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著名的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两省的黄河大峡谷中,受地势影响,浩瀚水面骤然收成一束,倾泻在落差几十米的石槽中。因形似巨壶注水,故名壶口。大河的此岸名曰山西吉县壶口镇,彼岸谓之陕西宜川壶口乡。站在宽阔的石滩上眺望,只见河水汹涌澎湃,惊涛肆虐,腾起巨大的水雾,顿时血脉喷涌,感慨万千。这是仅次于黄果树瀑布的我国第二大瀑布,第四套人民币50元面值的背面展现的即是这里,1997年6月为庆祝香港回归而举办的柯受良飞黄河就发生在这里。受疫情影响的端阳节下,景区的游客显得有些稀少。河滩上牵着小毛驴兜揽生意的老乡介绍,现在还不是流量最大的季节。我问什么时候最大,老乡竟说是三月,“上游的冰雪融化了”,满河滩都是泛滥奔腾的水流。其实壶口瀑布四季景色不同,春季河水裹挟着冰块犹如万马奔腾,夏季河水暴涨漫过河床倾泻而下,秋季主瀑布、副瀑布携手狂奔,冬季则银装玉砌宛如美丽的水晶宫。我们从岸上下到“龙洞”,近距离接触汹涌的河水,正巧遇几位兴致勃勃的游客。一打听,原来他们来自对岸的西安,对我们说,“还是这边好看,更辽阔、也更壮观。”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壶口瀑布之闻名,更与一首著名的大合唱紧紧相连。
1938年11月,诗人张光年(笔名光未然)受周恩来、郭沫若派遣,以国防部政治部文化督察专员身份,到第二战区视察工作。他从武汉出发,途经西安、洛川、宜川,东渡黄河进入吉县。当他看到壶口瀑布时,顿时心潮澎湃。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正处于日寇铁蹄的蹂躏中。目睹怒涛漩涡、礁石瀑布,聆听深沉高亢的船夫号子,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几个月后,他在延安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黄河》组诗。冼星海六天时间抱病谱曲,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的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随即唱响全国,至今久演不衰,百听不厌。
“啊!黄河!你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这就是黄河的气势,这就是黄河的力量,我们的民族精神。
沿河驱车北上不足十公里,领略着河水的浩荡,聆听着不绝的涛声,我们来到吉县的另一处著名景点——克难坡。
克难坡原名南村坡,地处县城西北,山峦重叠,面朝黄河,是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山庄,靠山临河的地理环境,使其具有了便利的交通和特殊的防御优势。1940年5月24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携省主席赵戴文等军政人员莅临此处,这里成为了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山西省政府、太原绥靖公署、民族革命同志会、八路军办事处、山西大学等机构的驻地。只因“南村”谐音“难存”,阎锡山更改了地名,意为“克服困难”。他们在这里一呆就是五年。
抗战爆发后,太原、临汾等地相继失守,阎锡山先是撤往晋西,还在陕西的宜川县秋林镇驻扎多时,然后由壶口撤回河东。他在这里开挖了几千孔窑洞,现在仍然保留着许多,较大的建筑有阎锡山室、赵戴文室、洪炉台、实干堂、进步室、望河亭等等,地下藏有通往外界的暗道。抗战环境极其艰苦,阎锡山虽为二战区司令长官,但实际辖地只有吉县、乡宁、汾阳等七个完整的县以及临汾、洪洞、介休、离石等十几个不怎么完整的县,他的晋军虽保留着四个集团军的番号,实际已经所剩无几。阎老醯被称为“山西王”“民国政坛不倒翁”,其思想确有不凡之处。他奉行“中的哲学”,谙熟地方寡头翻云覆雨的生存之道,联共防共,拥蒋拒蒋,亲日抗日,“在三个鸡蛋中间跳舞,哪一个也不能碰着。”又倡导“造产救国”、整顿经济,主政期间全省民生得到较大发展。
在克难坡期间,这些思想也得到了体现。他大搞“克难运动”“洪炉训练”,推行“兵农合一”“按劳分配”的“新经济政策”。“洪”者大也,“炉”者炼铁炉也,他的训练班好比一个大熔炉,能使参训者“脱胎换骨”。有进行“真理辩证”“革命竞赛”的真理室、竞赛室,对高级干部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反省的“进步室”等等。还有一处存放大烟土的烟窖,民国时鸦片的价格相当于黄金,构成二战区经费开支的重要来源。窑洞上现在还保存着“整体精神”“造产救国”等牌匾,还有一首阎氏亲笔的《克难坡感怀》:“一角山城万里心,朝宗九曲孟门深。俯仰天地无终极,愿把洪炉铸古今。”
国共合作时期,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担任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曾两度赴吉县拜会阎锡山,共商抗战大计。在克难坡以北的古贤村,朱德在这里发表讲话,宣传抗日主张,一棵千年古槐从此被称作“朱德槐”。
省主席赵戴文在此病逝。赵是山西“辛亥首义”功臣之一,与阎锡山同为五台老乡,共事近四十载,是阎锡山的“亦师亦友”,山西政坛的二号人物。阎氏闻听,不禁“悲痛逾恒”“声泪俱下”。
“克难运动”的开展使阎锡山在这里站住了脚,也吸引了沦陷区的各方面人士,往日寂静的村落变得喧闹起来,最多时形成了拥有两万之众的“克难城”。有资料显示,光未然等渡河之后,也曾在这里停留。阎锡山在山崖上修建了望河亭,背靠腹地,远眺滚滚河水,涛声依旧,今天的亭子上仍可见这样一幅楹联:裘带偶登临看黄河澎湃直下龙门走石扬波淘不尽千古英雄人物,风云莽辽阔正胡马纵横欲窥壶口抽刀断水誓收复万里破碎山河。
随着抗战的胜利,阎锡山也离开了这个小县城,由吉县而隰县、而孝义,进而以“受降长官”的身份回到了省城。克难坡这个原本无闻的小山村也在抗战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现在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八方游客。