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托尔斯泰写过一篇故事,叫《快乐的农夫》,故事的大意是:有一个国王不快乐,向智者求教,智者说,只要找到一个自认快乐的人,拿他的衬衫来穿就好了。于是国王发动了他所有的侍从,到全国各处去找快乐的人,却没有一个自认快乐的。侍从都颓丧而难以交差。
一天黄昏,有一个侍从于烦恼间从森林边走过,在一个破落的小木屋听到里面传出一个感叹的声音:“啊,我好快乐!”那侍从非常惊喜地走进屋内,看到一个粗壮的农夫,便问他:“你快乐吗?”“当然,我快乐。”那农夫说。“你为什么快乐?”“因为我今天把我今天的工作做完了,我可以好好地睡觉了。”那侍从如获至宝,立刻问:“那么,你的衬衫在哪里?”农夫不好意思地说:“我没有衬衫啊!”
快乐是什么?随着我年龄的增长,似乎变得越来越奢侈和模糊起来。快乐是童年时的一张自制弹弓,是老爸为自己焊接的一个铁环,是和小伙伴一起下河捉鱼虾、光着屁股在清澈的小河里嬉戏,甚至是偷吃邻家大叔田间的玉米秸秆……快乐是我那时的每一个回忆。
那段长长的快乐好像只是属于那个阶段的我们,没有烦恼,没有压力。或许知足就会常乐,可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知足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又是太难。我们总会被这样或者那样的烦恼牵绊着,即使这一刻不再想,下一刻又会接踵而至。
我们到底不快乐什么?又为什么不快乐?
作为现代人,我们是活得愈来愈复杂了,我们向往而且追逐许许多多的东西,追逐金钱,追逐名誉,追逐声色,追逐神灵……从早到晚,忙忙碌碌。为每一枚新增的铜币、每一点空洞的名声而欢喜或者为它们的失去而悲伤。在人事的纷杂喧闹中,我们中的许多人是处在迷茫、徘徊的犹豫状态中,或是愤世嫉俗,牢骚满腹;或是自怨自艾,消极沉沦;除此便是人趋亦趋者,奋身而“下海”,一旦在争名逐利中碰得头破血流,更会对人生感到无所适从,悲观失望。
总会看到院里的老年人,他们早起晨练,晚上广场舞,他们是快乐的。难道我一定要活到他们的那般年纪时才能悟到快乐吗?他们对已经走过的人生、走过的路程所拥有乐观豁达的心态,是我现在没有的,现在也学不会的。是他们能看开,是他们已经看透,把该放下的已放下,该舍弃的已经舍弃吗,总不要一直为难着自己吧。多么轻松的话,却是那么的难,所以我不快乐。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开车独自一人漫无目的地向远离城市的乡村行驶,在一个溪水流淌、植被茂密的地方停了下来。因为才下过雨,空气格外清新,这种在大自然的放松下会忽然觉得特别美好,好像是远离了喧嚣,一切是那么的清净和明朗起来,甚至都有种不想回去一直沉浸在其中的冲动。原来心里的安静才是最重要的,一切烦恼皆是因为心病。有什么样的心境,便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你心中装的是什么,你看到的就是什么。如果你心中全是烦恼,那么你看到的自然也是烦恼;如果你心中满是快乐,看到的当然也是快乐。坦然地放开心胸,淡然地看待人生的诸多烦恼,快乐就会不请自来。
细细想想,生命的苦之所以不堪忍受,生命的美好之所以不能被我们接受与正视,正是因为我们太重视自己了,是由于我们要求太多了,太想为自己把持其他东西了。因为我们无法断言哪里才是成功的,也无法肯定当自己到达哪一点之后,才会快乐。或者,就像故事中的国王一样,拥有了一切,也并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