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友明的头像

王友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01
分享

文字缘同骨肉深

午休时,我总喜欢躺在床上,刷一会儿手机,看看可心的文章,好友的动态。

那天,一打开微信,我便在“订阅号”里看到,“新锐散文”平台头条推出“签约作家”叶沉(本名翟明辉)的作品《忘年交》。我急忙打开链接,仔细阅读,原来书写的是他与上海作家陈广伟大哥,从相识到相知,进而成为忘年之交的故事。两位作家都是我未曾谋面,但文字交往多年的好兄弟,读起这篇文章,自然倍感亲切。一字一句心连心,一言一语总关情,在我内心深处产生了共鸣。

情由心生,我立刻点赞分享了这篇文章,并写下留言:“广伟大哥、明辉小弟好!读了明辉小弟这篇文章,十分感动!这是一种难得的缘分,更是一种难得的情感,当倍加珍惜!由此,让我想起了我的忘年交。我的大哥籍俊杰,今年已年过九旬,原来是《人民公路报》社长兼总编,后来到中国记协工作。我们交往35年,情同手足。期间,经历了风风雨雨,情感历久弥坚。祝福您和明辉小弟的情谊,与日月同辉!”很快,陈广伟大哥便回复道:“友明兄弟:其实您又何尝不是我的挚友和贵人呢!自从认识您以来,我在‘新锐散文’平台所发的每一篇文章,您都予以关注并在第一时间给予鼓励和肯定,总是写下数百字的留言,进行条分缕析的评论。您的所有文字都充满真情实意,浓浓的关爱欣赏之情,溢满我的眼底和心头。多年来,您笔耕不辍,发表了大量优质散文,让每一位阅读者如沐春风,受益良多。您在繁忙的创作之余,总是满怀激情地倾注心血,给予文友们种种帮助和提携,为他们的文章写下了无数留言和评论……您对文友的真诚和满腔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认为,您的这些善举,是大多数作家难以做到的。纸短情长,我对您的高风亮节,很难用一两百字尽数表达。我特别期待,您在方便时来沪旅行,让咱们哥俩把盏畅谈,尽情释放内心的情怀,我时刻期待您的到来!”我随即回复说:“大哥好!看到您这情感浓郁真挚的回复,心情格外激动!说句实话,您是我非常尊重和敬佩的大哥!不论是您的为人处世之道,还是您的笔头文采,都是值得我学习和敬仰的。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想与您见面,畅叙友情,只是事不凑巧,几次擦肩而过,未能随心!等有机会一定去沪拜访,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祝大哥身健笔丰!”大哥再次回复道:“谢谢友明兄弟!见面时畅谈吧!”

咀嚼着陈广伟大哥情深意笃的话语,龚自珍《己亥杂诗》中“文字缘同骨肉深”的句子涌上心头。同大哥相识7年来,正是文字上的交往,使我们结下的情缘,如同骨肉之情一样深厚。

记得2017年10月1日,“丝路新散文”平台,推出陈广伟大哥的文章《“富农”良爷》。那时,我对大哥的名字还不熟悉,是他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了我,便笔随心动地写下留言:“这篇文章,本来早就拜读过了,感慨万端,也想着要留言,只是看到那么多的文友留评,且个个精彩,便有一种‘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觉。于是乎,就放弃了。今天晚上,再次拜读,依然感慨万端,有一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觉,便想说上几句。文章的成败,在立意。怀旧散文能不能吸引眼球,关键在选题。因为,主题是文章的灵魂。这篇文章,选题很好,以一个知青的亲历和视角,选取了特殊年代、特殊时期的事例,带给广大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的是一个新奇的感受。因为,阶级成分的取消已经过去了数十年,在年轻人的记忆里是一个空白。此文,填补了年轻人了解成分论的空白。加上是作者的亲历,便令人感到真实可信。娓娓道来的叙事,使文章内容饱满充实;场景描写的栩栩如生,有效深化衬托了主题;后记的抒情流露,平添了感染人、打动人的情愫。这三者的有机结合,互为作用,使文章达到了最佳效果。”

此后不久,我和陈广伟大哥便互加了微信,因他稍大我两岁,我就称呼他大哥。大哥告诉我说,这篇文章,是他第一次给“丝路新散文”平台投稿。就是从这第一次开始,我们相识相知,成为一辈子的文坛好兄弟。自此,但凡大哥有文章推出,他就会第一时间私信给我。我也会第一时间点赞分享、深情留评。

2017年11月初,“丝路新散文”平台,相继推出陈广伟大哥的文章《师恩如山》(上下)。我潜心拜读,真情留评:“大山,具有着高耸挺拔、深沉有力、稳定厚实而威严的性格。许多人都把父爱比如大山,我也曾写过长篇散文《父亲是座山》,在中国作家金秋笔会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但是,像作者用《师恩如山》作为题目,来追忆老师关怀关爱之情的文章,还是不多见的。仅这个题目就足以证明,作者与恩师之间情同父子的深情厚谊。读了文章,让我感受到,这个题目的恰如其分。作者用一腔深情,分上下两篇,详尽记述了金志浩老师对自己关心关爱的点点滴滴,抒发了自己对老师的怀念之情,感恩之意,读来令我动容!文章尽管长点,却没有一点累赘,那纯朴的语言,笃诚的情感,始终牵扯着我的情感丝线,深陷之中,难以自拔。从字里行间,我不仅读出了金老师的伟大无私,而且也读出了作者重情重义的优秀品质。文章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平凡的故事中,所彰显的如此重大的意义;平凡的职业里,所彰显的如此闪耀的光芒;平凡的教师身上,所彰显的如此巨大的魅力,让我无比震撼。冰心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了一切。’踏上三尺教台,老师们就是为实现这一切而努力着,他(她)们带着一颗为学生服务的心走上讲台,就像一位父母亲一样,嘘寒问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也关注学生的生活,更关注学生的未来。这些,看似平凡,却很伟大。由此,使我重新去解读‘平凡’二字的内涵:平凡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也让我重新认识师生关系: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文章充满着正能量,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事后,我数了一下,文章留言共有153条,可大哥却对我的留言青睐有加,高看一眼。我清楚,这是兄长对愚弟的鼓励、鞭策和厚爱!

时隔月余,陈广伟大哥的文章《微信里的那些事》,在“新锐散文”平台推出。已迷恋于微信的我,觉得这个题目很吸引眼球,马上打开拜读。读完文章,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一口气写出近300字的留评:“大哥的文章,把微信时代的利弊等方方面面,总结得淋漓尽致。如今,真的是全民微信时代了。无论在公交车上,还是地铁上,或者等待的过程中,你看到的不只是年轻男女对着手机说一段话,眉宇间透着掩饰不住的笑容,你还可以看到老年人,同样做着这样的动作,同样有着类似的表情。微信的出现,算得上一种新型网络聊天方式的诞生,是一个相当伟大的发明,我们庆幸赶上了这个伟大的时代。但是,微信朋友圈鱼龙混杂,消息传播有真有假,需要慎重对待。我的原则是,微信微信,微微相信,不可全信。尤其是对那些不实信息,决不理睬,决不传播。在微信朋友圈里,也要结交真正的朋友,对不良之人,不诚之人,就要及时淘汰。”对我的留评,大哥自然又是一番褒奖!

陈广伟大哥的文章《我有个兄弟叫逸仙》,在“新锐散文”平台一推出,便使我眼前一亮。我明白,这自然是借鉴了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非常巧妙的设计。我这样留评:“大哥的这篇文章,是用心用情凝结的文字,读之,感人肺腑。我一直以为,写作时,就要把浓郁的情感注入笔端。你写出来的情感散文,必须要首先感动你自己,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够去感动别人。事实的确如此,如果一个散文家是流着眼泪写出来的散文,一定会感动广大读者。因而,没有情感的散文,就不算是好散文。我这里是专指情感散文范畴而言的。我的情感散文,就遵循了注入情感因素的原则,每一篇都是有感而发,缘情而抒,一字一句都是从心底里流出来的。也就是说,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淌,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真实的自我。大哥的文章,叙述自然平实,没有太多的文学语言,更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情感是真挚的,浓郁的。这说明,大哥是一个性情中人。所以,令我感动,令我钦佩!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要是情投意合的兄弟姐妹,就必须倍加珍惜这种缘分,把这种缘分藏在生命的最深处!”大哥看到留评,随即写出鼓励之语:“老弟的高风亮节,令我钦佩至极!您帮助了众多文坛后起之秀,您的高尚情操,让人感动不已!”读着大哥的真情文字,我心里涌动着一股感动的溪流!

别看陈广伟大哥年逾古稀,其思维远超于常人。他的《散文的危机与新生》,一经在“新锐散文”平台推出,就引起了圈内的广泛好评。我肯定不能袖手旁观,在繁忙之中写下留评:“柏老师是散文大家,也是理论大家,其文章有着鲜明的特质,我读过多篇,只有欣赏赞叹的份儿,从没有留评的勇气。大哥却以敏锐的视角,围绕着柏老师的散文讲座,对《散文的危机与新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其才智与勇气,令我钦佩!文章中列举的‘当前散文危机的种种表现’,切中时弊,引人深思。我认为,大哥通过‘危机与新生、当前散文危机的种种表现、散文的新生与希望’三个层面,所作条分缕析的揭示与总结,给我以极大的启迪和教益!文章最后提出的11个课题,也具有参考的价值!”

曾国藩有语:“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我十分庆幸,今生能与睿智的陈广伟大哥,同耕于文学的田园!

陈广伟大哥的散文取材非常广泛,但均是用心用情用功之作。当内陆热播剧《都挺好》,引发收视狂潮的时候,大哥亦是“追捧”者。“新锐散文”平台推出他的剧评《都挺好》,令我感动倍至。于是,我用心用情用功留评:“许多人都很喜欢看电视剧,包括我也一样。但是每一次看完电视剧之后,总是会感受到自己有了很多的收获和感想。可是,当提笔书写,想要和别人分享的时候,却不知道要从何说起。读了大哥的剧评,深受感动,也深受启发。从剧评的一字一句来看,大哥看剧是用心用情的,写评更是用心用情用功的,且特别睿智,把电视剧《都挺好》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分析得非常全面、到位。评文不仅情感饱满,而且充满着哲思,如果不是深思熟虑,不是性情中人,是不会写出这样的剧评来的。目前,我们国家已经进入到一个老年社会,这部剧符合社会实情,切中了时弊,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大哥的评文,更为这部剧作了特别好的注释,把一个‘孝’字,根植于读者的心里和生命中!”

智能手机,对当代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人每天的生活,始于手机,也终于手机。面对这种情况,陈广伟大哥大声疾呼《关闭手机24小时》(“新锐散文”平台)。这的确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我顿时觉得心里沉甸甸的:“大哥的文章所触及的问题,不是个性问题,而是共性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文章确实写得好!大思路、大视野、站位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与警醒启迪作用!其眼光是超前的,思路是新颖的。关闭手机24小时,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要做到是非常困难的。如今,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许多人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这个倡议,真的值得大家深思!”说真的,对大哥这种直抒胸臆、直抵人类灵魂深处的率真语言,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浩然正气,这种对社会负面作出如此酣畅淋漓的改进倡议的勇气,着实令我感佩,令我激赏,令我赞叹!

苏轼曾说过:“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读了陈广伟大哥的《关于读书和写作的断想》(“新锐散文”平台)之后,我感同身受:“大哥写出这篇文章之后,就已经让我先读为快了,并且对其中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交流。对文章里的观点,我是深表赞同的。我也相信,这篇文章推出后一定会给广大读者以启发与激励!有的观点,还是比较新颖的,且结合实际紧密,具有指导性!了解到这篇文章的推出过程,我对大哥的为文风格和为人品质,更加由衷敬佩!他一丝不苟的作风与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效仿!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似乎看到了他伏案写作、深刻思考、翻阅资料、斟酌语句的不倦身影!这篇文章是他的经验总结,是他的人生感悟,更是他发自心底的生命呼唤!”大哥的文章,无意之间对苏轼的诗句作了诠释。勤奋读书与扎实写作的基本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真正领悟到知识的精髓,使文章富有神韵;若无深厚学识,终难写出佳作,更无人生大境界。

从事情感散文创作多年,我始终遵循一个原则:真情流露,缘情而抒,让文字从心底里自然流露出来。陈广伟大哥的《淑敏,你永远活在大哥的心中》(“新锐散文”平台),便是如此。我含泪写道:“读了大哥的文章,我心里充满悲痛。这篇文章,大哥用纯朴细腻的文字,深情款款地追忆了与荆淑敏妹妹交往的点点滴滴。真的是情深深、谊浓浓、字字血、句句泪啊!惊悉荆淑敏妹妹去世的消息,我同样不胜悲伤!尽管我与荆淑敏妹妹不曾谋面,却神交已久,她称我为大哥,我喊她为小妹。我在《北极光》杂志上稿,是她牵线搭桥的结果。滴水之恩,当铭记终生,我永远记着她的好。唯愿荆淑敏妹妹一路走好!在天堂一切安好!!幸福快乐!!!”写散文就是要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才会展示给读者一个真实的“自我”。

一个初秋的深夜,陈广伟大哥把“新锐散文”平台,刚刚推出的文章《离天最近的地方》发给我,并嘱托:“请您批评指正!若能留言评论,我不胜感激!”拜读大哥的文章,既开眼界、涨知识,又愉悦心情、得到享受,自然要认真对待。我如此抒发心情:“夜读大哥的文章,我被深深地陶醉了。突然间,那首歌响在耳边:‘高高的雪山顶上,雄鹰在自由飞翔,我站在离天最近的地方,手捧天堂的纯香,圣洁的布达拉宫充满吉祥,酥油茶处处飘香,洁白的羊群洒满藏香,牧歌飞向远方,拉萨河静静地流淌,阿妈背水歌唱,格桑花开满山岗,阿爸远去的方向……’我眼前顿时浮现出一个美丽的画面。这样的画面,是大哥用深情优美的笔触描绘出来的。我一直都有西藏之行的心愿,只是由于身体欠佳,错过了几次文友相约、参加颁奖典礼的机会。今天,阅读文章,感受西藏的魅力,也算是了却了我的一桩心事。大哥的文字,魅力四射,触动心弦,给我以美的享受!同时,通过大哥的文字,我感悟到西藏文化的深厚底蕴。西藏,真的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至今,我的这段留评,一直处于置顶位置,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与鞭策。

10天之后的上午9点30分,陈广伟大哥又把“新锐散文”平台,刚推出的《离天最近的地方(一)——我的西藏之旅》发给我,还写了这样一段话:“友明兄弟:您好!这篇按时间顺序是《离天最近的地方》的第一部分,所以在标题后面专门标注了(一),是描述西藏山南地区和拉萨大昭寺、八廓街、布达拉宫的内容,刚刚由‘新锐散文’平台发布推出。前几天您阅读留言的那篇,其实是文章的第二部分。但是先于第一部分出炉。这篇还望您抽出宝贵时间阅读赐教。万分感谢!”为大哥的文章留评,我不能缺席:“拜读了大哥的文章,我深受感动。在挚友刘达明的诚挚邀请下,他和太太及女儿女婿同去西藏,挚友早就等候在机场,献上藏族的最高礼遇——洁白的哈达。安排在最好的大酒店住宿,制定了一条旅游路线,接风洗尘时,竟然还记得他的生日……仅仅开头的那些文字记述,就抓住了我的心。我觉得,字里行间流淌着一条真情的溪水,叮咚有声,拨动着我的心弦!什么是挚友,这就是挚友,情同手足,心灵相通,肝胆相照。人生之中,若能拥有几个这样的真正知己,是缘分、是幸福,当倍加珍惜。内文通过‘高原反应’‘幸福的转经筒’‘布达拉宫’3个景点的描写,把西藏景点的独特韵致、深邃内涵,跃然眼前。文字朴实、生动,场景清晰、鲜活,情感充沛、笃诚,可谓是情、景、事、趣、理之集大成者。”我的留言被精选后,大哥及时发来微信:“友明兄弟啊!您那么忙,却又那么快就写了留言,实在让我感动不已!”我回复说:“忙中偷闲,也是学习大哥为人为文的经验。”我说的是实话,并非恭维。恰如叶沉在《忘年交》中说:“在与大哥的交往中,我的眼界、识见乃至格局都远非往昔可比。”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我和陈广伟大哥,就属于这样的朋友。有些话题、看法不一致时,我们就在微信里争论起来。尽管争论得“面红而赤”,却从来不伤害感情。

一个夏日,陈广伟大哥发给我一篇文章后说:“友明贤弟:您好!这是我刚刚完成的一篇文章初稿,恳请您抽出宝贵时间帮我看看,还存在什么问题。若能提出修改意见更好,以便我进一步修改润色。有劳之处,容当后谢!”拜读过文章,我直言不讳地说:“大哥好!您的文章我拜读了一遍。恕我直言,感觉有点泛泛而谈,没有明显的特点。究竟想表达什么主题?直到最后才知道,原来是对那位大学教师显摆自己别墅书房的反感。这样的事情司空见惯,没有多少反击的价值。我倒是觉得,您完全可以把从购书、藏书、读书过程中的教益,尤其是对人生的改变和提升,好好总结一下,会达到启人心智、授人以渔的最佳效果。一孔之见,仅供参考!”信息发出的瞬间,我心里忐忑不安,生怕大哥生气。不一会儿,收到大哥回复:“非常感谢友明兄弟的意见和建议!您的意见十分中肯,我将按照您的建议,掐头去尾,把大学教师豪华书房的内容全部删除,加进兄弟提到的那些内容。谢谢兄弟百忙中阅读拙文,而且提出十分有价值的修改意见。”读着这一字一句,我的心释然了。我切实感悟到,友谊是天地间最可宝贵的东西,深挚的友谊是人生最大的一种安慰。

有人说,真正的朋友,是不远离,不打扰。我认为,不远离是对的,不打扰未必确切。只要是真正的朋友,不必存有打扰之虑。陈广伟大哥把“新锐散文”平台推出的《煌弟“陛下”》发给我时,已经是凌晨1点48分了。我大致浏览了一遍,便熄灯休息了。翌晨,我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拜读大哥的文章,认真书写留评:“大哥的这篇《煌弟‘陛下’》,具有着幽默风趣的魅力,闪耀着睿智的光芒,流泻着醉人的色彩。仅仅4个字的题目,便洋溢着美妙的意趣,醉人眼眸。他开门见山地写道:‘戴煌先生是我的老朋友,我比他虚长几岁,多年来一直称呼他‘煌弟’,这个称呼既亲切,又跟‘皇帝’谐音,带着几分诙谐和调侃。’这既是对题目的诠释,又是对内容的铺垫,一举两得。大哥与煌弟相识相交相知,缘于投稿、编稿。相识贵在相知,相知贵在相助,相助贵在相守。他们一个是睿智的作者,所写短评,视角独特,目光犀利;一个是睿智的编者,明辨是非,勇于担当。这是一对志趣相投的性情中人,成为知己朋友是自然而然的。大哥笔头仗义执言的文人气概,煌弟肩头刚正不阿的神圣职责,同样令人钦佩!令人赞叹!!正能量,是他们笃诚情感的内核。读着这篇文章,细嚼着一字一句,我感同身受,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往事。我与《山西工人报》‘众声周刊’编辑赵学军的交往,同大哥与煌弟的交往一模一样。当年,我曾写过一篇随笔《批评也是生产力》,几家报纸的编辑,因语言犀利,不敢发表。当我投给赵学军时,他二话没说,原文发表,引起反响。故而,对于大哥撰写此文的心情,我非常理解。行文最后,大哥真情宣泻:‘我早已准备了各种好酒,只等煌弟来上海和我一醉方休!’这跃然纸上,铭记心中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写出这近600字的留评,我依然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条留评精选之后,获得16个赞,处于置顶位置。

陈广伟大哥如是说:“友明贤弟,看了您的评论,我热泪盈眶!您在眼疾未愈的情况下,撰写了那么深情厚谊的留言。您不愧为我的良师益友,也是我认识的文友中名副其实的大家。再次感谢友明老师、兄弟、挚友的厚爱!”相隔两天,大哥又发来微信说:“友明老弟:您好!我在‘新锐散文’平台发了一些文章,每一篇您都做了精彩留言,我的朋友、同学、同事中凡是阅读文章的,都看过您的评论,有不少人已经知道您的大名,所以您的评论刚刚出来,就有十几位点赞的。仅仅两天您的留言就跃居所有留言的第一位。看来我的亲朋好友还是有眼光的。您说是吧?”我回复说:“大哥好!我已经看到了,点赞的人不少,这条留言后来者居上被置顶,这正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为文友们留言,我都是用心用情用功的,为大哥的文章留言,更当如此。大哥是我钦佩并尊重的人,一定不能应付。”

这些年来,陈广伟大哥对我的文章,亦是精心阅读,真情留评。这里仅选择3条留评,以飨读者。

2020年8月12日,我的文章《我与林非老师的书信情缘》,在《河南文学》平台推出后,陈广伟大哥深情留评:“散文写作,特别是描写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介绍人物思想,叙述人物经历的散文,作者的真情实感是第一要素。当然,确立正确的主题,熟练运用写作技巧等等,也是写好一篇人物散文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否则就很难塑造出令人信服,且难以忘怀的人物。友明老师写过大量描述人物的散文,无论是写父母亲人、写同事师友,或讴歌抗疫英雄,每一篇都充满真情实感,真正地用心用情用功去写好每一个人物。《我与林非老师的书信情缘》是友明老师的又一篇人物杰作。文章将林非老师的虚怀若谷、礼贤下士、爱惜勉励后学晚辈的高风亮节,以及博大情怀,描写得栩栩如生,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情不自禁地跟随着作者肃然起敬。其实,作者和林非老师是惺惺相惜的忘年之交,是以心换心的知心好友。从文章和林非老师的书信里都能深切体会到。我期待友明老师的佳作源源不断。借用林非老师信里的一句话“祝在‘健康第一’的原则下,写出佳作。”这条留评,获得39个赞,处于置顶位置。

2021年5月11日,我的文章《拼将心血为非遗——董文达﹝平阳记忆﹞序》,在《海河文学》平台推出后,陈广伟大哥第一时间阅读留评:“我与友明老弟结识于‘新锐散文’平台,他是一位笔力雄健,精力充沛,笔耕不辍,热情洋溢,乐于助人,言必信,行必果的军队转业干部,又是一位永不停歇的文学创作者。友明比我年轻两岁,一直谦逊地称呼我大哥,对我也是关怀备至,经常嘘寒问暖。我每次在平台发表文章,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认真撰写评论,并在文末留言。每当翻看自己以前的文字,总能看到友明和其他亲朋好友的评论留言,心里都有一股暖流涌动。友明兄弟为同为退役军人的董文达先生《平阳印记》一书作序,既是出于对老战友的支持和尊重,也是对临汾市“平阳记忆”文化工程的响应,更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和推广的一份奉献。董、王二位在传承保护非遗文化方面都堪称功莫大焉。在服务大局,助力文友等等方面,友明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这条留评,获得11个赞,处于置顶位置。

2023年2月8日,我的文章《“斗酒学士”的别样人生》,在《河南文学》平台推出后,陈广伟大哥又是在第一时间阅读留评:“我一直十分钦佩著名散文家王友明先生的为人和为文。他谦和大度,对人真诚,乐于助人……几十年来笔耕不辍,锲而不舍,孜孜以求,著述颇丰。他是我认识的作家中最为勤奋刻苦的一位。如果把写作散文比喻为悠闲自得的散步,那么友明先生却是在人生道路上孜孜不倦地慢跑了半生,他是个不知疲倦的‘马拉松运动员’……我阅读过友明先生的不少散文作品,大多是描述他所经历的种种人事中感人至深的片段。今天看到他的近作《‘斗酒学士’的别样人生》,顿感耳目一新。此文是记述他的王氏先祖大诗人王绩(585—644)的。这篇文章比较长,在这儿仅引述两段文字:‘王绩是一位堪比陶渊明的隐士,被后世公认为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之一,扭转了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的诗歌史上,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性格里带有六朝文人的余韵,洒脱、放荡、不羁,尤其嗜酒,能饮五斗不醉……’他一生嗜酒,才高八斗,却对充当朝廷命官嗤之以鼻,尽管被多次委以重任,却又多次拂袖而去……在这里,我就不再剧透了,还是您认真阅读文章吧!”这条留评,获得25个赞,处于置顶位置。

从上述3条留评均被置顶便可以看出,陈广伟大哥为我的文章留评,是何等的用心、用情、用功!

近几年来,陈广伟大哥由于年龄和眼睛的关系,写作的少了,但对我的关心和牵挂却没有少。

有一天,陈广伟大哥给我发微信说:“我建议每两个月写一篇,既可满足写作欲望,也能调养生息,不至于过度劳累。人的一生,70岁左右是比较脆弱的阶段,闯过75岁,到了80岁,反而会逐渐适应,舒舒服服安享晚年了。另外,要学会扩大兴趣范围,搞点其他活动,适当转移对散文写作的注意力。给朋友的文章撰写评论,或留言,也可婉言谢绝。要学会‘自私’一点,对自己爱惜一点。”

自此,陈广伟大哥不断发来叮嘱的话语:“老弟已经70岁了吧?也要适可而止啦!不要整天都在小跑,应该改为闲庭信步了。老弟已经成功了。再不知疲倦地奔波劳碌,会影响健康的。恕我直言,我不善于拐弯抹角。”“您对自己要求太高,到了一定的年龄必须适可而止,尽可能减轻写作压力。”“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为了所有的亲人,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若有文友相托,就说明自己眼睛不太好,不能用眼过度,能推就推掉吧。”“我们现在这个年龄段,距离人生终点已经并不遥远。要真正想得开,别再整天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不舍得玩,不舍得花钱,银行里存款再多,今后都不是你的。一是适当健身,基本保持健康状态;二是舍得花钱买高兴、买愉快;三是别为小事烦恼,不为不值得的人生气,认准的好朋友就要经常来往。吃吃喝喝,说说笑笑,聊聊所见所闻,说说心里话。要争取活得更自由、更体面、更惬意。当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没有怨恨,没有遗憾,只有完全轻松愉悦的心情(有感而发)。”

读着陈广伟大哥送来的关爱话语,暖心叮嘱,我激动得不能自已。那一刻,充满我心头的,除了感激就是感动!

诸葛亮曾经告诫后主刘禅说:“要‘亲贤臣,远小人’。”孟母曾经为让孟子好好学习,3次搬家,最终搬到私塾的旁边,孟子才好好学习。晚清名臣曾国藩对交友这件事非常重视,他谆谆告诫子女:“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鲁迅先生曾送给瞿秋白一副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短短16个字,折射出他们的旷世知己之情。

人生难得是挚友。令我欣慰的是,行走在文学逐梦的路上,结交了诸位挚友,建立了深厚感情。陈广伟大哥,便是其中的一位。我坚信,在文字交往的过程中,只要倍加珍惜每一位真诚携手相伴的文友,就一定会达到“文字缘同骨肉深”的美好境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