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文学的道路上,不乏结伴而行的“朝圣者”, 前不久结识的左元龙先生,就是气味相投的同路人。他是一位资深作家,是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会员、临汾市尧都区诗词楹联协会副主席。2023年2月,他百万余字的散文集《风雨旅程》《故园苍桑》首发式,在尧都区隆重举行,著名作家乔忠延、张行健,高度评价了其作品的创作水平和成就。我与他尽管只有一面之缘,可他周身散发出来的儒雅气息,让我肃然起敬!
近期,我们共同肩负着一项“特殊使命”——为已故安泽县委代理书记、全国林业劳动模范郑子明写一篇追忆文章。我的长篇散文《满目叠翠忆斯人》刚刚完稿,左元龙先生的长篇现代抒情诗歌《深情的呼唤——为全国林业功臣郑子明先生而歌》,便一挥而就,令我惊叹不已。这首长诗,分为“开篇”“吕梁山的呼唤”“太岳山的呼唤”“树木的呼唤”“大地的呼唤”“余韵”6个部分,360行,3180字,洋洋洒洒,荡气回肠,情景交融,言近旨远,感天动地。全诗以“呼唤”为主题,贯穿全文,情感饱满,慷慨激昂。除“开篇”“余韵”外,其它4个部分的小标题中均用了“呼唤”两个字。正文中有10处用了“呼唤”,节奏鲜明,层次清晰,景象多姿,气势如虹,抒情达意。
不信吗?请仔细瞧:“松涛阵阵,汾水潺潺,深情地把一个名字呼唤。”“东西两山都在呼唤:郑书记呵,您不能走远。”“请您驻足,倾听大山深情的呼唤。”“您早已调离了多年,吕梁山的崇山峻岭间,依然回荡着那深情的呼唤。”“侧耳听,太岳山间回响着深情的呼唤。”“飒飒缱绻,一往情深地把您呼唤。”“汾水扬波,山川呼唤。”“您听到了吗?这是高山的呼唤,这是汾水的呼唤,这是临汾人民,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呼唤!”一声呼唤万缕情,直抵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一隅,触动了我的泪腺。瞬时,我的心海波涛翻滚,久久难以平静。
诗歌感人至深的前提,是要有真实的情感作为内核。左元龙先生的这首长篇诗作,就是以“真情实感”作为内核,字里行间浸润和弥漫着质朴而深挚的情愫,打造成一首匠心独运的抒情诗歌范式。由于感人至深,令我爱不释手,拜读再三,回味无穷。反复品味这首长篇诗作的神奇魅力,我认为,其特点如下。
一、发掘亮点,凝聚情感。
诗是文字的精华,亦是文字的艺术。要想写出一
首情感真挚、打动人心的诗歌,必须要用心体验生活,发掘其中的美好和感动。左元龙先生在“开篇”中,深情地写道:“郑子明……我们的好县长、好书记,您一定不舍得走远。看看,再仔细看看,看看那巍巍吕梁,莽莽太行;看看那层峦耸翠,叠嶂绿染;看看那隰县、大宁、蒲县,特别是那苍茫的太岳大山。您当年撒下的那一串串脚印,深深浅浅,像金子般烁烁闪闪。”这种“身入”“心入”“情入”的表达方式,令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情感冲击力!
郑子明,出生于1915年,山西稷山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前曾担任中共稷山县二区区委委员、书记,晋西南工委、十地委、乡宁县秘书、区长。解放后,先后担任乡宁县政府科长、副县长,赵城县、蒲县书记处书记、县长。1958年12月,走马上任安泽县县长,后来担任安泽县委代理书记。他不论走到哪里,均把履职足迹深深地印在荒岭秃山,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一片片绿色。左元龙先生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以时为序,纵横驰骋,把郑子明书记的闪光足迹呈现在读者面前,字字句句,凝聚着一份真情。至于他与郑子明书记,是否熟悉,是否有交情,我不得而知。单就他用一种深入生活的态度,去观察、去感悟、去搜寻郑子明书记工作中的点滴闪光之美,从中得到灵感,为自己的诗歌注入真实而深沉的情愫,便值得学习和称赞!
二、忠于历史,彰显真实。
忠于历史的意义,在于彰显真实,让历史的瞬间美好变成永恒的记忆。左元龙先生在“吕梁山的呼唤”开头,便写出了郑子明书记的历史与荣耀:“您脚踏着抗日战争的尘埃,肩披着解放战争的硝烟,迎着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坚定地挑起建设新中国的重担。那时您还是风华正茂的青年,却是一名经历了战火淬炼的共产党员。”简短精炼的诗句,忠于了历史,彰显了真实,让人心生崇敬!在《太岳山的呼唤》中,他又写道:“一纸调令,您背起了行囊,骑上毛驴,告别了苦心经营的蒲县,义无反顾地扎进了太岳大山。”“光秃秃的‘和尚岭’让人瞠目;‘大豁子’沟深崖险惊魂瞪眼;更有那‘柳罐水’令人汗颜。”“‘安泽富,广植树’,荒山绿化,生态改善,这就是您的施政理念。”他用如椽大笔,把昔日的境况真实生动地在读者面前铺陈开来。
左元龙先生的诗歌,始于生活真实,终于艺术真实。记得有一位著名作家曾说过:“作家没有真情实意,是应该无路可走的。”这话精辟,其表达真情实感与诗歌写作中的“艺术真实”,是相辅相成的。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运用艺术的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文、言之有韵。
左元龙先生这种忠于历史、忠于现实、忠于人性的笔法,闪烁着真实的泪光。这泪光,是他不浮躁、不功利,以真情实感介入历史与现实,具有可贵的作家意识的精神之光。他对郑子明书记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精神认识和理解是深透的。他的作品,不是对历史和现实的简单描述,而是在历史和现实基础上的艺术加工。这首长诗,是集“思想性、真实性、艺术性、阅读性”于一体的优秀作品。
三、手法多元,妙笔生花。
在多元文化相互融会的今天,诗歌艺术的发展,是一个在其它成熟的姊妹艺术门类中,吸取营养,取长补短,从而不断创新、提纯和成熟的过程。我一直认为,要想使自己的诗文富有文采,手法多元,是方法和途径之一。
左元龙先生的长篇诗作,手法多元,妙笔生花。比如:“苦战五年,山青了,水绿了,洗涤了战争疮瘢,画出了秀美山川。”诗中的“洗涤”“画出”,是夸张之语。用“言过其实”的夸张修辞手法,有效地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强调了语气,烘托了气氛,强化了情感,引起了读者的联想和情感的共鸣。比如:“树寄托着您从政为民的情愫,树承载着您那绿色的心愿。”“寄托”“承载”,采用的是拟人修辞手法,把树赋予人的思想和情感,启发读者去想象,令诗作更加形象生动。比如:“人山人海,红旗漫卷,热火朝天,何其壮观!”采用的是气氛烘托修辞手法,通过创造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体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主题和情感,真可谓妙笔生花!
在运用修辞手法的同时,左元龙先生还注重了“贬词褒用”:“ 您真的是‘死不改悔’,百折不挠,撞了山崖也不知返。”“死不改悔”本来是一个贬词,他却靠着“百折不挠,撞了山崖也不知返”的词语配合,变“贬”为“褒”,其多变的艺术风格和高超驾驭文字的能力跃然纸上。
四、意韵悠长,涤荡心灵。
左元龙先生的长篇诗作,妙语连珠,句句精彩,意韵悠长,涤荡心灵。最后一部分“余韵”,是他的画龙点睛之笔。结句绝妙,全诗尽活,顿然生辉。
读完“松涛阵阵,汾水潺潺”,我脑海幻化出当代著名作家杨朔《泰山极顶》中的情景:“坐在路旁的对松亭里,看看山色,听听流水和松涛。”风神摇曳,意韵悠长,是何等的惬意啊!读完“荣誉和奖杯纷至沓来,鲜花和掌声在周围飞旋”,我眼前浮现出郑子明书记,满脸笑容地站在领奖台上,举着奖杯,展示着获奖证书的画面!读完“您的心血和汗水,已化作霞光璀璨。您走过的万壑千山,早已绿荫蔽天”,我仿佛看到郑子明书记踏过的山峦,已被霞光抹上了迷人的橘红色;我仿佛置身于那片松林、秀水之间,静心聆听,传进耳朵的是那深情的呼唤:“郑书记呵,您不能走远。”“郑局长,您不能走哟!”一声声深情的呼唤,听得我心碎,听得我泪眼婆娑,那是人们对郑子明书记无限的思念之情啊!这跨越时空的一声声深情呼唤,似天籁之音,涤荡心灵,令逝者欣慰,令生者充满坚定的信仰力量!
每每阅读左元龙先生的这篇长诗,均给我一种“语绝而意不绝”“言尽而意无穷”的感受,指引我走进一个雄深雅健、意韵悠长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先生精深敏捷的思虑与殷切坦荡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