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汽车在宽阔的山间公路上蜿行。
我一边认真地听着陪同采风的安泽县关工委主任王孝恩滔滔不绝的介绍,眼光却不自觉地被漫山遍野葳蕤的植被所牵引远眺。
安泽的秋天真的很美,宛若一幅美丽天成的画卷。
透过车窗远远望去,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苍翠欲滴,间或有一抹抹金黄、深红的点缀,恰似张大千泼墨浓彩的杰作,令人陶醉!我终于明白了安泽为什么被称为“太行圣境”,心里对伟人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名句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次安泽之行,我肩负着一项“特殊使命”——为已故安泽县委代理书记、全国林业劳动模范郑子明写一篇追忆文章。
说实话,当王孝恩主任将《邀请函》递交给我的那一刻,心头压力很大,感觉不堪重负。在场的临汾市平水诗词学会会长任和畅半开玩笑地微笑着鼓励我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嘛!”一向不服输的我,当即决定随王孝恩主任到安泽走一趟。
二
汽车沿着309国道行驶不远,便到达坐落于草峪岭的“功德碑”处,这里是当年人工种植油松的重点区域之一。
石碑用玻璃罩保护,碑面镌刻着“功德碑”三个红色大字,左下角有“中共安泽县委、安泽县人民政府,1991年立”字样,碑背是郑子明书记的生平事迹,以感念他为安泽林业做出的巨大贡献,立下的不朽功绩。为后世树立了榜样,成为后人激励自己的偶像,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历史意义。
“功德碑”周围,挺拔着6棵油松,那一种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王孝恩主任昂扬激越地说:“草峪岭上的油松,全是郑子明书记带领大家栽种的。”我看到有一棵爬山虎紧紧地缠绕在油松的身上,已经泛红的叶子,在微风中上下翻飞,似乎郑子明书记插在草峪岭植树造林“大会战”现场的彩旗。
面对“功德碑”,我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军礼,而是一位军旅生涯30年的老兵,发自内心的对郑子明书记的尊崇和敬意!小巧玲珑的“功德碑”,在我心里是如此高大巍峨!如此庄严神圣!这可是一座不朽的绿色丰碑啊!
“功德碑”前的石子甬路,打扫得干干净净,两边草地上盛开着一朵朵像蝴蝶一样的小黄花,虔诚地祭奠着郑子明书记的英魂。在此,我们巧遇一位中年男子,攀谈后得知,他叫韩运昌,今年58岁,义唐村人,已经24小时义务守护“功德碑”两年。
我轻声问:“您义务守护‘功德碑’,是受谁的委派?”
他真诚地说:“没有人委派我,也不是我一时的冲动,而是缘于一种特殊的情感。”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我父亲叫韩光照,曾参加过辽沈、平津两大战役,负伤之后回乡。父亲养好伤就想参加抗美援朝,没能如愿,后来就参加了西藏平叛,从部队退伍回乡,当了高壁大队书记(后搬到义唐村)。在那段风起云涌的岁月里,父亲同郑子明书记在同甘苦,共患难中,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父亲一直说,郑书记是一个好人好官,不要忘记人家的恩情。这几年,我的身体不太好,不能出门干活,就主动要求来守护‘功德碑’,打扫打扫卫生,给前来瞻仰的人当好解说员。”
我打破砂锅问到底:“您心里是怎么想的?”
他坦然地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这辈人能够享福,是不会忘记郑书记恩德的,饮水思源,不忘来路嘛!我义务护碑,讲解宣传,就是要让后人记住郑书记的功德!”
我不禁感叹:“这是一种叶对根的情谊啊!”握别的瞬间,我在想,他24小时坚守在这里,守护的不单单是“功德碑”,更重要的是守护着郑子明书记“植树造林,播种绿色”的伟大精神,守护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三
下午5时许,一走进黄河京都大酒店C区202房间,王孝恩主任就拿起一本小册子让我看。封面最上方,写着“安泽林业记忆”;中间写着“赞绿海铁军,1977年——1997年”,“绿海铁军”4个字被描成红色,十分醒目;最下方,写着“董忠义:收集、整理,梁爱英:编辑、配词”。我认真数了一下,小册子共50个页码,106幅图片,均附有文字说明。其中有多幅图片,反映了郑子明书记任期内的绿化成绩。吸引我眼球的还有,郑子明书记离休后伏案编写林业书籍的图片,这可谓是最精妙、最珍贵的收藏!我随手将所有的图片翻拍下来,珍存在手机相册,也铭刻在记忆的深处。王孝恩主任介绍说,董忠义是临汾市林业局退休干部,对他的用心用情,我深表钦敬!
晚餐时,我和老朋友、县关工委主任王孝恩,副主任郭贵富、宋素琴,县工会原主席李颖,新朋友、县文联主席陈伟芳,县作协主席李海生,相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郑子明书记植树造林的故事。从他们的眼神里,我清楚地看到对郑子明书记的敬佩和感谢之情。李海生祖籍河北邢台,与我是地道的老乡,他爷爷是做皮货生意的,从河北到内蒙、太原、洪洞,辗转来到安泽,落户和川镇东洪驿村,1951年迁到府城。1967年出生的他,是听着郑子明书记的故事长大的,早就成了安泽通。说起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故事,以及郑子明书记绿化荒山、为民服务的事迹,如数家珍,赞不绝口。万丈高楼平地起,绿色安泽的崛起,郑子明书记是奠基人。由此,他的绿色理念、奉献精神,一直在传承。
夜间9点47分,王孝恩主任给我发来郑子明书记的三张照片。凝视着他那一脸慈祥、灿烂笑容,还有那样一种深邃的眼神,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反复翻看,难以入眠,许是郑子明书记淳朴厚道的形象已刻印在脑海之故,梦乡里竟然见到了他,还就植树造林,绿化安泽的事情,进行了交流。
醒来一瞧,深夜1点50分,我觉得非常惊奇,冥冥之中,让我与他有了一次情感的链接。我再次翻看郑子明书记的照片,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愫抵达心底。我在百度输入绿化书记郑子明,随即,刊发于《中国绿色时报》1990年11月20日第二版的《“功德林”将为三位书记记功》一文,进入眼帘。作者是高剑峰、杨心田、李晓,文章里写到的第一位书记就是“郑子明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个标题,让他的形象在我心中高大起来。
蓦然,郑板桥的咏竹诗闪现我的脑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所赞扬的精神品质,不正是郑子明书记所具有的吗?他面对安泽县这个革命老区,经过战争的摧残,日寇的焚烧,解放初期,仅有林面积9万余亩,森林覆盖率只3%的环境,不畏艰难困苦,像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贡献出自己的一腔赤诚。他那烙印在心里的家国情怀,给我以生命的感动!
四
晚上仅睡了2个多小时,清晨5时许起来,有点头昏脑胀,我用凉水洗了一把脸,感觉清爽了很多。坐在床上,我再次翻看郑子明书记的照片,其生平事迹涌入脑海。他出生于1915年,山西稷山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前曾担任中共稷山县二区区委委员、书记,晋西南工委、十地委、乡宁县秘书、区长;解放后,先后担任乡宁县政府科长、副县长,赵城县、蒲县书记处书记、县长。1958年12月,43岁的他,走马上任为安泽县县长。上任伊始,安泽县就获得国务院奖状:“奖给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山西省安泽县,总理周恩来,1958年12月31日。”
郑子明作为一县之长,他在感到光荣的同时,更感到这一荣誉的份量,肩上担子的沉重,承接责任的压力。他意识到,荣誉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对他来说,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考生,面临的考题就是如何更好地做好安泽发展这篇大文章,这是对自己的一种审视、一种挑战。他定下决心,夙兴夜寐,宵衣旰食,脚踏实地,竭尽所能,以求不辱使命。
当时的安泽县,地广人稀、沟壑纵横、交通不便、草木荒芜、地方病频发、经济条件十分薄弱。郑子明二话没说,走乡串户,爬山越岭,调查研究。当他登上大豁子山时,展望眼前,十分荒凉,“白癜疯”般的荒坡,“秃子头”似的荒山,晃得他眼睛湿润。山上虽有一些零星树木,也连不成片,看不上眼。走进大山深处的村落,几间简陋的茅草、瓦屋,冒出几缕炊烟,飘得他心在抖动,顿时泛起一缕苦涩之情。只有偶尔看到一块生机勃勃的绿洲时,他的情绪才会不由自主地激动起来。
郑子明深知,绿洲是人们的家园,是生活之源。下乡走访中,他切实看到了民生的疾苦,了解到了安泽的现状。他想:“要成为人民的好公仆,就应植根于这片沃土,耕耘这片沃土,奋力播种希望。”为改变这方土地的穷苦面貌,他带领政府一班人,科学谋划、大胆决策,提出了绿化荒山和栽种核桃的号召。于是,在大豁子破天荒地成立了造林点(后建立专业林业站),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大兵团作战。
此后的12年里,他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一年两季,大规模植树造林,并成立了国营林场,实行了专业化管理,使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天的绿色林海,从而使安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65年,他出席华北5省林业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他后来调任临汾地区林业局局长,荣获“全国林业劳动模范”称号,1983年离休后,退而不休,继续发挥余热。鲜花和掌声不会忘记勇于拼搏、无私奉献者,他屡次被省、地(市)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老干部先进工作者”,1987年被国务院授予“模范工作者”称号。1989年清明节,他在弥留之际,还不停地断断续续地念叨着植树造林调运树苗的事情。他因病去世后,骨灰安放在临汾烈士陵园,受万千后人瞻仰。著名诗人臧克家在纪念鲁迅先生的一首诗《有的人》中,这样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郑子明书记就是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人!
五
吃完早饭,我们便驱车直奔大豁子,冀氏镇领导专门派了向导和解说员陪同我们上山。
通往大豁子的旅游公路正在拓宽施工,坑坑洼洼难以行走,我心想,半个世纪前,根本就没有通往大豁子的公路,郑子明书记带领着植树造林大军,是怎样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上得大山的?其中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道路两边的高山上、山坡下,种植的全部是油松,一排排、一行行、一列列,笔直挺拔,苍翠葱茏,比肩而立,似一位位训练有素的士兵,巍然不动地站在那里。再往上看,叶子一簇一簇,一阵微风吹来,好像天上的云,飘飘扬扬,醉人眼眸。坐在车里,一棵棵油松,一晃而过,它们那种不畏风霜的姿态,令我心生敬意。它们用生命守护着这座大山,守护着安泽人民的幸福生活!
我看到,油松外围间或种植有刺槐,不知何因。王孝恩主任告诉我说:“主要是防范火灾,一旦林木起火,具有防火墙的作用。”我深被当年郑子明书记,植树造林的科学举措所折服!
车子颠簸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山顶。王孝恩主任自豪地说:“而今,大豁子的名字,已经被青松岭所替代。”这里有一个小广场,右侧竖立着6块展板,上面是“70载征荒拓林,铸今朝绿水青山”的图文介绍。一位阳光帅气的小伙子,笑容可掬地向我们作了详尽的解说。
经了解,他叫柏惠康,山西浮山人,1995年出生,中共党员,山西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现在是冀氏镇选调生。
我凑近他问:“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你对郑子明书记绿化安泽的举动和精神怎么看?”
他稍微思考了一下,微笑着告诉我:“初来乍到,我就听说了郑子明书记的感人事迹,特别崇敬。他是荒山播绿第一人,万亩青松开拓者,是我心中的偶像。他那一把磨秃了的铁锹,承载着安泽县60多年绿色接力的奋斗历程,更承载着他真挚笃实的绿色情怀。他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以‘敢叫旧貌换新颜’的魄力,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将原来荒山秃岭的大豁子,变成了今日碧波荡漾的青松岭;将原来洪水肆虐的穷山僻壤,变成了今日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的美丽家园,苍山为凭、青山作证,可赞可佩!可歌可泣!作为年轻一代,我一定热爱安泽、扎根安泽,将郑子明书记的绿色情怀、不朽精神,继承下来,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他发自肺腑的心声,令我深感欣慰!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绿色基因,就是要靠年轻一代啊!
在青松岭旅游公路尽头,建有瞭望塔一座,登高远眺,群山绵延,绿波荡漾,满目叠翠。观松海、听涛声,视野顿觉开阔,思绪纵横驰骋。因为有雾,青松岭被一层薄雾笼罩,活像一位蒙着面纱的新娘子,给人一种神秘感!此时此刻,我记起了成语“撒豆成兵”,郑子明书记这是“植树成兵”啊!那一棵棵苍翠的松树,不就像一个个坚韧不拔,庄重肃穆的士兵吗?!
置身于这绿色世界,安泽人常引以为豪的话语响在耳边:“不到青松岭,不懂什么叫林海;不去大豁子,不知道什么是艰苦创业、久久为功的当代愚公精神!”咀嚼着安泽人最自信的精神内涵,我情不自禁地再次追忆起郑子明书记的功绩来。
20世纪50年代,党中央制定出《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12年内绿化全国荒山的要求,毛泽东主席也发出了“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被称为“林业县长”的郑子明,振臂一呼:“安泽富,广栽树。”他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奔赴荒山深处,住窑洞、支锅灶,一锹一锹挖坑种树,一干就是12年,达到忘我无我的境界。
陪伴在我身边的陈伟芳主席柔声说:“听说,当时郑书记他们在山上植树造林,啃的是窝头、喝的是凉水、吃的是咸菜,还高唱着红色歌曲。那样一种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那样一种勇于拼搏,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那样一种团结奋斗,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他们具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感人至深,值得我们这代人好好学习。每次来到青松岭,想起那些事儿,我都会眼睛湿润。”
听了她的话,我的心中波涛汹涌。植树造林,种下一棵幼苗,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一片茂密森林,既见证了“种子力量”,又铸造了“绿色精神”。青松岭满山遍野的油松,是最好的见证。廉洁自律,拼搏奉献,“绣”出绿色,是他最好的人生底色!王孝恩主任喜笑颜开地说:“安泽老百姓,管郑书记叫‘油松之父’。”这个称谓,实至名归!
手扶栏杆,挺直腰杆,随着秋风的吟唱,郑子明书记那发自肺腑的“一定要把安泽绿化荒山的工作搞好,造福人类,造福子孙后代”的洪亮声音,穿越时空,响在我的耳边;那一首波澜壮阔的绿色交响曲,更是细腻动人,宁静致远。如今,物阜民丰,天安地泽,水清了、天蓝了、草碧了、花开了、树绿了、山秀了、人富了。真个是:“绿洲荡起千重浪,人们心里喜洋洋。油松架起幸福桥,致富农民把歌唱。”如此绝妙美奇丽的图画,如此巧夺天工的佳作,是郑子明书记用生命之笔绘就的。我抬头望望天空,痴痴地在想,郑子明书记一定是站在高高的天空中,透过薄薄的云层,俯视着这片青山绿水,这片他深爱着的土地。他的英魂,永远留在青松岭!
六
返回途中,我们参观了位于青松岭跑马坪开阔地带的造林指挥部旧址。相传,此处为隋末唐初名将尉迟敬德操马习武之地。造林旧址,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仅存有干打垒石头平房3间,屋后石墙数米。这是青松岭造林初期,造林工作总指挥部所在地,经走访当事人、查阅史料,于2017年进行修复,并在周边修建直通山底民宿区的林间步道,旨在通过影像资料、历史文物、造林工具,向游人再现安泽8万人民年年植树、岁岁造林的壮观景象,并启迪后辈继续传承薪火相传、久久为功的不朽造林精神!
房门右侧是毛泽东主席题词:“绿化祖国。”房门左侧是周恩来总理题词:“植树造林是百年大计。”
走进屋内,柏惠康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说:“当时,安泽有一句顺口溜,‘白茫茫、野荒荒,三里无人烟,五里无村庄,端起碗来喝,一半黄沙汤’。这是60多年前,大豁子的真实写照。”这里展览的图片不多,却震撼心灵,令人泪目。
左侧墙壁上是一幅巨型“昔日大豁子”图片,灰色秃山,触目惊心,直戳心窝;右侧墙壁上是一幅巨型“今日青松岭”图片,满目叠翠,悦目赏心,润泽心灵。正面墙壁上,左侧是“艰辛造林路”板块,7幅图片;右侧是“造林英雄”板块,10幅图片,幅幅打动人心。
目睹一幅幅图片,那些为绿化荒山,风餐露宿,喝泉水、啃窝头、吃咸菜、卧草坡,坚持年年植树的久远往事,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尤其是那4男1女(有2位打着赤脚),端着饭碗,蹲在旷野里,满脸堆笑的就餐图片;那排着整齐的队伍,沿着羊肠小道艰难前行的图片;那冒着严寒,挥锨抡镐,挖坑植树的“大会战”图片;郑子明书记全神贯注、奋笔书写绿色发展答卷的图片,深深地打动着我。那情那景,恍若梦里,让我沉醉,只一眼就刻骨铭心了。
正中间的玻璃柜里,摆放着郑子明书记使用过的铁锨,柄上系着一束红绸,刃部已成月牙形,证实着它的主人劳动的艰辛。确实,大豁子的每一块山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每一棵树木都饱浸着他辛勤的汗水。那一座座绿色山峦,神摇目夺;那一片片翠绿油松,如诗如画;那一张张鲜活面孔,倍受瞩目。我以立正的姿势,行注目礼,默默地向郑子明书记和所有治山造林的英雄们致敬!
七
据陈伟芳主席提供的资料,素有三晋“小江南”、临汾“后花园”美称的安泽,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森林公园、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连翘生产第一县。全县林木绿化率达75.8%,森林覆盖率46.2%,林地面积224万亩,林木绿化率稳居全省第一。安泽人民心里清楚,取得这样的辉煌成就,郑子明书记功不可没;安泽人民心里更清楚,这样一种翠绿底色,这样一张生态名片,是23任书记、县长,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换书记不换思路,换县长不换主张,咬定青山不放松,薪火相传地描绘和打造出来的。
我心里也是明镜似的,年年植树,岁岁造林,方才织就“绿色精神”,谱写出新征程的壮丽篇章,书写出一份优秀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答卷!
八
满目叠翠忆斯人。郑子明在任时,安泽人民爱戴郑书记,是因为他有一颗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退休后,安泽人民敬重郑书记,是因为他有一种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去世后,
安泽人民怀念郑书记,是因为他有一种人格魅力的强劲感召!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对安泽而言,郑子明书记从未离开,安泽的绿水青山间到处都有他为民忙碌的的身影;郑子明书记未曾逝去,“林业书记”永远活在安泽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