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国的头像

李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8/04
分享

来自大山深处的天使

妻子的堂妹杨金霞,因患脑梗住进了我们当地的燕山医院,期间又发高烧致病情加重,由原来的能下床走路发展到瘫在病床上,从原来能说话到反应迟钝、口不能语,于是,丈夫陈国才将她转诊到北京解放军301医院救治。一个月病情好转后,便转回河北迁安市中医院进行后期康复治疗。

那天晚上,我和妻子去看望她。病房在9楼针灸科病区的最里边的一个病房,这里肃静,挺适合康复的病人居住。走进洁白的病房,看到妻妹躺在洁白的病床上,鼻子里插着鼻饲管,脸型消瘦,面色枯黄,但是,仍不能说话,别人说的话她能听得见、听得懂。陪床的大姐问她:“来看你的人,你认识她吗?”杨金霞眼睛只顾瞅着,却不说话。大姐又说:“你要是认识就点点头,不认识就摆摆手。”杨金霞大眼睛眨巴了两下,点了点头,大家都笑了。

病房里还有一位女士在忙里忙外,一开始,我以为是临床的病号或家属了,后来才知道,这个病房让陈国才包下了,没有其他人,那位陌生人是从北京来的护工。只见她穿着素雅,一袭淡黄带碎花的衣裤,烫着头发,穿着绿色拖鞋,人到中年却充满青春的活力,丰满却不显肥胖。她总是一副微笑的样子,给人带来的是温暖而灿烂的光芒。一会儿整理床铺,一会儿到洗手间洗衣服,从走路就可以看出她的勤快,从言谈举止就能体会到她的善良。大姐告诉我:“这位护工的老家是四川汶川那里的,能吃苦,对人也好。金霞在北京住院的时候,她就一直护理着,按照医院的要求,她护理得标准规范,所以,家属特意邀请她跟着患者转院到迁安护理来了。”

提到汶川,我就想起了2008年5月12日那场地震,而我们唐山也在46年前经历了大地震的炼狱,就有了一种同命相连的情愫。“我出生在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婆家在剑阁县,汶川地震时,我家的房子都塌了。好在地震时是中午,伤亡人数相对晚上少很多。”护工很健谈,她感慨地说,“我是唐山大地震那年出生的,现在已经过去46年了。汶川地震那年,我32岁,孩子都12岁了。地震夺去了我们的家园,党和政府又帮我们重建了家园。”

我在病床旁边的茶几上看到了一张陪护卡,上边写着“徐连菊”三个字,便知道了这位护工的名字,于是,我便问道:“你做护工几年了?”

“我原来在广东的一个服装厂打工,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北京,保姆干了五六年,后来就在医院当护工,这一干就是10多年了。”

“护工在上岗前需要培训吗?”

徐连菊一直微笑着跟我们说话:“我们都是经过当地医院护理部门培训后才上岗的,对患者的态度,护理中的一些事项,培训得特别详细,拿不到合格证不准上岗的。”

“你老公做啥工作的?跟你一块出来了吗?”

“对,我们一起出来打工的,我做护工,他也在北京打工,是搞电力施工的,因为前些日子疫情关系,一直在家待着。”虽然她是四川人,但是普通话说得正宗,如果她不说是四川人,别人绝对不会从她的口音听出哪个地方的人的,“在外边时间长了,我的口音也入乡随俗了。”

“孩子多大了,在干什么?”

“我儿子25岁,大专毕业参了军,复员后待业在家。”

“结婚了吗?”

徐连菊爽快地笑了笑:“还没处对象呢。”

在我们探望杨金霞的时间里,徐连菊忙完了洗衣服,就准备注入鼻饲管的食物。食物是从北京301医院带来的,只需用开水浸泡,符合人的使用温度了才可以注入。她站在一旁,不停地用胳膊试着温度,等温度合适了,她就走到病床前,对躺在那里的妻妹像哄着小孩一样,笑着说:“来,咱们吃饭了。”杨金霞就很听话地等在那里。徐连菊按照定量把食物注入食管儿,不一会儿,她又从柜子里拿出棉签和洗牙用的液体,准备给患者刷牙。给患者刷牙用的棉签不是普通的棉签,而是比普通棉签大五六倍的棉签,只见她把这个粗棉签蘸上瓶子里的液体,按照顺序在患者口腔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地清理牙齿。可能是患者对液体的味道不大适应,摇着头表示反对,徐连菊就像哄小孩般地说,“姐姐听话,每天都要刷牙,你的病才能很快地好起来。”也许是徐连菊护理的时间长了,她在北京就给杨金霞护理了20多天,转到迁安也挺长时间了,俩人也有了感情。她还是很相信护工的,因为护工的善良,因为护工的微笑,在她看来护工是很权威的。

徐连菊和患者之间看着非常随和,就跟亲姐妹一样。旁边的大姐夸她:“护理病人比咱们家里人想得周到,不怕脏不怕累的,就是亲人也做不到这一点的。”妻子也说:“难得你的一片好心,我妹妹也跟着享福了。”

“你们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做好病人的护理是我的分内事情,做不好就对不起病人和家属了。”徐连菊那春风般的微笑感染着病房里的人,现在是盛夏,她的话语好似一阵清风吹拂着人们。

听说徐连菊的娘家在青川县,我就想起了陈国才的顺康工贸公司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陈国才他们的顺康工贸公司听说四川省广元市茅坝乡帐篷学校缺少课桌椅时,作为总经理的陈国才于5月28日立即组织人员和车辆赶往河北香河、玉田等地去购买,为了赶在6月1日运到灾区,他们把从各地购买的桌椅、书包和学习用品运到保京高速霸州服务区。5月30日上午,所有物品从霸州服务区出发,奔赴四川灾区。他们跑采购、跑手续,跑上跑下,有时根本吃不上饭,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昼夜兼程,终于在2008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将捐赠的500套课桌椅、书包和学习用品合计30万元的物资运到灾区,献给了灾区的儿童。

我在手机上查了查,毛坝乡就在青川县,于是,跟徐连菊说:“陈总他们顺康工贸公司捐助的就在你们青川县,他们为你们那里作出了很大奉献啊!”

“是吗?真是缘分啊,过去他们援助了我们家乡,现在我又能为他的妻子服务,我一定要好好回报他们。”徐连菊说着语气带着自豪,眼睛里含着晶莹的泪光,激动地说,“姐夫他们为我们做出了那么大的奉献,你们说,我把姐姐护理好不是更应该吗?!”

我接过话茬说:“你相信缘分吗?我是相信的,这就是你们的缘分啊。14年前顺康工贸公司援建灾区、支援灾区,现在你又千里迢迢来护理杨金霞,是多么深厚的缘分啊!”

这时候,陈国才总经理回到病房,我告诉他:“2008年你们捐助的毛坝乡就是徐连菊他们青川县的。”他也很吃惊地说道:“这么巧啊!”

我将陈总叫到病区的走廊,跟他聊天:“徐连菊护理得怎么样?”

陈国才满意地说道:“这位护工责任心特别强,把职业当成事业,把病人当成亲人,护理得非常到位。她还肯吃苦,对病人也特别的好,不嫌麻烦,不怕脏,不怕累,是非常难得的好护工。我原来也请过两位护工,他们光顾自己的吃住,不顾病人的感受,其中有一位把空调温度开得太低,病人为此得了感冒,缺乏爱心和责任心。”

当我问到是怎样挑选上她当护工时,陈总他高兴地说:“在北京301医院住院时,我向护士站请求给我推荐护工,一开始有好几个人面试时,我都不满意。有人又推荐了徐连菊,一见到她,我就感到很不错,仿佛是一种缘分,她一直微笑着,问到护理方面的情况,她说得头头是道,最后,我很满意,于是就聘请了她。”陈国才感慨地说,“在北京护理的20多天里,徐连菊就像亲妹妹一样对待病人,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的护理,我们是最满意的,简直是无可挑剔。”

我和陈总回到病房,见到徐连菊正在为患者擦洗身体后更换病号服。她面带微笑与患者说着话,微笑着与我们说着话。这笑容温馨、真挚、开心,弥漫在病房,时时感染着我们;他的眼睛不大,笑起来就眯成了一条缝儿,有时会发出“咯咯”的笑声,洁白的牙齿很好看,这声音纯真,发自肺腑,能驱散人们心头的阴霾,绽放出灿烂的阳光。

告别患者,徐连菊依然微笑着送我们。楼外,繁星满天,我们回首看到灯火辉煌的住院部门口,徐连菊微笑着向我们挥手,她那微笑像春风,像花朵,又像美丽的天使,我的眼前浮现出一串优美的画面:一个翩翩飞舞的天使从四川来,从广元来,飞到遥远的京东,给患者带来康复,给生命带来希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