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友明的头像

王友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18
分享

观瞻武祠说大郎

因战友嫁女,去了一趟河北清河,我有幸观瞻了武植祠。武植祠,位于县城东4公里处的一个村子南方,这个村子名叫武家那。武家那村外,绿树红墙掩映之下,有一座风格古朴的院落,这就是武植祠。

众所周知,在《水浒传》《金瓶梅》中,有武松和武大郎一对亲兄弟。武松高大威猛,是打虎英雄,而其兄武大郎,身不足五尺,相貌丑陋,人称“三寸丁谷树皮”。然而,大郎却找了个漂亮老婆潘金莲。经过王婆的牵线搭桥,与西门庆大官人勾搭成奸,成为一个伤风败俗,谋害亲夫,出墙红杏的淫妇。数百年来,武大郎与潘金莲几乎成了丑陋与淫荡的代名词。但观瞻完武植祠,听完了讲解,我发现历史上真正的武、潘实际上并非如此,他们是一对被冤枉的人。

《水浒传》中说:“武大郎,清河县人氏。”其实,武大郎原名武植,与《水浒传》中描写的相貌丑陋的矬子形象完全两样。武植,字田岭,人称之为“大郎”,明朝永乐年间清河县武家那村(古称孔宋庄)人,祖籍是山西晋阳郡人,元代由山西迁至河北清河武家那村。武植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他聪明好学,曾做过染房学徒,深得老板赏识。他知识渊博,能文善武,中年中进士,任山东阳谷七品县令。他为官清廉,除暴安良,深得百姓爱戴。1946年初,武植墓被掘开时,发现楠木悬棺。根据出土的武植骨殖推算,其生前身高至少身高1.8米。由此可见,历史上的武植根本不是“三寸丁谷树皮”,也根本不是卖炊饼的。这与施耐庵笔下的“三寸丁谷树皮”的形象根本不符,历史事实与文学作品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正是武植墓被发现,才揭开了武大郎的真相。

据黄金庄《潘氏家谱》记载,宋末就有潘氏居住,因为过去常年闹水灾,这里地势较高,从未受患,并且土壤肥沃,集市繁荣,堪称“宝地”,故名黄金庄。武植的妻子就叫潘金莲,但她的性格和人品,与《水浒传》中的描写,简直是判若两人。潘金莲并非是淫荡不羁、毒杀丈夫的淫妇,而是一个远近闻名,识文断字,温柔贤淑的女子。其父在朝为官,家境殷实。武植的家境贫寒,年轻时在潘金莲家中做工,时间一长,她觉得他为人正直,又有才华,便毅然决然地嫁给了他(当时武植还没有中进士)。武植取得功名之后,他们更是夫唱妇随,感情一直很好,潘金莲是一位典型的知书达理的贤妻良母。《水浒传》描写的是北宋徽宗时,以宋江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而武松、武植(大郎)和潘金莲,均生活在明朝永乐年间,年代也对接不上。

那么,这种错位是如何造成的呢?有人提供了这样的情节,武植有一位少年同窗,早年一直资助武植,直到他金榜题名。后来,武植的这位少年同窗,名落孙山,不幸家中又着了大火,便求助于时任山东阳谷县令的武植。他来到阳谷县一住半月,因武植忙于政务,无暇顾及,只是来时见了一面。这老兄以为武植故意避而不见,一气之下返回清河。一路之上,为泄私愤,他在树上、墙上写了很多武植的坏话,还画了很多讥讽武植的图画。回到家中,只见一座新房已经竣工。一问妻子才知道,原来武植得知其不幸遭遇后就派人送来银钱,并帮着盖好新房。这老兄懊悔不已,急忙赶回阳谷,把他一路所写所画全部涂掉。谁知“好事不出名,坏事传千里”,这些东西已被同代的施耐庵看到,写进了那部千古传诵的《水浒传》中,流传天下,由是铸成了武大郎、潘金莲的千古奇冤。

但凡前来观瞻者,了解到真相后,无不为武植、潘金莲夫妇鸣冤叫屈。昨非轩居士便写过一首《题武植祠》的诗:“千年冤案第一桩,此大郎非彼大郎。潘氏本为贤惠女,武植更具义侠肠。华居易建瞒乡友,毁谤难收布四方。处世做人皆有道,施家应悔著文章。”

2009年12月18日,施耐庵的直系后人施胜辰(河北省著名书画家),专程来到清河县,代表先人向武氏后人表达歉意,为武植、潘金莲造像。他还倾情画出十几幅画像,在每幅画像上赋诗一首,为武植正名,并真诚地写下一首《道歉诗》:“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无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累世因缘今终报,正容重塑展人间。武氏祠堂断公案,施姓欠账施姓还。”读罢《道歉诗》,我不禁由衷赞叹:“施胜辰先生,真乃有担当、有抱负、有智慧、有才华的至情至性之人!”

武植(大郎)、潘金莲夫妇,遭受不白之冤数百年,令其饮恨九泉,痛惜斯哉。幸而,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施胜辰先生诚挚道歉,还他们一个清白,告慰武公潘氏,以示后人,功莫大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