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国学(七山)的头像

李国学(七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0/10
分享

曲阜归来话孝道

                        一

幼子雯达已经八岁了,是带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见识外面世界的最佳年龄。

要游览和见识外面的世界,景点及游览内容的选择极为重要。带孩子出游前的一个月里,我都在苦苦思索,中国那么大,可游览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从哪儿游览才有意义呢?最后确定北京、泰山、曲阜等地为游览的重点之地。

中国人之所以区别于欧美人,除了长着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等生理特征的差别外,主要还是思想认识和传统文化上的不同。中国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几千年,是它引领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林,灿烂辉煌近千年。中国人做人做事、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大都遵从儒家礼教。可以说儒家文化特别是孝道伦理已根植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

曲阜,是儒家思想创史人一孔子的诞生地,是儒家思想和文化的发源地。应当是每个中国人游览锦绣河山要去的地方,更是中国少年游览祖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首选之地。

                  二

 2023年7月24日下午,我携着妻儿离开家乡不远万里来到曲阜。出了高铁站,搭乘租车,在齐鲁大地奔驰,七月天气,闷热难熬,曲阜大地远离海岸,虽然平畴千里,但炎热酷署远胜于海滨,不一会儿,我们三人已是挥汗淋淋。但我的思绪早也跟随车辆在齐鲁大地飞驰……。这就是孔夫子的故乡啊!行进了二十来分钟,就到了曲阜古城。刚下车,一辆大马车就骤然停在我们眼前,车主彬彬有礼地欢迎我们坐车游览。赶马的人是一个四五十岁山东汉子,长得十分壮实,马也膘肥体壮。啊,久违的马车!我瞬间仿佛到了孔子立世时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由于我们急须找店住宿,不便坐车,向车主说了明,他说没什么,还不厌其烦介绍在曲阜游览时的注意事项。曲阜的人真文明,不愧为礼仪之乡。

 找好住宿已是下午5时许,三轮车司夫领着我们感受春秋时期的关城门仪式。礼仪司立在高高的城门上主持着仪式,六个美女身着春秋时期服装手提大红灯笼分立在城门两旁,穿着铠甲的四位礼兵威风凛凛把持四方,一个彪汉在城门上方擂着大鼓,仪仗队身着戎装手持长弋迈着雄壮的步伐,一步一侧头,雄赳赳气昂昂走在我们的面前,场面宏大而激烈。最后,随着礼仪司的一声高吼:“关,关,关城门”!两扇大铁门徐徐关上,仪式履行完毕。看后令人震撼不已。

晚饭后,我家三人沿着古城墙漫步了一圈。 曲阜城不大,房屋建筑也不高,大都两三层,看后眼阔舒适,没有高层压抑之感,且古色古香,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城市。

次日上午我们参观了孔林、孔庙。观览人熙熙攘攘,骆驿不绝。在孔林,老师带着小学生、企业老总领着员工拜祭孔子,心中满满的是对孔老夫子的虔诚。参观孔庙时,我父子俩穿着春秋战国时服装,站在孔庙前,立在古老的柏树下,学着古人的礼仪,弯腰作揖,心中充满神圣和礼仪感。下午父子俩参观孔府时,见到一座庭院贴着一副门楹,“横幅,诗礼传家;上联,忠孝传家久;下联,诗书继世长”。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印象。

                三

 参观完曲阜“三孔”景点后,继续停留曲阜,呆了两个整天,充分感受古城的历史文化氛围。归来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宁静,有时跌荡起伏,总是感觉情要畅泄,理要阐发的冲动。感触颇多,但只抓其要义即孝顺父母问题来感慨了。

孔子孝母至诚。孔子三岁丧父,母子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相呴以湿,日子过得十分艰辛,年幼的孔子十分心疼母亲,避着母亲,学吹鼓手和赶马车,做粗活,挣点小钱,为母亲减轻负担,力所能及为母亲做家务,分担母亲辛劳。少年的孔子爱母如此真切,为他日后创业儒家学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孔子在对其弟子的教诲中,详细阐明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礼貌对待父母问题。

孔子曰:“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清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上述句子,翻译现代汉语, 孔子说,“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

 “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随时关注父母。身体是否安好”;

“ 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要整洁有一定的秩序”。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孔子教育弟子,孝顺父母的言行可谓至臻至善,句句沁人心脾。这是儒家核心思想“仁”的具体体现。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思想就是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孔子遵重、孝顺父母的伦理纲常就成为中国做人做事的标准,在人们心中生了根,开了花,结了果。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人。年纪才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黄香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时觉得暖和。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他后来升任尚书令,任内勤于国事,一心为公。其子黄琼、曾孙黄琬,都官至太尉,闻名于天下。黄香成了中华民族学习的楷模。

                    四

  现代的人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再者,你是父母所生,身体和毛发受之父母,未有父母,世间哪来的你?子女是父母生命、血脉的延续,你并不是神灵的创造。孝顺父母应当是人性的本能。

当今时下,孝顺父母之心日渐淡薄,现代社会诸多年轻人,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的孝顺愈来愈缺失。在家中不为父母端茶倒水、洗衣做饭,自顾自己吃香喝辣,那管父母饥寒苦乐;父母问话时爱理不理;叫他做事慢慢悠悠,推三阻四;求父母时,他和颜悦色;父母教育其时,他声色俱厉;只顾拼命向父母索取,不履行赡养父母义务;只问父母为自己提供了多少条件和优势,不问自己向父母孝顺了多少;在父母参天大树的庇佑下,自顾自已筑安乐巢,啃老汲老。父母年老体弱,需要子女赡养时,不尽赡养义务,使父母孤独终老。有的甚至兄弟姐妹间推逶赡养义务,使父母流落街头。父母病亡时,不悲伤流泪,有的甚至认为已了去了一个沉重的负担,心中欢快无比。

凡此种种举不胜举。遗弃、虐待父母的事例屡见不鲜,时见报端,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之一。这些行为不仅侵犯了老年人的正当权益,而且阻碍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民间人士发出:“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部分国人已经将孔圣人孝顺父母的伦理道德早已抛向九霄云外,古时候,在私有制社会下,都能尚且尊重父母孝顺父母,且涌现了层出不穷的感人事迹来。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繁荣的当今大背景下,更应当预防、减少或杜绝不孝顺父母的事例发生。“尊老爱幼、以人为本、和谐向上”的良好风尚应当成为社会的主旋律。

                 五

 曲阜归来后, 我一直在思考,当今社会诸多子女不尊重父母、孝顺父母缺失的问题。

人之所以为人,他是以精神为支撑,以伦理道德为规范,以崇尚父母为己任的高级动物。一个不崇尚孝道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个不懂得孝顺父母的人,不足以立于人世间。羊有跪乳之恩,乌鸦反哺之义。难道作为高级动物的我们人类还不如羊和乌鸦吗?曲阜归来后,这种考究越来越迫切和强烈。

    探究其原因与对策。

 首先有社会大环境消极因素的影响。 当今社会,现代年轻人大都不中不西,不古不今,情感冷漠,人性荒芜,崇尚利益往来;商品经济等价交换的思想充盈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强调个体独立,个性自由,人人平等,等,甚至在父母与子女关系问题上也滥用平等或对等关系,减少人身依附关系成为当今社会年轻人的时尚;利己主义的思潮在人们心中时隐时现。 在经济领域搞等价交换的做法无可厚非,但是把这个思潮泛滥至文化、伦理道德和精神层面,就会使国家政治腐败,道德沦丧,公民健康健全精神难立。这些不良现象和行为,应当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予以匡正。

其次,孝德观念在当今青少年中还很薄弱,孝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学校课程设置和系统教育中,缺少儒家孝道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精神层面没有筑起或筑牢孝顺父母是做人做事的基础的道德防线;在家庭教育中,榜样示范力量不足。故此,孝敬父母教育应当从教育抓起,从父母自身做起,从娃娃抓起,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抓起。

 第三,机制和制度建设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建立和完善尊老和养老的社会保障机制是当代中国刻不容缓的事情。古语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使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常态和兜底。让孝敬父母成为中国 人做人做事的指南和标准 。对不赡养、虐待或遗弃父母的行为建立健全惩戒机制,使其颜面扫地,不敢以身试法;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对孝老爱亲模范大力弘扬嘉奖。

第四,营造尊老爱老的浓厚社会氛围。党员示范,全民动员,各界参与,广泛深入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开展“敬老文化下乡村”、“孝亲敬老进千家”、“帮孤助老送温暖”。让敬老之风吹遍华夏大地各个角落。

认识上列原由,做好上述四方面的工作,尊重和孝顺父母的风尚才能落到实处。

愿天下子女一生应当牢记父母养儿的艰辛与不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入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孝顺生我养我的父母吧!

 这就是我曲阜归来的诚挚感受。七山2023年11月17–18日阴雨天著于丽江小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