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潺溪水虽东去,明月清风依旧来。”从古到今,人们倡廉、颂廉、讲廉、树廉、践廉,因为廉洁传递着“正能量”,是国家的“正航向”,是社会的“清正风”。因而,廉也成为一种品质,一种风骨。
廉是梅。“冷香吹不断,暗香依旧来。”我们可以感受腊梅的冰清高洁,我们也见过春梅报春而后隐去,这些,与人的品性如此相融,傲霜斗雪,她依然风骨犹存。谈梅,不免要说梅的一种冷艳与清幽。所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是冬日的腊梅。我一直觉得,腊梅,是属于那种不需繁复,就那么不蔓不枝,星星点点,却也显精神。大概梅花就像人,寒境里待久了,磨炼了一种斗志。人们喜欢梅花,是对一种品质和品格的赞美,那小小的花朵里,含着一份骨气和傲气,让人的心里也有了一种钙质。
生活中,总有那么多人,不求生活之荣华、不求生命之长远,只求活出人格、活出骨气,如梅一样香远益清,风骨永存,这既是一个人守住自我、成就事业的内在品质,更是一种能力的彰显。
廉是竹。“虚心垂叶不争名,劲节傲骨向天擎。风吹雨打不折腰,身正德高一身清。”竹,向上而生,所蕴含的“品高如竹、虚心廉节、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赋予了竹特殊的“廉”文化审美价值。廉洁如竹,宁折不弯;高风亮节,正气千丈。
说起竹,不免想起郑板桥,板桥爱竹,善诗书画,不仅是大艺术家,为官也勤勉,还有清明政声。他曾做过七年潍县县令,其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区区竹声在他心里激起爱民之心。他的人格魅力与竹有几分契合。板桥是一杆瘦竹,不追名逐利,不随波逐流,他安静地长在乡野村边,不求闻达于诸侯,却情系天下苍生。漫长的封建社会,因为有了这些优秀官吏勤勉敬业,人们才能记住孟子的话,“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廉是水。水至柔,却柔而有骨,信念执著,追求不懈。百川东到海,水滴石可穿;九曲黄河,百转千回。每一次闪展腾挪都是一次饱含希望的奋起,是千疮百孔里依然藏着的倔强与柔软,是星夜兼程时对一轮朗月一往情深的眷念。
赵轨是隋朝有名的清官,隋文帝征召赵轨入朝做官,在他离开为官四年的齐州时,百姓以普通的一碗水作为送行的最高礼节,这是对赵轨为官清廉之心的极致评价。这种如水至清的情感,弥足珍贵。世间的财物,都有其极限,而这碗清水,珍藏于心,既是至高的荣耀,也是心灵的一脉清泉。如此看来,做人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像水一样,“遍予而无私”。古人讲,君子之交淡如水。清廉若水,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信念,是一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