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友明的头像

王友明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08/05
分享

人生如酒须尽情——胡宝鼎先生《人生如酒》读后

近些日子,持续高温天气,由于身体原因,又不敢吹空调,那种让人无处躲避的滋味,真的是苦不堪言。恰在此时,我收到快递,打开一瞧,是河北省临西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胡宝鼎先生寄来的回忆录《人生如酒》。嗜书如命的我,刹时感受到一缕清风吹来,拂去了心头的烦躁,进入到阅读模式。

美观的封面设计,最先给我的视觉感官留下了深刻印象。封面设计,简约淡雅,匠心独运。右侧是“人生如酒”4个方正水柱体红色大字,结构饱满、笔画圆润、粗细均匀。那笔画略微变形,似断非断、笔断意连的效果,凸显着水痕的聚合变化;左侧是一幅彩图,但见对岸的树木茂盛一片,郁郁葱葱,水平如镜的江面上泛起道道金波,两只带篷的小船,静止在湖面,船夫头戴斗笠,身着红衫,坐在船头等待生意,一派安静祥和的景象,像极了家乡的卫运河。胡宝鼎先生告诉我,图片是弟弟胡宝祥于湖南小东江风景区拍摄的。哦,这是巧妙地注入了家乡的情愫啊!书名与彩图,相得益彰,恰到好处!

《人生如酒》分为4个部分:《人生如酒——我的故事》;《亲情如海——我的力量》;《友情如歌——我的财富》;《笔耕如痴——我的作品》。人间最可贵的是共情共鸣,我发现,每一个部分里都有我的影子。身在红尘中,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真正让你敞开心扉的,一定是那个能与你共情共鸣的人,我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和胡宝鼎先生就是一对共情共鸣的兄弟。我们是乡党、同龄人,有着相同的爱好“新闻”和“文学”,有着相同的性格“刚直不阿”,就连获得全国好新闻奖都有着相同之处。 他获得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颁发的全国好新闻二等奖,我获得国家林业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社、中国农民报社等8家单位,联合颁发的全国林业好新闻二等奖。正是受共情共鸣的驱使,我才手不释卷,废寝忘食,精心阅读了每一篇作品,感受到他实实在在地做到了“四有”。

有一种真挚的情怀

2021年3月,我在《老年日报》“读者之友”版头条,发表了一篇《怀旧是一种情怀》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多年来,我怀旧的结果,是增加了现实感,注重活在当下,感恩时代,感知幸福。尤其是含饴弄孙之时,我更懂得拥有‘天伦之乐’的幸福与温馨!”共情人自有同理心,胡宝鼎先生的第一部分18篇文章,全部是怀旧的内容。人老了,对过往事物的渴望,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有研究认为,“怀旧”有益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能唤起积极情绪、能增强心理韧性、能改善乐观心态、能阻止负面影响、能改变不良习惯。生命是一条长长的河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童年的趣事、青春的烦恼、学生时代的故事……所有的故事均成为河流中一朵或大或小的浪花,不管是激扬的、平缓的,还是层叠的、跳跃的,都是对后浪的引领、对前浪的助推。胡宝鼎先生在第一部分的小序中说:“人这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那曲曲折折、五味杂陈的经历,酿成了一个又一个酸甜苦辣的故事。上了年纪,陈年旧事就像电影回放一样,在大脑中铺陈开来,于是就产生了写下来的想法。一来聊以自慰,温习个人生命发展过程;二来通过自我反思,也许能给看到的人解解闷,添点趣。如此而已,别无奢望。”

确实如此,胡宝鼎先生,在《童年记忆》中,讲述了“三人半斤粮”“生死一线”“狗尿苔有毒”“午夜迷路”4个故事,娓娓动听,清脆悠扬;在《小学时光》中,讲述了“共产主义小学”“晕考:名落孙山”2个故事,真实无讹,感同身受;在《我向“坏人”求墨宝》中,讲述了“与‘坏人’的交往”“身后名声大震”“固守艺心的人生”3个故事,感悟颇深,肃然起敬;在《东留善固之缘》中,讲述了“蹲点学习半年”“哥哥走了,弟弟来了”“东留善固通”3个故事,倍感亲切,温暖心扉;在《“过五关”与“走麦城”》中,讲述了“起步并不顺畅”“贡献大的吃‘馍馍’”“有担当化危为机”“同心干,企业兴旺”“祸兮干之所倚”5个故事,触动心弦,令人动容。其它篇章里所讲述的故事,可谓是韵味悠长,其价值意蕴,是可贵的、深厚的,极其符合“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时代精神”的要求。

特别是阅读了胡宝鼎先生蒙受冤狱之灾的文字,我顿时觉得心里沉甸甸的,这可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啊!身陷囫囵,他坦然面对,铁骨铮铮,坚信“正义从来不会缺席”。我以为的刻骨铭心事,他却讲述得云淡风轻。在《品味人生》序言里,他坦言道:“不经蒸炼难成酒,不经磨砺难成人。经久陈酿成好酒,沧桑岁月成就人。静下心来慢品酒,优雅平淡自在人。”这种最纯朴、最真挚的情怀,深深地感染着我、震撼着我,并直抵灵魂的深处。美国大诗人朗弗罗有句名言:“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他蒙冤近4年,方得昭雪,可涌动在心间的是感恩之情。如今,他已年逾古稀,那份逆境中的情谊,始终未曾忘记。他真诚地说:“回想起当年逆境中心灵上慰籍我,生活上帮助我的朋友、同事、上级或下级,感恩之情油然而生,终生难忘。”感恩,是一种情怀,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人活着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高尚的心境、情趣和胸怀。有情怀的人,才会有内涵、有梦想、有爱心、有责任、有担当、不浮躁、不沉迷,活得明白、活得精致,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真挚的情怀,决定人生的高度。他带着真挚的情怀,自觉做一名有温度的老人,堪为学习的榜样!

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家庭,是温馨的港湾,是家人聚集的地方,是共享关爱与幸福、宁静与舒适的场所。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才会有意义,事业才会有成功。胡宝鼎先生在第二部分的小序中说:“血浓于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懂父母恩。在那食不果腹的年代,父母省吃俭用,给我以营养,给我以体力,我才能长大成人。在那伤寒横行的年代,父母托人求医,给我以健康,给我以气力,我才能死里逃生。在那少不更事的年代,父母循循善诱,给我以道理,给我以能力,我才能勇往直前。打仗亲兄弟。姐弟亲情实难忘。姐姐抱大了我,弟弟恭敬于我,三人相濡以沫,同心协力,我才能定力倍增。”廖廖数语,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形象便跃然纸上,令人赞羡!

什么是成功?我认为,只有把家庭经营得幸福美满,人生才算是最大的成功。因而,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比什么都重要。胡宝鼎先生深谙此理,格外注重和珍藏家庭的幸福美满。在《我的骄傲》中,他开头就写道:“我这一生最大的幸运,是因为我有一位值得骄傲的父亲。”是什么原因让他骄傲?他采用排比句告诉读者:“因为父亲的光荣经历,我骄傲。因为父亲的正义公道,我骄傲。因为父亲对家庭的无私付出,我骄傲。因为父亲对子女的严管厚爱,我骄傲。”4个句子,排叠而出,语气一贯,节律强劲,感情洋溢,有效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意蕴。结尾处写道:“父亲离开我们27年了。但他的教诲就像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们待人处世,做好工作,带好儿女,继续着胡氏家族的辉煌。”文章首尾呼应,达到了结构严谨,自然明确,文脉相通,结构紧凑,含义深刻的最佳效果。

中华国学院谱学文化及家风建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国学台家庭教育栏目总编黄鹤春说过:“所有家庭成员中,有一个角色特别重要,她是整个家庭的黏合剂,是家庭文化道德的核心人物,是家庭走出低谷的主要推手,是家庭欢声笑语的保障,这个角色就是母亲。”这话说得真好,我深表赞同。胡宝鼎先生的《母爱无边》,就以简短的文字,描写了母亲的自重自尊、慈祥纯朴、春风送暖、平凡伟大,抒发了心中无尽的思念,读后令我潸然泪下。

《姐弟情深》一文,是篇幅最长的。胡宝鼎先生开门见山地写道:“我姐弟3人。姐姐长我10岁,弟弟小我5岁。我是姐姐抱大的,弟弟是我护着长大的。”随即,他通过“一顺二孝”“长友幼恭”“姐姐的馒头”“哥哥的‘拳头’”几个故事,生动形象地把姐弟情深描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说到这本书,他带着喜悠悠的口气说:“哥哥的内容,弟弟的包装,包括书的编排,出版的费用,都是他一手干的。我这辈子真是值得骄傲,上慈下孝,兄弟情深。”听了这深情的话语,我不由得击掌赞叹!

有一帮知心的朋友

行走在人生的旅途,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每个人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扶持和接济。因为,我们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不是生活在童话世界里,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没有谁能够脱离周围的人和事物而孤立地存在。但要切记,真诚是朋友长久交往的基石。结交朋友,胡宝鼎先生自有体悟。他在第三部分的小序中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得父母教诲,从小玩伴多,都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长大以后,走向社会,有幸结交了许多大朋友、老朋友:有莫逆之交,有患难之交,有贫贱之交,有事业之交,有忘年交,有忘形交,有挚友,有诤友,有学友,有笔友,有难友,有酒友……当然,也有损友。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一生一起走。只要交友以诚,友情就是一生用不完的财富。”这“财富”二字,道出了结交朋友的真谛。友情是一种最纯洁、最高尚、最朴素、最平凡的感情,也是最浪漫、最动人、最坚实、最永恒的情感。我同样是爱结交朋友的,深切体会到,朋友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朋友是一种相遇,一种相知,一种相契,一种相伴,一种相助,一种相思,一种相辉。常听人说,人老了要有“四有”:“有一处老窝、有一个老伴、有一点老钱、有一群老友。”这老友至关重要,是压轴之戏,不可或缺。

真正的良师益友,是灵魂的契合和共鸣,可遇而不可求。圈子不宜太大,容得下自己和一部分朋友就好;朋友不在于多少,互相欣赏,互懂彼此,自然随意,就好。《遇良师三生有幸》一文,胡宝鼎先生讲述了“于老师的鼓励”“尹秘书的启蒙”“我的‘新闻大学’”“侯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宗老师教学哲学”“宋老师教我写‘成’字”“王老师的关心体贴”“乔老师的‘上稿秘诀’”等8个故事。一幅幅场景,真实再现;一句句话语,暖流涌动。故事是开启读者智慧之门的金钥匙,那些很生活化的语言,犹如同读者敞开心扉聊家常一般自然亲切。在推心置腹地讲述中,一个个活脱脱的良师形象,鲜活起来,立体起来。许多年过去了,他依然记忆犹新,如数家珍,足见其是真性情人,知恩、感恩、报恩。感恩是一种情怀,是为人处事的一种境界,生活与工作中,只要怀着感恩的心去对待一切,人生定会是美妙的、精彩的。

《蒋铎先生教我“抓拍”》《亦师亦友刘秀礼》《患难遇挚友》《君子之交》等篇章,胡宝鼎先生均用比较长的篇幅,讲述了他们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他不愧为资深新闻人、“临西一支笔”,能把看似不太起眼的人和事,巧妙地捏合到一块,让人读后感到自然清新、亲切可信、合情合理、受益颇深。他不仅将故事讲得娓娓动听、出人意料,而且通过对生活中的戏剧性变化,使出浑身解数增强情感凝聚力。依我看,这部分的内容,纯粹是一次师友情故事的展示,是一次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集结。他讲故事,采用的是比较直白、生活化的方式,却没有落入俗套,有着一定的吸引力。他的“财富”,是一种个人记忆与情感的表达,镌刻着一个特殊年代鲜明的印记。

有一项远大的志向。

拿破仑曾说过:“真正的才智是刚毅的志向。”一语道破人生的真谛。人活着就要有远大的志向,这是做人的骨气。古人云:“人无志,非人也。”胡宝鼎先生在第四部分的小序中说:“写作这条路,我前后差不多走了半个世纪。粗略算来,见诸各类媒体的文章也有几千篇了。作为记录者、见证者、参与者、建设者,生活工作在家乡这块沃土,临西县的发展变化、风流人物、奋斗故事,无论大事小情,从我的笔端传播到县外、市外、省外、国外,我感到自豪。我是个粗人,走进了文人圈。驱使我的,除了作为谋生的工作,更多的是一份责任:为家乡美唱赞歌,为奉献者传美名,为含冤者叫屈,为贫弱者施援,我尽力而为。有的作品早就不见了,有的作品还留在网端。整理出来,只为留下半个世纪的思考,也望他人受益。”这段话,十分清楚地告诉读者,笔耕如痴,是他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志向。

在国家百废待兴时出生,在生活极其困难时成长,在十年动乱岁月中辍学,在祖国日新月异中工作,他亲历了、见证了、目睹了改革开放的辉煌,社会面貌的变迁。纯朴、憨厚、善良的胡宝鼎先生,从来不想追求什么大富大贵,唯一的志向就是党叫干啥干好啥,做好一块朴实的“砖”。他初进临西县委宣传部报道组的大门,就以勤奋工作,尽职尽责的态度,投入基层通讯员培训班,认真听课,拜师学艺,细心钻研,吃苦耐劳,创造了新闻工作的灿烂与辉煌。

而立之年的胡宝鼎先生参与写作的长篇通讯《北杏元为什么能唱“新戏”》,首次刊发于1981年7月21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幸运来临,好事成堆。《汗水写出的节约账》《农民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从“小而全”到专业化分工》《让专业户中的“能人”显身手》《老艺人新贡献》,相继刊发《人民日报》,有的文章还附有短评;《师生关系中的“不等式”》刊发《求是》杂志;《从两万到四十万》刊发《经济日报》;《话说徐同考》刊发《瞭望》新闻周刊;《冰雹袭来后》等多篇文章,刊发《河北日报》《河北科技报》《河北教育》《河北法制报》《党史博采》《中小学教育与管理》《邢台日报》。值得一提的是,由全国党建研究协会顾问、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作序的《朴实生动的一本书——吕廷祥工作方法谈》(河北人民出版社),经《河北日报》《邢台日报》以整版的篇幅发表后,在全国引起极大的轰动。作为“东留善固通”、基层宣传工作者的他,是这本书的参与者,何其有幸!何其光荣啊!!我清楚,幸运只给有准备的人。

人生如酒须尽情。无论是乡情、亲情、友情、痴情,要尽量放开情怀,不加约束,从意所欲,让生命绽放绚丽的光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