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国的头像

李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8/24
分享

爷爷的马灯

我见过各种各样的灯:伴我出生时如豆的煤油灯,只有过年才点的保险灯,拜年时手提的纸糊的蜡烛灯,上学后家乡安装的电灯,参加工作后单位使用的日光灯,新居的吊灯、落地灯,以及我所在城市里的五彩缤纷的轮廓灯、霓虹灯、射光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灯的样式和档次也随之改进和提高,它照亮并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缤纷了人们的心情,提升了生活的质量和档次。但是,我永远忘不了爷爷用过的那盏马灯,他从60多年前的黑夜照过来,穿越岁月的时空,经过多少次风霜雨雪,照亮我人生的路程。

那是60年代初,我刚刚四五岁的时候,1905年1月(清朝末年)出生的爷爷在生产队当饲养员,负责大家伙儿的半个家当。我家离生产队只有一条道之隔,打我记事的时候,爷爷就是饲养员了,每当饭熟的时候,妈妈就让我叫爷爷回家吃饭。冬天黑得早,我叫爷爷吃饭时,他还在给大牲畜筛草、添草,一盏马灯就挂在牲口棚的柱子上,桔黄的灯光虽然光亮不大,却照亮了饲养场院,映照着他那高大而忙碌的身影。做完这些,爷爷摘下马灯,给我照着路领我回到生产队的屋里。爷爷把灯放在窗台上,又忙别的事情去了;我爬到炕上,坐到马灯前玩耍,马灯也叫风灯,铁做的外壳,上边是提手和出气孔,中间是防风的玻璃罩,下边是盛油的底座。马灯在当时是先进的照明工具,不但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而且还有防雨防风的功能。没事的时候,爷爷教我换灯捻儿,做这些时,要把上边的开关提起,然后,放倒玻璃罩,把棉花搓成细条蘸上煤油,将灯捻换上;灯油在底座的旁边,拧开盖,填满煤油。为此,马灯也成了我童年的好伙伴。

全家人常埋怨爷爷没白没夜地一心扑在集体的事情上,不顾自己的身体,爷爷总是笑着说:“我手上有全队人的半拉家当,人们相信我才让我干,我怎能马虎呢?”有一年冬天,天上下着大雪,生产队的母牛下了崽儿。我站在旁边,他已经把牛犊抱进了饲养处的屋里,由于大牛患病死了,爷爷很难过,但是,他说:“无论如何也要保住小牛。” 他脱下棉袄裹住小牛,让我提着马灯在前面照着路,便把小牛犊抱回家中。大雪飞舞着,北风呼啸着,我提着马灯小跑着朝家而去,在马灯的照耀下,洁白的雪地上,留下了两行深深浅浅的脚窝。到家后,爷爷让妈妈熬小米粥给小牛喝,又生了一盆火给小牛取暖。在爷爷及全家的精心照料下,小牛终于活了下来。爷爷一门心心思为了集体的事业,那时“阶级斗争”非常激烈,为了防止阶级敌人破坏,爷爷天天提着马灯,在生产队的饲养院里巡逻。有一天深夜,他发现一个黑影窜出牲口棚,便警惕起来,于是,在牲口棚内反复查看,在马灯的映照下,发现了牲口槽内被人放的想害死牛的一把钢针,他一根一根地捡出来,并报告了大队,使大伙的财产免遭了重大损失。爷爷的事迹,被村里秀才写出来,登在了当时的《唐山日报》上,还画上了爷爷抱着小牛的插图哩。

爷爷喜欢马灯,即便是以后爷爷不当饲养员了,他也买了一盏新马灯当手电用。唐山大地震那年,爷爷已经是70岁的老人了,他还在看着生产队的甜瓜地。地震发生后,人们惶惶不可终日,可是他坚持昼夜守在瓜棚,那盏马灯和他一起为了集体的利益发着光和热。他疾恶如仇,曾几次抓住偷瓜的人呢。爷爷活了89岁无疾而终,在村里威望很高,用高尚的人品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60多年过去了,我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事也不算少,但是,唯有有爷爷的马灯依然亮在我的心中,成为永恒。当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当我历尽生活的坎坷,就会想起那盏马灯。它无私无畏,光彩照人,是我最坚实的精神支柱;它像爷爷那双明亮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我,鼓励我用傲骨和坚强战胜愚昧和邪恶,教我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