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的村里的船夫每每会在艌船的场合说到蛤蟆石,南来北往的船泊在那里,有着烟火里的风花雪月。我牢牢记住了这个名字,在心中虚构那是怎样一个有着蛤蟆跳春石的地方。
今日去看,一块巨石在河洲,断裂部分守在主石的旁边,看上去,是几只蛤蟆仰望着自己的母亲。转过角度去,小蛤蟆不见,还身一只大金蟾。丰水的时候,露出水面的部分不多,行船的人远远看见那兀突的褐色石,迥异于清清鄱湖水,难怪会想起金蟾望月。
从资料图片看出,民国时的蛤蟆石没有断裂,稍稍东望的石,有高高的身子。
乡谣说,蛤蟆在西岸,吃了东岸的雨露和紫气,拉撒在西岸的土地上,富了西,穷了东。于是东岸人有些和西岸人吵吵,乃至,文革时有都昌人借破四旧的机会机去把蛤蟆头炸了,过两年高高的石头折腰而断,原本孤独的身,变成了带兒的蛤蟆。
上世纪的尾巴上,我从市区坐公车去寻找庐山(今海螺牌)水泥厂,此前了解厂子就在蛤蟆石。公车沿途上人,在快到蛤蟆石的地方上了一拨乡民,他们用方言欢快地交谈。
我正思索为何自己一点都听不懂其方言,忽然听得一句“那额(我)也不晓得”,天哪,这可是我的乡语——古鄡阳话,真真切切!疑惑间,那令我诧异的事儿还在继续,明明他们正如歌如诵着天书,旋即又冒出古鄡阳的唾沫星子。这里面有故事啊。
蛤蟆石(姑塘镇)在当时九江市两区之一的庐山区,按理,此地市民该说九江话的。九江话的“么事”、“小板”(小孩)、“我兜(踢)死你去”的韵味我是熟悉的,但蛤蟆石人说话却迥异,最令我瞠目的是大咧咧地冒出我那土得掉渣,一般九江城区人根本听不出所以的乡音。
可以肯定的是,远古有鄡阳人来到这个地方,此后烟波江上渔歌互答,山间田里俚语寻梦,茅舍成村,一星燃成千家火,一种新的语言就诞生了。
我曾细翻祖谱,想知道是否有直系旁系的先祖去了那里。
多少次我想再去那里,一探究竟。
往事如梦,蛤蟆作证。
那一只蛤蟆,孤独地卧在那里很多年很多年。
她与庐山及其子民大小矶山、鞋山、石钟山、猪婆山、棠荫山(岛)、长山、下山同时形成。蛤蟆的本真,是一个小火山口的遗迹,冒出的岩浆冲向天空,冷却固形后又掉回地面,赫然立在她的母洞旁,天文数字的岁月里,母洞被掩埋。实地考察,蛤蟆石旁有一个环形浅塘,应该就是蛤蟆石的母洞所在。
蛤蟆本不似蛤蟆,只因第四纪冰川移动过此,留下严重的刨痕,如遭遇了艺术家的雕刻,再佐以万年复万年的风霜雪雨,才有了灵蟾的影像。
许多人,都想找到关于蛤蟆的更多人文,可是反来复去可读的东西就只那么多,不过是,都昌人恨蛤蟆坏了自己的风水,把一只蛤蟆炸成几只;不过是船到蛤蟆石,心望猪婆山之类。
这都昌人不是个事啊,咋想着要伤害一只灵蟾呢?
蟾居彭蠡西,背照谷山镜(内湖),夜猫颈上走泊泉,穆家、钟家、下湾庙,万家咀上鉴青山(内湖)。
蛤蟆如是跳到东岸去,迎接她的是湖口城山的草木。
李家行到潘家桥,月亮山下吃夜饭;过一渡又过一渡,小沙湾后再陶沙;睡个安稳觉,风送到车家;过一沟沟木桥水,看到前熊女摘后熊茶;月三、门前、寺前湾,湾湾有水洗麻衫;张家、三线、沈家舍,屏风隔水吴兴里(始到都昌)。
这么说,吃什么,吐什么;克什么,生什么;都无关都昌呢。都昌人到底急个啥?
你问我,我问蛤蟆。
夜风里,北风呼呼,擦石而过,把灵蟾的心语捞出。
“那额(我)也不晓得哦”灵蟾谦卑地笑了。
哈!正是那年我在汽车上听到的乡音。
“立鄡阳的时候,有浔阳,县治在江北。浔阳话,同江北话。
“那时彭蠡湖还很小,鄡阳人到俺这里来,无需杨帆过彭蠡,沿着彭蠡南岸用脚量着来,舟过小小一河道就行。那时石旁有茅屋,屋里住的是彭蠡泽里的打渔人。后成渔村,渔村除了原住民,还有鄡阳人。
“风吹一千几百年秋,“水渐(音灿,慈冉切)鄡阳”,鄱阳湖成,汪汪一水,对岸的鄡阳人往高处集居,人一下少了很多很多,早先的饶河古道不见,河道宽阔得夸张。彭蠡湖东岸的人少有人来西岸了。非鄡阳人的原住民占了多数,语言以这些人的方言为主,杂合着部分鄡阳话。
“渐鄡阳,立都昌”,只是个形象说法,并非一蹴而就的。废了鄡阳县,当时只是把鄡阳县境地未被水淹的地面并为彭泽县,后来从彭泽县分出,县治在蔡家岭洞门王市,后迁移到西南一个叫“都村”的渔村后才有了“都昌”的名字。蛤蟆石烟雨彰显的是鄡阳和浔阳的合流的渔、耕文化,只是后来没有了鄡阳,就说都昌人唱着小调来拜蛤蟆。”
蛤蟆石,见证了这块土地百万年的变迁,见证了第四纪冰期冰川擦身而过的奇缘,见证了石器时代人们磨石、织布、制陶、打渔、猎兽,见证了九水归一的大局面,见证了鄡阳话和蛤蟆村古话的融合,见证了朱家不再做和尚的汉子和义门陈家一个出色的子弟争夺天下水战37天的场面。
见证了十万红帆过大江。
见证了鄱湖两桥的诞生。
蛤蟆石,地标性景观,被全中国乃至世界人关注,一石出水,万帆识春。去吧,去吧,去看看,那里有蚩尤部落战败又成功迁移繁衍成苗族的古战场,那里有秀甲天下的西汉匡俗修行的大山(有匡俗隐庐,故称匡庐山,后简称庐山),那里有彭蠡古泽,那里有郦道元和苏东波细考的石钟,有亦都亦浔如诵如歌的蛤蟆古语,有万帆争春的新风,有吹进军号角的“海螺”。
蛤蟆石,一蟾去,百蟾生。
金蟾在那里祝福,两岸尽生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