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雪夜彭城的头像

雪夜彭城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9/27
分享

喳链子


喳链子就是蝉。

最近才想清楚,故乡人为何把蝉叫做喳链子。

“喳——”蝉是这样单调的叫着的,这是雄性。另有一个品种的蝉,个头很小,身体不呈黑色而是灰绿色,叫声是间歇性的,而且音调做规律性的高低变化,这就是知了。

蝉一生,活得不易。

埋在地里好几年,没有光明,没有朋友,没有同类间的交流,一次次的蜕变,终于熬到了出土的那天,那必定是一个夜晚,或许有月亮也或许没有,急匆匆,爬到树干上去,时间已到,阵痛开始,此时出现天敌也只能听天由命,挣扎了半个多时辰,一个白白净净的身体冒出来了,蝉翼嫩如玉,整个的身子令人爱怜。但大自然的规则常常是很残忍的,它必须在夜色未尽之前使自己的身子由白而黑,由稚嫩而老硬,翅膀必须纤维化到能顶住风雨的摧残的程度。否则,顷刻之间,它会成为鸟儿或松鼠的美餐。

接下来,雄性的蝉必须到处寻找爱情,挑一个地方,拼命的歌唱,那是心在呼唤。

餐风宿露,风月无边,这非常浪漫。但这样的日子非常有限,两周内必须完成交配,之后,夫妻双双安静地死去,抛尸野外,做草木的肥料。

但他们的爱情结晶,总有一枚、几枚,在某个日子里成为幼虫,随风飘到了地上,地上无法生存,只能钻到土里去,漫长而孤独的生命之旅又开始了。

蝉的宿命就是这样,这是共性。个性呢?谁说没有?比如隐忍的技巧和耐性,比如出土后的奔跑,比如栖身树木的选择,比如歌唱的拼劲和巧劲,比如和情人交配的温柔,比如遭遇凶险时的瞬间的有些特异的逃生做派。

我儿时是很喜欢抓蝉的,找一块塑料薄膜缝成兜状,绑在一根小竹竿的杪上,悄悄的靠近一棵树,树上一只雄蝉正唱得如醉如痴。缓缓的把塑料兜往蝉身上罩去,蝉受到惊吓,惊恐万状,就死命挣扎着舞动翅膀,这就非常容易地入了套。要是它能镇定到不理不睬,这个兜是罩不住它的,或者进了兜,不要试着飞去,而是急步爬出也行。害怕是生命的本能,积极作用是自觉回避危险,却也在很多情况下正是害怕葬送了生命。

被捕获的雄蝉,会拼命的嘶鸣,这正是顽童需要的,但很快蝉会声衰力竭,顽子就残害它,直至其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有心善的顽子不忍伤害蝉,见蝉不鸣了,就试着把蝉往空中抛去,雄蝉则会拼命飞去,鸣一声骂语,洒些侮辱人的尿滴。

雌性蝉是不鸣叫的,顽子不肯玩。所以少了许多阴谋和杀戮。

 

我童年的时候,高家湾师圆的夫人常到刘家女儿家做客,其女儿就是我叫做三娘的,我祖上棋盘屋失火后,黑人三爷就主动跟我的爷爷合伙买了寡妇细姑奶奶家的五树屋。就是说,三娘一家跟我家同在一个屋檐下。那个高家湾来的老太太长得很秀气,无俗容,想必在大户人家长大。衣着普通而有些特异。说普通,是其款式和颜色都是清末遗民的标志,仕林色对襟褂,便衣裤;说其特异,是她常穿一件皂色围裙,皂色围裙本不特异,特异的是她老穿一件围裙来女儿家做客,围裙是厨房里劳作用的,做客时穿着又是何用呢?

那围裙上有四个带链的银蝉,正在吊带和下摆的边角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移风易俗的,金、银不受器重,我们这些顽童,看了那四个银蝉也没有什么感觉。也从没有想过一个老太太长期穿一件有银蝉的皂色围裙是出于什么样的想头。我只是老想着那几个银蝉纹路的神秘,银蝉跟树上的蝉形状毕竟是不一样的。

对,这就是喳链子。就是带银蝉的链子。可见蝉在故乡原是叫做“喳”的,后来才把这类饰物叫做“喳链子”,再后来,“喳链子”又返回来成了“喳”也就是蝉的代名词了。

那个老太太,有些不甘平庸,她出身有些高贵,或许其娘家陪嫁的物件是“全副琅嫁”,不但洗脸、洗屁股的木盆是每块板都有一个红心的山里的老山材,陪嫁的棺材也必是十合的立缝。就连下厨房的围裙也是有四个喳链子的。世道大变,小家碧玉一夜间就成了柴门瘦妪,很多本该非常美好的东西一夜间被风吹得无影无踪。这很令人无奈,但人还得好好过,哪怕是,蹒跚着被缠过的小脚,跨水沟,过独木桥,去一个早已吐血死了的黑人家的泥屋里,听做包婢的女儿哭诉世道的艰辛。那屋里好多黄皮瘦骨的鼻涕虫,对她的到来是有些欢迎的,因为其风韵为鼻涕虫平凡的生活带来些莫名其妙的悸动。她必然会穿来唯一没被在破四旧时销毁的皂色围裙,四个带链的硕大银蝉上有她早年的芳华的残迹,她要让世人看看,世人懂与不懂,都只能这样了。有一个鼻涕虫,曾远远的指着那四个银饰,眯着眼,划几下脏脏的手指,说:喳链子,喳链子!或许,芳华尽逝的老妪,很需要这个鼻涕虫没有教养的比划和喧叫。

 

我儿时见识过一个吃蝉的孩子。

他是邻村人,长得白白净净,脸相非常俊朗,就是话多而粗鄙,不肯安心读书,夏、秋间成天扑蝉。捕到了蝉不是用来玩,而是把蝉肢解了,留下蝉的胸部,放火里煨吃。原来蝉的胸部有非常成熟的肌肉,颜色如猪肉,无血。我们这些孩子看着他撕裂的蝉肉,也就是觉得有些诱人,万不敢如他,真的把蝉肉放火里煨了吃。我那时觉得这个人非常的怪异,也常常怜悯他,觉得吃了蝉肉会变成什么样的怪物。万万想不到,蝉肉真是能吃的,在那个缺少粮食尤其是肉食匮乏的年代,这个孩子自作聪明的独特个性让他独辟蹊径,找到一条很不错的生存之道。如今有钱人开始热衷吃蝉的若虫,这比俺那位老兄实在落后了好几十年。

他爷好吃价,学会了打爆米花。这是我们儿时最令人心花怒放的行当啊。弄些米,排个队,等到师傅把米放那个神奇的铁罐里去,拧紧,后来就看着师傅把铁罐在火上悠悠地摇,等到那个我们看根本不走的表有了什么表现,师傅就做几个怪异的动作,之后一脚踩下,“嘣”的一声巨响,脏黑而暖暖的麻袋里就有了息息簌簌的东西,缫箕递过去,白花花的爆米倒出来,香到人心坎了去了。

我一直以为只有非常神奇的人才可以打爆米花的,谁想到吃蝉的文兴子他爹竟然也会呢,也有那个看似不走的表,也有脏黑的麻袋,也会潇洒的踩一下,也会有白花花的东西倒出来。但这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比此前的先行者还是要逊色些的。

打爆米花的人肯定脑子更会想事,这不,吃蝉的文兴子被他弄得当兵去了。虽然文兴子文化底子欠缺,成不了军官,但我可以想象出他有多帅,觉得他会有出息的。果然,他会修收音机。他和我三弟同学,初中时和我三弟成了非常好的哥们。三弟读了大学也不会修手机,文兴子当个兵就会修收音机,好令人羡慕啊。后来他复员,好似在干什么大事,有次偶遇他,见识了他多话的秉性还在,就是到底把话说得文雅、中听些了。于是知道他无线电技术非凡,听他说好似没有他修不好的东西。于是我把自己一台刚刚被摔坏的收音机(我唯一的奢侈品,为了学英语而咬牙买的)送他修。

前年又在故乡遇到他,就不再说收音机的事了,如今谁还需要收音机?要的话,十几、二十元就可以买一台新的,索要已无意义。他说他在养刀鱼,市场价非常好,一斤可以卖到二、三百元。刀鱼?就是凤尾鱼啊,故乡原是叫做毛发鱼或者毳毛鱼。早先鄱阳湖里非常非常多,渔民可以网到“毳毛团”,说是一个团可以有上万斤!那鱼早先很便宜,鲜鱼也就值一毛多甚至几分钱,一般不鲜食,晒干,做师傅的供碗,腥味特重,却有人合那味,喜欢到可以生食。

我想起他食蝉。这个人,自小话多而无奇,却有着特异的思维。所以,他在饥饿的年代食肉,在肉贱的年代养天价鱼。

 

这原来是生命的规律,《圣经》上说,是上帝创造的。

生命就那点规律,好似平淡无奇;生命的规律,总有些瑰丽,让你在平淡中感受神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