,调动一切情感,发挥一切想象,整合一切资源,就为写好每一篇文章、著好每一本书,令人感动、令人钦佩!

阅读着书中那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的字字句句、段段落落,我不想醉了心扉都难………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