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雪夜彭城的头像

雪夜彭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6/16
分享

藕尖

藕尖是非常好的食材。早先,识的人少,市场上没有得卖,如今偶然有,非常贵。

农村最像农村的时候,没有电,老太太用蒲扇消夏,孩童则会适时到池塘里去泡。池塘里满是莲叶、莲花。荷叶干上满是刺,赤条条的顽童在水和荷茎间穿游,难免被那刺划伤,不过是些红而变紫的划痕,在太阳底下会散发出特有的膻味,因为荷的缘故,也有些芬芳。

莲叶刚冒尖的时候,有非常唯美的身形,想说其像什么却找不出词儿,就是说那根本什么都不像,两头尖尖,身子嫩嫩,有红色的叶脉线,四十五度角斜立在遍布嫩刺的荷茎上,人家说“小荷才露尖尖角”,多数人以为是说荷花苞,其实更可能是荷叶尖。荷花苞出水的时候并不怎么美,其青春尽情地泼洒是后来的事儿,露尖的时候,那是还不如叶尖更让人爱怜的。见识过真实的莲塘的画家,一定会画荷叶尖的。

荷叶尖从泥里精灵般冒出来,顽子见了不免心问:你躲藏的泥土里到底有什么呢?

顺着多刺的荷茎,我潜到水底,挖开荷茎下的泥。泥很深,得耐着性子来,发现了藕鞭,一头是嫩的,正在伸展着往新的领地去,另一条是其根本,藕鞭已经成熟,能感觉到柴化。把嫩的那头和荷叶干断开,非常小心地抽出,要换好几口气才有可能完成。如果没有断,那就得到老长一段非常鲜嫩的藕鞭,顶端尖尖,可爱极了,身子如玉一般悦目,有宜人的芬芳。

我把这种东西拿回家,让母亲炒着当菜吃。父母都觉得反正是莲藕身上的东西,总不至于有毒,于是真的混着油盐炒了。

好吃极了。

从此这东西是我家每日都会有的菜,从夏到秋,老长一段时间的美好。我把那东西叫藕鞭。

深秋之后,自然是不可能再长了,但母亲老早就腌制好一大坛咸藕鞭,这也着实让我们过出许多有盼头的日子。

许多年,觉得这世上有两样东西,对我来说真算是佳肴,一是鸡屎菇(鸡枞),再是藕鞭。

后来,村里许多人都会采藕鞭,比如哑巴,他不会潜水,却也总能一把把的采来。原来这藕鞭生长也是各有千秋的,我采的是深水深泥里的,那当然需要过硬的潜水技能,有些藕鞭会长在浅水里,没有深的泥土可钻,浅浅的沙石里藕鞭也一样寻去。这样的藕鞭非常容易采出,眼见一个荷叶尖,寻着荷茎小心扯出就行。但这样的藕鞭口感比深泥里生长的要差很多很多,柴化得厉害,也少一些宜人的芬芳。

我总是觉得自己才是采藕鞭的高手,自信了很多年。

大哥还没有开始搞开发的那年,我在家乡过暑假,正是满塘莲藕盛长的时节。黄昏时,我到池塘里去,独自享受采藕鞭的惬意。慕色里看到一个汉子还一个女子,都在浅水里探着身子。

汉子是村里的书记明祖,女子是他老婆丽丽。看得出他们都是来采藕鞭的。他们形色匆匆,不多久就喊回家。那时我还在深水去不断地换气采藕鞭的“极品”。我惊奇地发现,明祖手里拿着很多品相非常好的藕鞭。这很令我诧异。没看到明祖到深水区潜水,他的收获却那么多,东西质量也好。或许,他采藕鞭的能力更强于我?这世上总有一些人有能力,却让世人当普通人看了。日子过了还过,总有些时候,他们的能力会显出来。这个明祖,从村委会副主任干起,主任、书记,一步步一年年的干,大事小情千头万绪,走几多夜路,过许多坟山,看似平平过来了,其实搭上了许多青春和智慧。如今明祖的干部做得益发成熟,考到镇里的正式编制,这非常难得,因为父亲的周折耽误了他,没读完高中,也就失去了很正式地读大学的机会。在南昌跟父亲管砖窑的时候带来了丽丽,那是一个藕尖样晶莹灵气的女孩,跟着明祖过日子,两个人都是忙,有周折也挺顺道,恰似藕尖在泥土里尽情伸展。明祖后来自学了农大的课程,也有了成人大学毕业的文凭,人家说他口才好或不好他都不在意,他确实解决了许多农民的许多问题,如今到镇上,书记依然器重他,让他管着一个很重要的口子,你看你看,这不把没读大学的那道缺真真实实的填了么?

明祖的儿子还在读博士,女儿则在做电子商务,都做得藕尖以样顺溜。

那年热天,儿、女都在家,明祖和丽丽到荷塘里去摘藕鞭,对呀对呀,就是给那两个娃吃。家乡有鸡枞,家乡有藕尖(藕鞭的大众名),到哪里你也难吃到这么好,吃了就永远记得走家乡这条不宽但也不窄的路。

我的儿子、女儿也都是非常喜食藕尖的,每得一食,都会很惬意地品而再品,论而再论。

女儿说,吃藕尖长运气,那年她吃了藕尖,顺利考到公务员,再吃再顺溜,考评优秀一年一年还一年,除了打靶没捏过枪,照样立功,照样英姿飒爽。

儿子吃了藕尖只是无声地笑,不说顺溜不顺溜的话,他自己也会采,甚至比我的道艺还要好,采来的也是光洁如玉青春靓丽的那种。我说儿子你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必定跟吃了藕尖有关。儿子说那是瞎话,村里考到公务员的女孩就有五个,个个能干挑大梁,莫不也还是吃了藕尖不成?我说莲藕盛生一年年,那些踩畈的男女老少,哪个没有吃过藕尖?

儿子不承认藕尖有啥灵气,但是他渴望吃到藕尖。

我在家乡的时候,每次采到藕尖,都想着法子与亲人分享,我曾经做过邮寄的事,那时邮路不好,东西没出过省。

前天,在故乡搞开发的大哥忽然来电话,说正赶往快递站,要寄一箱藕尖来。

大哥说,如今邮路好,这事儿可以干好。此前已经成功地寄了一箱给在北京生活的小弟,小弟也曾在村里长大,知道藕尖的种种,知道那苦那涩那芬芳,心心念念记得藕尖。

很快,大哥发来了邮件标签照片,天哪,邮费就是94元。那是午时之前的事。

第二天上午九点,就有人送来邮件,正是在路上走了一千多公里的藕尖。

最挑食的小学生刘昇,有藕尖做菜,晚上吃了三碗饭,说是九江的藕尖真是太好吃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